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1月1日,美国爱荷华大学内,一名神情阴郁的中国籍学生走进了物理系309的教室。

讲台上的格尔兹教授眼神厌烦地看着他,但学生毫不在意地选了个角落,坐了下来。

没人注意到他,嘴角阴冷的笑容和镜片下掩藏不住的杀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中国籍学生名叫卢刚,是北京大学赴美留学的天才博士生。

在座位上旁听了五分钟,卢刚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把38口径的左轮手枪。

他快速走到讲台前,向着教授和教授助理扣动扳机;而后,将枪口对准自己的中国同学山林华,再夺一条人命。

鲜血没有阻止他的脚步,他又来到了系主任与副校长的办公室,继续收割了两条生命后,将枪口塞进了自己的嘴巴。

“砰!”

深秋清冷的风继续裹挟着枯叶四处飘散,冬日未至,爱荷华大学却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而卢刚的名字,成为笼罩在这所学府上空永远的阴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是天才还是废材?

卢刚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家中不算富裕,但自给自足是没有问题的。

他从小便是父母的骄傲--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大物理系,成为大家眼中的“学神”。

卢刚是优秀的,同时也是自负的。

一路从别人仰慕的眼神中走过来的他,即便在人才济济的北大,也要力争上游,只做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刚

1985年,北京大学组织了一场中美物理学人才交流选拔考试。

毫无疑问,名列前茅的卢刚高中榜首;于是带着他那颗骄傲的心,飞往美国爱荷华大学。

可以说在学业上,卢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然而在同为赴美留学的同学口中,卢刚却是不讲卫生、难以接近的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同学们所说,卢刚在宿舍经常乱扔垃圾,却从来不打扫卫生。

除此以外,他经常乱动别人的东西--比如打开冰箱,拿起室友的牛奶,然后用嘴巴直接对着瓶口喝。

案发后,与卢刚同住一间宿舍的赤旭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咱们能赴美留学的中国学子都是很优秀的人,但卢刚从来看不起我们,他以物理尖子自居,居高临下地说我们是一帮庸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爱荷华大学

他还说起大家一起去郊游的经历。

出发前大家讲好所有费用均摊,结束后每个人分摊了22美元。

但卢刚眉毛一横,说道:

“我带了一包薯片过去,你们每个人都有吃,我都看到了,所以薯片的钱要从我的均摊里扣出来!”

小气、计较、不讲理--便是同学们对他的评价。

此后,卢刚在中国留学生的圈子中声名狼藉,人人对他敬而远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刚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边缘人物吗?

他知道,但骄傲与自负让他忽略现实。

同学的疏远,他认定是大家在妒忌自己的优秀。

另一方面,自恋的他还觉得学校中大多数女生都因自己的才华而心生爱意,只是羞于表达,而拒自己千里之外。

就这样,卢刚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里;而另一个中国留学生山林华的到来,狠狠打碎了他精心编织的完美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林华

既生瑜,何生亮

如果说卢刚是恶的代表,那么山林华便站在真善美的对立面,处处折射着卢刚的不如意。

卢刚在学业的战场上从未尝过败绩,他认为自己在专业学识上无人能出其右;即使有,那也是阴谋。

而来自浙江农村的山林华,比卢刚晚两年进入爱荷华大学;却以一骑绝尘的姿态在专业上与卢刚平分秋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自己无法接受的是,比自己出身更贫困的山林华,却很快与同学们打成一片。

山林华在留学生圈子中口碑非常好,他很乐于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专业问题;每每有中国来的新生,他总是到机场接机,然后带着新人走遍校园。

在大家的推选下,山林华还当选为中国学生联谊会主席。

而这一切,是卢刚望尘莫及的;落在他眼中,立马燃烧成妒火的灰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刚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将山林华狠狠击败的机会。

而1990年博士学位的毕业答辩,便是他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

这一场答辩考试,排名第一的人不仅可以拿到博士学位,还可以获得2500美元的奖金。

这对卢刚而言是至高的荣誉,也是将宿敌山林华踩在脚底的最好契机。

所以卢刚日夜苦读,紧锣密鼓地筹备着答辩事宜;对他来说,这是破釜沉舟的一战。

但他没想到,正是这胜负欲,将他推向了黑暗的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答辩考场上,卢刚的过度紧张与平常心的失衡,让他遭遇了滑铁卢的一战。

