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该文件是继1981年9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中发(1981)37号)发表41年后,为适应新时代古籍工作形势发展印发的重要文件,对开展新时代古籍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印发后,在江苏古籍出版界引起强烈反响。由凤凰出版传媒股份公司主办,凤凰出版社会同广陵书社,组织江苏古籍出版界学习贯彻落实《意见》。我省古籍界专家深入学习领会《通知》精神,纷纷发表各自体会和感想。

古籍整理的最高目标是提升中华民族的软实力

莫砺锋(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千年悠久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国的软实力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以古籍经典为载体的思想观念文化,例如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学原理,“民贵君轻”的政治学原理,关于“和为贵”“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民族关系、国家关系准则,关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观念,关于“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自然观,关于“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之类的环境保护思想,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的战争思想等等,都是可贵思想资源,一定能够成为当代中国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从而再度焕发生机。如何继承这些可贵的思想资源?孔子与朱熹这两位先贤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祖师,但他自己的志向却是传承前代文化。他声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以“韦编三绝”的精神从事古代典籍的整理研究,所谓“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分明是对《诗经》的研究与整理。朱熹也是如此,他对儒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四书章句集注》。他还用毕生精力编纂《诗集传》与《楚辞集注》,成为后人读诗、读骚的重要版本。孔子与朱子还积极投身于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以“有教无类”的精神把传统文化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我们应该向前贤学习,努力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盛世修典”。对浩如烟海的各种典籍进行整理、出版,为我们研究传统文化提供准确可靠的文献基础。近年来江苏省委和省政府实施了“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下分书目、文献、精华、方志、史料、研究六个部分,我们南京大学文学院承担了其中的文献与精华两个部分,部分成果已由凤凰出版社出版;二是“宏扬教化”。从根本的意义上说,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流传至今的价值并不是专供学者研究,而更应该是供大众阅读学习,从而获得精神滋养。严肃认真的古籍整理当然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但是它们的终极价值仍在更好地阐释传统文学的精神,并向全体国民进行普及。在这方面,南京大学文学院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国学文选》,它是凤凰出版社提议编写,由南大“两古专业”的全体同仁通力合作而成。本书从有关国学的原典中精选192篇古文,按内容分成12单元,每单元都有导言,每篇文章都有注释与评析,以供中学生与一般的国学爱好者阅读。又如《千年凤凰浴火重生》,它是南大两古专业集体科研项目的最终成果,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我本人也在这方面取得一些成果,比如《诗意人生》,由江苏人民出版出版后多次加印,《中华读书报》刊文评此书是“一部跳跃的中国诗史,也是一部中国精神史”。又如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与宋词》,2017年被江苏省全民阅读办公室评为“江苏好书”,并于2018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再如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莫砺锋讲唐诗课》,被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与中央电视台评为2019年的年度“中国好书”。所以我看到《意见》专设第13条强调“做好古籍普及传播”,深受鼓舞,决心继续努力,争取获得更好的成果。

迎接古籍工作的新春天

程章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如何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意见》从总体要求、完善古籍工作体系、提升古籍工作质量、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和强化古籍工作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十八条意见。这些意见既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又全面系统,切实可行,它不仅为新时代古籍工作阐明了意义,指明了方向,也为之提供了各方面的条件保障,它将引领新时代古籍工作进入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是无可置疑的。作为一个古籍工作的从业者,我在认真学习《意见》之后,一方面深受鼓舞,为自己能够参与古籍事业而感到自豪,从而更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另一方面也深感任重道远,有责任为这一事业投注更多心力,更好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我成为古籍工作领域的一员新兵,是在1980年代,距今将近40年了。1981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指出“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古籍整理是一件大事,得搞上百年”。随后成立的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负责规划领导全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从1981年到今天,41年来古籍工作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与这份文件精神的指引是分不开的。而在中办、国办近日颁发的《意见》中,对古籍工作的意义的阐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意见》指出,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促进古籍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换句话说,古籍工作绝不只是少数学者象牙塔里皓首穷经的专业,而是攸关传承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作为古籍工作的从业者,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自己的工作,有助于强化文化使命感,增强工作责任心。我所在的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目前承担着若干项重大古籍整理项目,其中包括由周勋初先生担任第一主编的《全唐五代诗》、由周勋初先生和我主持的《江苏文库·文献编》、由武秀成教授主持的《点校本新唐书校订》等项目。虽然项目工作量大,每个团队成员承担的任务重,但我们一定会齐心协力,精益求精,高质量地完成这些项目任务。

