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正如歌曲中所唱,当今中国是一个人员充足的多民族国家,有着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民族。

但沿着历史的长河回溯,我国远在封建社会时不仅仅只有56个民族 ,因为历史更迭、朝代变迁,不停地动乱使得百姓们流离失所,也让许多民族被迫不断迁移。

历史上就存在着这样一个民族, 他们世代镇守东北,却因故不得不离开中国 ,虽然他们已经移居他国,但这个民族的族人们始终谨记自己是中国的子民,是炎黄子孙,这个民族就是 费雅喀族 。

起源于中国北疆,世代镇守东北

费雅喀族,又称非牙喀族、尼夫赫族或是那害克族。 根据史诗记载,这一族群大体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处和库页岛一带。

17世纪时,仍处于氏族社会时期,当时的人们仍以打鱼捕猎为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为地处黑龙江与松花江畔,当地鱼类资源丰富,费雅喀族人民大多选择捕鱼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费雅喀族人大多身材矮小,发黑且长,有着典型的亚洲人的黄色皮肤,冬季特殊的寒冷气候使他们习惯于编发取暖。 因为生活在边疆地区,封建社会时期他们往往被冠以"蛮夷人"之称。

边疆地区的落后和贫穷使自诩天子的封建统治者们不屑一顾,但为了保护国家安全,稳固边疆统治,历届统治者常常不惜以重兵把守。

费雅喀族归入中原的统治是在明朝年间。

一次偶然的机会,明成祖朱棣受到了费雅喀族人的的帮助下,心怀感激,于是他便安排部下将费雅喀族归入了明朝努儿干都司系统,给与他们他们合法的身份。

从那时起,费雅喀族的命运就和中国有了紧密联系。但他们与其他少数民族不同,虽然身为明朝百姓,但他们有着自己的的小政权,并不受明朝政府的干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元朝时期,努尔哈赤铁骑的脚印布满了东北地区,身处黑龙江和松花江交界处的费雅喀族也就顺理成章地投入了满人旗下。

清朝时期,为了表示对大清的忠心,费雅喀族人每年都会献上当地特有的貂皮制品给清朝皇室,他们也因此得到了不少赏赐。

为了加强管理,清王朝曾令费雅喀族人以姓氏和村庄为单位编入户籍,并在当地设置了姓长和乡长等职位以强化管理。在这种有序的管理之下,费雅喀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或许是因为"天高皇帝远",由于费雅喀族地处北疆,距清王朝权力中心过于遥远, 顺治帝以后,清政府便弱化了对于东北地区的管理,让费雅喀族人成了他们的"代理人" 。

没有了清政府的强加约束,费雅喀族对于东北三省的治理完全依照他们的习俗,这也为后来他们族人对东北地区的热爱埋下了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巩固与费雅喀族人之间的关系,清朝皇帝曾将自己的女儿下嫁给了费雅喀族首领,从那以后东北三省便交由费雅喀族人守护。

得到任命后的费雅喀族人们不辱使命,世世代代坚守在东北边疆,成了 一道坚实的护国屏障。

因为地处中俄两国交界之处,东北地区时常会成为两国矛盾的焦点,有时甚至会出现兵戈相见的局面,而 镇守在东北的费雅喀族,则成了维护国家利益的守卫者。

面对身材高大的俄国人,费雅喀族人们从未有过一丝胆怯,因为他们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守护边境安全是他们的使命,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勇往直前,抗击侵略者。

正因如此,无数的费雅喀族人为了镇守东北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清朝没落,无奈离开中国

久盛必衰,没有一个王朝能够长盛不衰,传承百年的清王朝也不例外。到了清朝末年,由于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大清王朝未能成功与世界接轨, 错过了工业革命这一发展的良机,正一点一点走向衰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清王朝已经日渐衰微,可是费雅喀族人并未改变自己的态度,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满族的一员,有义务为巩固大清王朝的统治而鞠躬尽瘁,依旧坚持着传承数百年的纳贡传统,每年仍然会定期献上貂皮贡品,这足以显示他们对于清王朝的忠诚。

清王朝时期,俄国对我国远东地区早已虎视眈眈,总是想方设法地侵扰我国边境。 自从《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以来,俄罗斯政府便盯上了我国黑龙江地区这块肥肉,妄图夺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

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轰开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也将中国拖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各方势力虎视眈眈,都想从清王朝这块腐朽的肥肉身上攫取一些利益。

1857年,英法联军凭借着先进的武器攻上了广州,远在中国北方的俄罗斯也闻风而动,为了不落后于英法,他们决定采取继续向中国东北移民的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人的不断涌入让镇守在黑龙江的费雅喀族人们损伤严重 ,为了保护国土,他们冲在抗击外国入侵的第一线,可是毕竟"两拳难敌四手",俄罗斯的热武器让费雅喀族人们只能白白牺牲。

除了"移民",俄罗斯政府还派出了穆拉维约夫同中国进行关于中俄边境问题的外交谈判,谈判以"黑龙江问题"为中心,俄方表示自己是在坚守自己的领土。

当时国内外形势动荡不安,清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无奈之下,只好向俄罗斯妥协,同意俄方提出的无理要求中俄《瑷珲条约》随之签订。

《瑷珲条约》中承认了清政府同意将黑龙江以北、大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俄罗斯 ,这让一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费雅喀族人一下子归属到了俄罗斯的管辖范畴之内。

虽然拼命反抗,可"胳膊毕竟拧不过大腿",清政府都已经同意割地, 费雅喀族人也只能被迫服从俄罗斯人的统治,甚至丧失了自己的族名,被迫改名为"尼夫赫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虽归俄罗斯人统治,可费雅喀族人的心始终向着中国 ,在他们心中,自己永远是中国的公民,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族人们为了守护东北三省而做出的伟大牺牲,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族人们曾经洒下的淋漓鲜血。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费雅喀族人们也在俄罗斯的统治下生活了近一个世纪。虽然历史的洪流将许多东西冲洗得面目全非,

但费雅喀族人骨子里华夏子孙的血脉传承不会变。

虽然现在他们已经成为了尼夫赫族,是俄罗斯上百个民族中的一员,但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 他们曾经为了守卫我国疆土而做出的贡献永不改变,他们永远是我们国家的一员!

只有国家足够强大,百姓们才能够安居乐业。 正是因为清王朝晚期时逐渐没落,国家不够富强,才在列强面前没了说话的底气 ,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让虎视眈眈的俄国有机可乘 ,夺走了我国大片的疆土,费雅喀族人们才会流离失所,不得不屈从于俄罗斯人的统治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我国正乘着高速发展的列车不断前行,在越来越富强的道路上不断开辟,强盛的综合国力和坚实的军事力量让我们有了说话的底气, 让中国人民能够在世界面前挺直腰杆,这一切都是国家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