教授格尔兹让卢刚对自己的论点作出解答时,卢刚的大脑一片空白,支支吾吾许久也说不出半句话。

教授无奈地在卢刚的成绩表上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叉,一心求胜的卢刚不仅没有得到奖金,甚至博士结业也要延期半年。

而胜利,最终落在了宿敌山林华的头上。

发挥正常的山林华,不仅拿到了奖金,还获得了留校攻读博士后的机会,甚至学校每个月还会补贴一笔丰厚的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人前程似锦,不似自己半生已毁。

卢刚无法相信自己的落败,他在自己阴暗的角落里谋划分析,最终认定这是一场专门针对自己、由教授格尔兹和山林华一手炮制的阴谋。

于是,他多次冲进系主任的办公室要求彻查真相,却不听系主任的分析开导,最终被系主任拒之门外;

随后,他又找到教授助理,对方呵斥他“无理取闹”;

而副校长安妮多次找到卢刚谈话,声明学校答辩的流程与判定都是公平公正的,希望卢刚能够放下心结。

然而,心魔已经把这个天之骄子吞噬得一干二净。

请记住以上这5个人,最终他们都成了卢刚枪口下的一缕冤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洗爱荷华

1991年5月24日,卢刚拿到了持枪证,他买了两把手枪,然后开始苦练射击。

11月1日,他将自己的所有积蓄寄回北京的家中,另外还有一封遗书。

遗书中他这样对姐姐说道:

“忍耐到博士学位已经是我们全家人的风光,你不要伤心,至少我还有几个垫背的,路上不会孤单”。

做完这一切的当天下午,卢刚揣着两把手枪,走入了爱荷华大学物理系的大楼309教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将枪口对准了“炮制黑幕”的教授格尔兹;对准了呵斥他“无理取闹”的助理史密斯;对准了人生宿敌山林华;对准了“将他拒之门外”的系主任;对准了“无视公正与公平”的副校长。

短短20分钟时间,化身恶魔的卢刚终结了5条生命;而这一天的山林华,刚刚27岁。

卢刚看着遍地的鲜血,和倒在自己脚下的山林华,心中一阵畅快,而后却是无尽的空虚。

于是,他面无表情地来到了二楼的教室,扣动扳机,饮弹自尽。

闭上眼睛的前一刻,卢刚看了一眼窗外:天空只见肃杀,却没有半点阳光--这样的天气与自己的人生倒有了几分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书:都怪父母太穷

古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但卢刚在自己临死前的遗书中,却没有半分对悲剧的自省,对家庭的忏悔。

满满几页纸的绝笔信,字里行间只有一个字--怨!

在他最后的人生中,充满了对现状的埋怨:

博士学位延期、工作没有着落、世界处于黑幕和阴谋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他想来想去,分析这一切怨恨的来源,最终竟然归咎在自己的出和父母身上!

遗书中,卢刚如此写道:

“美国的留学生,他们的父母大多是留过学的高级知识分子,家里有外汇,可以提供子女的学费和生活费,或者他们有海外亲属可以借钱。”

“但我的父母没有经济实力,他们一窍不通,不能在学校上给我指导。我今天到这一步,也可以说是由父母的过错在内。”

人生直到尽头,他还沉浸在这种扭曲的想象中无法自拔。

既然如此,他为何不想想比他出身还要贫寒的山林华,为何能获得老师的青睐,同学们的好感呢?

只可惜,如此优秀的山林华,早早地死在了他的枪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隔25年,爱荷华大学的一名中国留学生倪翰祥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一张照片。

照片中的他肩扛着一把猎枪,并配文:

“这个学期我很用功读书,如果导师不让我过,我就让他感受一下【卢刚的可怕】”。

对于倪翰祥而言,这是一则充满玩笑意味的动态,只为了在考试前轻松身心。

但这则寥寥数行字的动态,却在爱荷华大学引发轩然大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不仅下令开除倪翰祥,并且两天后就将他遣送回国。

倪翰祥感觉备受冤屈,他认为此事的严重性不足至此。

只是他并不知道,时至今日,卢刚的名字依然如黑云般,笼罩在整座高校的上空。

有些玩笑,不能随意出口;有些伤疤,也不能轻易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