《意见》进一步突出古籍工作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这是古籍事业繁荣发展的组织保证,同时强调要发展壮大古籍工作的人才队伍,这是古籍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保障。在这一方面,我和我的同仁们自是责无旁贷。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设有古典文献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已有四十多年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有两位毕业生分别荣获首届和第二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我们认为,古籍工作尤其需要严谨端正的学风和扎实深厚的专业基础,同时要开阔视野,守正创新。我相信,在《意见》的引领之下,未来古籍工作的人才队伍必将日益壮大,古籍事业必将迎来一个又一个新的春天。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学习体会

江庆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很好地总结了古籍工作的经验,对新时代古籍工作提出了许多针对性的意见,将对我国的古籍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兹就本人想到的几个问题说明如下:

《意见》第7条提出要“完善书目数据,编纂总目提要”。本人认为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可做。就“完善书目数据”方面看,目前经过全国性的古籍普查,许多藏书单位编制了馆藏书目。这方面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做了许多工作,但一些机构或单位收藏的古籍编目,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些还没有编制成书目。国家要调动这些单位的积极性,尽快编制出自己的馆藏书目。我国古代的民间藏书是和官府藏书、书院藏书并举的三大藏书形式之一,古代的私人藏书目录数量很多。现在也有不少民间藏书家藏有数量可观的古籍,其中也有不少珍贵图书。要充分调动这部分人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藏书通过编制书目等方式向社会公布。

在编制书目数据的基础上,个人认为可以组织全国学术界的力量,编制“中国古籍总目提要”。对古籍的主要内容作准确、客观的介绍,反映文献的特点,并作出适当的评价。

《意见》第8条指出,“完善我国古籍整理研究和出版范式”。这里面是否可以注意古籍用字的规范问题。我国古代使用的异体字很多,这些异体字在文字使用的早期或许有特殊的意义,但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后期如明清时期,异体字字形意义的差异几乎已经消失,许多异体字的使用只是书写者的习惯。因此可以根据古代用字的实际情形,将异体字的使用区分为几个时期,分别作出不同的规范。

《意见》第15条,在推进古籍学科专业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建议落实学科定位问题,理顺学科之间的关系。切实解决古籍整理项目立项难、获奖难、出版难的问题。

古籍工作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罗时进(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苏州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古典文献工作的学者,都深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浓浓春意。这是新时代古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表明了古籍工作的国家意志,阐明了古籍工作的重要价值,展现了古籍工作的未来愿景,将起到实质性推进文化传承伟业的重大作用。

极为丰富的古籍遗存,是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见证。其中蕴含着先人的思想和智慧,承载着先人的探索和实践,记录了先人所经历日常和事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元素正存在于其中。有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民族之幸,片纸中有吉光,弥足珍贵。做好古籍工作,促进古籍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是国家使命,自然也是我们这一代学者的责任。

我非常赞同《意见》提出的“要坚持守正创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面向未来,进一步激发古籍事业的活力”,而其关键在于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如何保护古籍,要从立法层面考虑,同时要有工作规范和标准。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没有任何理由“得而复失”。应该制定出标准进行分类分级保护,但现有的分类和分级方法要重新论证,应改变“贵古轻近”的思维惯性。在学界观点尚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下,不妨采取广泛保护的方式,将迄今为止尚存的古籍全面保护起来。在摸清古籍“家底”(包括搜佚集散)的前提下,保护措施切实跟上。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保护不是束之高阁,要使其得到利用。在《意见》出台的东风中,学界长期呼吁的打破馆藏壁垒,方便古籍为研究者所用这个“老大难”问题,应该制定措施,加以解决了。

要加强研究,多出具有再生性保护性质的古籍整理成果。近年来出版了不少集成性的复印古籍丛书,这是必要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了保护与利用这个主题。但更重要、更具价值的是以不同形式整理、研究、出版。如果通过专业性的智力劳动,使原始文献附加更多的学术价值,化身千百,古籍的蕴义将得到发掘,这是处理古籍保护和利用关系的更高境界。当然这项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并保证质量,一代人无法完成,但当代学者能够承担的工作,要统筹规划,安排落实。

“推进古籍文献通代断代集成性整理出版”,《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处理保护和利用问题的有效路径。新时代应有新举措,将古籍文献各专题通代集成工作做好,而其基础是断代性文献的集成化整理。以中国古代诗歌通代总集来说,所缺在清代。作为古典诗歌王国,《全清诗》编纂终究必做,今人能否拉开古代诗歌最后一朝整理工作的大幕呢?在落实《意见》的过程中,对此应科学论证,积极规划。

