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院长您好,欢迎回到浙江,祝贺您成为良渚博物院首位外聘院长。

徐天进:谢谢!我祖籍永康,出生在新疆,出生后一直在永康生活到小学毕业,后来又随着父母亲去了陕西,我上学在北方,做论文在北方,北大的考古工地也全在北方,现在退休了,兜兜转转又回来了,也是很意外。以前觉得自己一直没有在南方发掘过探方,有几次别的遗址发掘时来看过,还畅想过退休以后可以到南方来看看考古工地的探方什么的,但都没有想过会来良渚,从他们开始提起这个(出任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想法,我一直不敢来,心里忐忑,有很多障碍。

◆您太谦虚了,您可是顶级的考古学家。

徐天进:毕竟良渚是世界文化遗产,起点这么高,要做点像样的事情的难度就更大,目前的展览和活动似乎也做到了都让人非常满意的程度,怎么能在这个基础上再进步一点点,这个就不太容易。当然并不是说没有空间,空间还是有,就是怎么样完成是需要思考的。

◆最终您还是来了,应该是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吧?

徐天进:一定要说原因的话,那应该是源自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在博物馆实现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借良渚这样好的平台来实现一部分。况且良渚这边有极大的优势,从开始有想法到落地的执行速度是很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在您出任院长后,有什么规划?

徐天进:我觉得还是要以良渚为核心,这是核心的核心,一点都不能丢,还要强化,另外还是要不断地引进新的东西进来,要把跟良渚有关系的结合起来,做一些新的内容。

◆您应该是有了一些什么想法了吧?

徐天进:算是有一些吧,最早的想法特别简单,就是把五千年文明源头这块做得更扎实。目前是想做几个主题,具体的内容暂时留个悬念。

◆徐院长心里有一个理想的博物馆的模样吗?

徐天进:理想的样子的话,应该是所有考古的图、照片都在那里,这个馆可以跟图书馆一样,我是一个普通人可以去借阅,我们应该有一个这样的地方,教育也需要,研究也需要,社会共享也需要,文创更需要。这对公众的素质也会有比较高的要求。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院长您应该也见过我们的文创产品了,您觉得应该怎么利用好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呢?

徐天进:我们要做的文创一定是最好的产品,而不是一次性的旅游产品。当我们把观念转变之后,那么对每一款产品开发的时候就会不一样,前提是学术研究要跟上,设计制作也要跟上,两者变成一体的时候才会有质变。比如说对良渚玉琮图案的美究竟美在哪里?其实颜色本身也是一种审美的对象,所谓的鸡骨白,几千年的时间停留在器物上,给器物带来的变化,中国审美里面的古色,我们审美的对象是时间,那种旧不是旧本身,是对待时间的一种态度。

◆徐院长,作为一个资深的考古专家,您觉得考古人跟普通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徐天进:这个问题之前也有人问过,我自己的感受,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时间尺度不一样,我们可能以千年或者五百年为单位,一般人可能就是以天为单位,这是一个特别大的不同,用千年为单位的时候,现在所有事都不是事,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给未来能够留下一点什么值得留的东西,这才是更重要的。

来源:良渚遗址管理区微融媒体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古学家徐天进受聘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

4月14日,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举行院长聘任仪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徐天进教授受邀担任院长,这是良渚博物院首位外聘院长。受聘院长之后,徐天进将全面主持博物院的学术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徐天进是国内公众考古最早的组织者和推广者,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师从北京大学著名考古学家邹衡教授攻读商周考古专业硕士研究生,1985年毕业。他目前担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博物院理事会副理事长。

徐天进主要从事田野考古、商周考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自1982年毕业以来,徐天进曾先后参与并主持陕西耀县北村遗址、铜川王家河墓地、绥德薛家渠遗址、山西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遗址、陕西周原遗址等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发现周公庙西周甲骨文并长期主持周公庙遗址的发掘。徐天进先后主持编写《考古探秘》《吉金铸国史》《弓鱼国玉器》等专著,担任《天马-曲村》大型田野考古发掘报告的主要执笔人;参与并承担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的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良渚博物院院

良渚博物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美丽洲公园内,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良渚文化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2005年3月破土动工,2008年10月对外开放。2017年8月,根据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最新考古成果,良渚博物院基本陈列改造升级,于2018年6月重新对外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物院总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由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设计,建筑非常简洁,突破了具象形态的束缚,体现了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和谐融合。建筑荣获由知名杂志《商业周刊》和《建筑实录》评审的“最佳公共建筑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物院常规展览面积4000余平方米,分为3个展厅。常规展览的主题是: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展览依托“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三个展厅,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示了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遗产价值,体现了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院内共展出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石器、陶器和漆木器等各类珍贵文物600多件(组)。展览力求创新陈列理念、合理运用先进的展示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传播方式多元化,将博物馆传统展示与数字化展示等手段相结合,合理使用大型油画、场景复原、数字多媒体及3D打印等新技术,加强观众在实体文物中参观的感受,扩展了博物馆的有限展示空间,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化展示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要藏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