西山霁雪、麓台秋月、东园早春、南溪垂钓、孤峰夕照、玉清烟晓、石桥漱玉、青杨晴眺——这是元代状元张起岩暂住潍县时以诗述怀描写的“潍州八景”。而如今,潍坊市画家时振华、潍坊刺绣代表性传承人丁培玲联合创作了国画版和绒绣版“潍州八景”,以精湛的手工技艺再现了水墨丹青的效果,呈现出了带有潍坊特色的绒绣之美,让人赞叹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培玲正在创作。

针脚细腻画面生动

“潍州八景”让人赞叹

4月13日,记者看到了丁培玲创作的绒绣“潍州八景”,一幅幅针脚细腻、画面生动的绒绣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她创作的绒绣“潍州八景”分别是西山清雪、孤峰夕照、麓台秋月、南溪垂钓、青杨远眺、东园早春、石桥漱玉、玉清烟晓八幅作品。整个作品围绕着白浪河、虞河等两岸的自然景色和潍州的文化景观,庙宇、道观、城墙、古树等入画。晚霞中的孤峰夕照,浓烈而神秘;石桥像一条玉带,横卧在淡淡的墨韵中;松柏密林中的玉清宫在晓烟的缭绕中……画面中,早春的绿意盈盈,夏日的杨柳依依,秋夜的月色朗朗,冬天的白雪皑皑,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绒绣作品竟然再现了笔墨酣畅的水墨风采,让人赞叹不已。

时振华老师不仅绘画造诣深厚,而且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构图找到了诗境和画境的结合点,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丁培玲对记者说,只有创作出意境深远的画作,她才能创作出独具特色和内涵意蕴的绒绣作品。时振华的画作“潍州八景”创作出了不同的意境,非常完美,让她很震撼,她按照画作创作的绒绣“潍州八景”,在色差上差距很小,因为她用的线都是自己配色、染线,基本还原了时振华画作上的笔墨效果,但还是觉得同画作有一定的差距。

丁培玲今年73岁,是山东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潍坊市首席技师,2009年6月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潍坊刺绣代表性传承人”。这些年,丁培玲在潍坊刺绣方面有了较高的技艺水平后,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创新麻布绒绣上,其麻布绒绣的技艺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邀请时振华作画

丁培玲依画而绣

说到创作“潍州八景”,丁培玲感慨地说,这些年,她绣了很多祖国的山山水水,也绣出了很多代表潍坊特色的作品,但她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创作出一件真正的代表作。后来,她想到了创作“潍州八景”,并找到了以前的同事时振华。她想让时振华画出“潍州八景”,然后由她制成绒绣工艺品,她的提议得到了时振华的支持。2020年开始,时振华反复研究、反复熟读和书写八首诗,充分想象诗中的图景,最后创作出了画作“潍州八景”。

“当时,他先画我接着绣,他画出一幅交给我后,我开始绣,他再开始画另一幅。”丁培玲说,她从2020年6月开始创作绒绣“潍州八景”,直至2021年6月完成,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每一幅作品得反反复复润色,润色时得把线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这样能修针脚,也能修色彩,润色的过程就能让画面生动起来。”丁培玲说。

2021年6月,丁培玲的绒绣“潍州八景”在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心向党薪火相传”百名大师精品创作主题展暨红色文化工艺美术精品大赛中荣获金奖。

时振华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东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擅长山水、花鸟画。时振华说,国画艺术和绒绣工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他没想到丁培玲以其高超的绣功再现了水墨丹青的效果,而且呈现出绒绣所特有的工艺之美、材质之美。这种完美的结合可以想象她经过了多少日复一日的高难度精心创作,她以精湛的手工技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