把握机遇 积极作为 共启古籍事业新征程

全勤(南京图书馆副馆长 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意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古籍事业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国古籍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广大图书馆工作者迎来了古籍保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江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江苏留下了丰厚的文献典籍。这些珍贵的文献典籍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内容丰富,是保存江苏文化、延续江苏文脉的重要文献资源,在江苏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全省各级古籍收藏单位,通过15年的不懈坚持与努力,对全省古籍藏量、存藏特征、保护现状进行了广泛摸底普查,共收集68家古籍收藏单位数据25万余条,数据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填补了江苏文化史上的空白。全省古籍存藏条件得到充分改善,现有古籍书库为102个,书库总面积达到23280平方米。在普查基础上,我省建立了古籍分级分类保护体系,共有1422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占全国总量10.9%,省级珍贵古籍名录3026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1家,省级古籍重点保护24家。全省修复古籍20余万页。此外在古籍的再生性保护、人才培养、出版整理研究、古籍数字化和宣传推广等方面也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对古籍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全省图书馆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描绘了新时代古籍工作的发展蓝图,指明了新时代古籍事业的发展方向。根据要求与部署,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将继续组织全省图书馆和古籍收藏单位,进一步深入开展全省古籍普查特别是民间古籍的普查。持续加大我省古籍分级分类保护力度。坚持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有机结合,重点加强珍贵古籍保护修复,培育古籍修复人才,全面提升古籍保护能力。积极促进全省图书馆古籍的开放和有效利用。建立全省古籍数字资源总库,全面推进古籍特别是珍贵古籍影像和数字化工作,在此基础上实现古籍内容全文检索,为古籍内容的深度标引、知识发掘和文献信息关联等提供重要文本基础。深入挖掘与传播古籍的新时代价值,通过图书馆古籍文献展示、阅读推广、文创产品开发等多种形式,创新服务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意见》的体会

张乃格(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顾问 编审)

如果说,我国历代人民的生产活动、生活实践是中华文化之“源”,那么浩如烟海的古籍便是中华文化追本溯源之“根”。在各种古籍中,地方志具有鲜明特点,堪称中华文化的“草根”,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地位。一是地方志以“地”为中心,以“志不越境”为原则,上下千百年,横跨全境域,囊括百科百业。书中所收录的一山一水、一园一亭,无不是祖先辛勤劳动的成果;一种风俗、一句方言,无不是先民社会生活的产物。这些都是留住乡愁,唤醒乡情,构建精神家园、进行优秀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二是方志有连续编纂的传统,一部志书创修之后,往往继之以续修、再续、三续乃至重修、补修、增修、新修,薪火相传,从不中断。这种悠久的传统,逐渐涵养、形塑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进而为民族文化积累了丰富的优质元素。三是地方志属于官书,编纂过程往往能自觉地贯彻国家意志,体现家国情怀。无论省志、府志还是州县志,田赋、徭役等都是记述的重点,其实质乃“天下”责任。无论人物,还是公牍、诗文,忠孝、道义都是重要收录标准,其实质是弘扬主流价值观。聚合各县为府,聚合各府为省,聚合各省为天下,可以完美构建出统一的中华文化共同体。中华文化之所以从来也没有中断,地方志编纂正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旧志整理是一项系统文化工程,必须科学设计近期、中期、远期工作目标,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齐心协力,统筹安排。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近期至少要在两个方面发力。一是政府层面。各级政府在本级地方志编委会中增设旧志专职委员,定期听取并研究旧志工作,为旧志整理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将旧志工作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为旧志整理提供经费保障;二是地方志专职机构层面,应着眼基础性、聚焦代表性,采用影印、点校、选编等方式,有序推进。“影印”力求其全,以展现地域文化底色;“点校”力求其精,以展示地域文化魅力;类编力求其“特”,精选本地区代表性事物,汇编专题志书。

以江苏为例,一是有条件的设区市及县(市、区),可以参照南京市编纂《金陵全书》、常熟市编纂《常熟文库》模式,编纂本地《方志全书》。二是在此基础上,启动《历代典藏志》工程。各市县努力精选成书较早、质量较高、史料翔实、版本珍贵的旧志,组织力量点校出版,促进旧志的普及与传播。三是启动《山水名胜志丛书》选编。江苏现存历代山水名胜志品种多、数量大、质量高,启动这一项目具备天然优势与文献基础,便于形成规模效应,以最大限度地展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辉煌历史。

学习《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体会

姜小青(全国古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库办公室主任)

41年前,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极大地推动了古籍整理出版事业:一批专业整理与出版机构相继成立,一批重大和重要古籍整理成果持续出版,一支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新时代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更具有现实性、前瞻性和全方位、立体式特点,更体现了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时代特征,是新时代古籍工作纲领性文件,必将推动新时代古籍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

作为古籍出版工作者,不但要深刻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更要把重点放在贯彻和落实上。

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要做好新时代古籍出版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引领,古籍出版工作者必须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准确领会中央在新时期关于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要求,并以此来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

其次要确立新目标。坚决以总书记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做好新时代古籍出版工作的总要求,并以此来确定工作新目标。要充分认识到,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现实意义;要充分认识到,新时代的古籍出版工作,已从单纯的文献整理或研究,上升到了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的时代课题。因此,我们必须把古籍出版工作,与党和国家的文化战略相结合,与国家创新发展相结合,与时代要求相结合,使新时代的古籍出版工作,真正体现时代脉搏、反映现实需求。

