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遂平县委人才办把培育和用好乡土人才作为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的突破口,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发现、培育、使用、激励机制,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乡土人才,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花庄镇长寺村汇美薯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理李海龙就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汇美薯业农民专业合作红薯种植基, 30多名工人正忙着起垄,覆膜,栽苗,浇水,封土,红薯苗移栽工作有条不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薯苗移栽直接影响到后期红薯的产量,栽苗的方式和长度一定要控制好。我们基地实行的是U型栽,就是手拿住红薯苗,捏住红薯苗的上端几公分处,离土皮有两三公分按到土里,苗根留在外面,然后浇水盖土,这样栽法抗病稳产”。作为公司负责人,李海龙要负责当地剩余劳动力上岗前的技能培训。

据了解,红薯种植是我县的特色产业,种植规模、栽培管理水平和品质在周边地区享有赞誉。随着传统薯苗品种逐渐老化,具有20多年种植经验的李海龙早把目光转到红薯苗品种的更新和种植技术创新上。96年,李海龙从农科院成功引进了“商薯十九 ”,随后又陆续引进了“西瓜红普薯32”等几个表现突出的新品种。为了节本增效,李海龙在种植红薯过程中可没少下功夫,99年,李海龙就自主研发申请专利三项:机械除草,机械整畦和机械覆膜,特别是机械除草这项专利技术的应用,在不使用除草剂的情况下,能有效清除田间杂草,保证了红薯的绿色无公害。同时为提高红薯的产量和颜值,李海龙还成功摸索出了一套绿色高效的种植管理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海龙说:“红薯的种,管,收,藏有几个关键要点。一种,起垄要高大,垄宽1.5米,高0.8米 ,每垄栽植两行,有利于通风,保墒,抗旱,耐涝,增加品质。二管,这个环节主要是抓个早字。早栽才能早收早卖钱。根据天气温度移栽苗子,昼夜平均温度达到30度以上,春薯才能下地移栽,如果偏低就得用大棚才能移栽,栽完苗子就得管理,主要是除草,我自己根据畦垄大小设计的机械化除草,一遍过,绿色环保,透气保墒。三收,要根据市场行情,早收早卖,收时尽量不能碰破红薯表皮,以便于销售和储藏。四藏,要早点准备好红薯窖,要有增温排湿系统。红薯收到窖里要先通风,再加温30多度让碰破的红薯伤口愈合,然后再正常储藏。一般温度在10度到13度之间。过低过高对红薯都有一定的影响。低于6度容易冻坏,高于15度就容易出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着技术创新、绿色发展,李海龙成功注册了"天中古泉山”商标,红薯产业越做越大,初步形成了集育种、种植、加工、贮藏、销售于一体的产业、技术链条,特别是红薯贮藏技术,经过多年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现已成功突破技术难关,为大量收购社员生产出的红薯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为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李海龙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主动吸纳周边农户积极种植红薯,同时与种植户签订每亩800元的最低保底收益托管合同。切实解决了农户红薯种植管理与销售难题。目前,李海龙的汇美薯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红薯种植2000多亩,其中合作社自种红薯480亩,托管种植1400亩,建成育苗大棚200亩,种薯繁育基地 200亩,年产商品薯苗2000万株,合作社有大中小型农机具20多套,贮藏库两座,窖藏红薯百万余斤,年产鲜薯3000多吨,粉面近百吨,粉条15万斤,产值近500万元,带动21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年安排就业劳动力200多人次。李海龙也因此成了当地响当当的“土专家”、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海龙说,今年合作社计划在长寺村、赵庄村、古泉山村三个村实施小麦、红薯、玉米、大豆间作套种,使用新的红薯栽培管理技术,与所带动的周边村民签订土地托管、产品回收、最低保底效益合同,努力达到10000亩有机小麦和优质红薯的种植面积,同时保证让农户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编 辑:王 丽

总编辑:张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