再次要形成新机制。要通过总结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尤其是40年来古籍整理出版成就、经验和问题,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在项目规划、组织实施、生产流程、人才培养、绩效考核等方面,形成与新时代古籍出版要求相适应的新工作机制,谋划出行之有效的新举措,以此来赋予传统文化时代新内涵,创造出更具生命力的新形式,从而体现出古籍出版创新发展的新风貌。

第四要实现新成效。通过学习《意见》,古籍出版人要更加脚踏实地,务实工作,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大“文章”,要以即将公布的古籍整理出版新十年规划项目为抓手,勇于在思想性、现实性、标志性项目上发力,并以专业化、新机制、新技术为支撑,为社会奉献新时代古籍整理出版精品;同时,要不断探索传统文化现代化、专业知识大众化,挖掘传统典籍所蕴含的思想精髓、文明观念,化一为百千,变小众为大众,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不忘初心 守正创新

倪培翔(凤凰出版社社长 编审)

对于《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公布,作为古籍出版工作者,我十分欣喜,十分激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古籍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是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总指针。

《意见》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全面系统,突出新时代特点,坚持传统,面向未来,吸收发扬建国以来古籍工作的好经验,从五个方面构建《意见》框架,从总体要求,到完善工作体系,到提升古籍工作质量,到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最后强化古籍工作保障,归纳概括出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方方面面28条,内容及内涵十分丰富。

凤凰出版社作为一家地方专业古籍社,将组织全社员工认真学习,消化吸收《意见》精神实质,将联系工作实际,贯彻落实执行对古籍出版的新时代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望民族精神为己任,以出书、出人、出效益、出精神为文化追求,坚持古籍专业出版,坚持守正创新,不忘初心,始终发挥古籍出版主阵地作用!

凤凰出版社将认真领悟当下中央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1.遵循加强传世文献系统性整理出版要求,推进基础古籍深度整理出版,不断深耕基础古籍经典文献出版等;2.立足江苏,积极承担“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这一江苏有史以来最为浩大的文化工程的主体出版部分,做强江苏地方文献整理工作,最大程度地聚合丰富的苏派思想资源,最大范围呈现多样的江苏文脉。目前《江苏文库》出版形成了书目、文献、精华、史料、方志、研究等“六编”齐头并进的良好开局,在学术界、出版界引起很大关注与反响;3.结合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势,探索专业大众化、大众市场化的可行之道,努力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加大古籍宣传推广力度,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做好古籍大众化传播。持续推进古籍进校园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提高古籍普及出版质量,做好经典古籍精选精注精译精评工作。

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深厚的典籍文献积累,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牢固基础。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整理出版,挖掘其中的文化精神和当代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让中华优秀文化基因更多融入当代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学习体会

曾学文 (广陵书社总编辑 编审)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发布后,广陵书社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编辑人员,集中收听收看,认真传达学习。这是继1981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后,中央又一次就古籍工作作出专门指示,是新时代古籍保护、研究、整理、出版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全体古籍工作者期盼已久的喜事,也是关系到我国传统文化复兴与文化学术繁荣的大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号召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此次《意见》的发布,是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体现了中央对于古籍工作的高度重视。四十一年前中央发出的指示,促进了我国古籍工作的振兴和发展,相信此次《意见》的发布,必将推动古籍工作迈入全面繁荣兴旺的新时代。

作为古籍出版工作者,我们为此感到振奋和鼓舞,同时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欣逢大好时机,必须奋发有为。《意见》全文共计4400字,高屋建瓴,全面系统,针对性、指导性强,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其中的深刻内涵,作为今后编辑出版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切实贯彻执行。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身处古籍出版岗位,肩负古籍工作重任,必须强化责任担当,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明确前进方向,努力为新时代古籍出版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二要提升业务水平。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专业性、学术性强,要对照中央的要求,寻找自身的差距,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以严肃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在古籍编辑出版的实践中努力提升水平,提高本领,成为堪当大任的古籍工作者。三要出版古籍精品。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为主,严把图书质量关,精心安排编校工作,全面落实质量管理规定,厚积薄发,推出更多优质古籍整理成果,同时按照要求,做好古籍规划项目的论证、申报与实施,开展古籍数字化等工作。四要培养专业人才。《意见》是今后较长时期古籍工作的指南,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关键是人才,我们将落实《意见》的明确要求,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专业古籍编辑培训,充分发挥社内文化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多措并举,着力培养一支政治可靠、专业扎实、严谨奉献、精益求精的古籍编辑人才队伍,确保古籍出版工作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整理

责编: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