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

一则家长深夜在孩子的班级群里

智捉“李鬼”的新闻

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上了热搜

这位家长不仅第一时间

发现了骗子的骗局

报警和老师联系

并且拼手速抢了红包“截了胡”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骗子冒充班主任收费

被机智家长“截胡”

近日在辽宁大连,深夜11点多,一名家长在孩子的班级群里看到一条班主任收缴材料费的通知,材料费共512.5元。因为红包上限是200元,班主任让家长们分3个红包发到群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夜催缴费,这种反常的情况引起了这位家长的警觉,他立刻联系了社区民警,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确定对方是骗子后,这时有家长按照要求,发了3个红包进群,情急之下,这位家长抢先一步领了红包。骗子发现红包被抢,恼羞成怒让其返还,这位家长直接戳穿了对方的骗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骗子伪装成家长进群后,趁半夜,换成班主任的头像和昵称,企图行骗。幸好这位家长机智过人,才阻止骗子得逞。

注意!这5大“陷阱”要避开

面对家校群这种最常用、最实用的家校沟通手段,社交网络上的隐患、漏洞必须引起各位家长的高度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醒!

家长转账要谨慎 多核实

千万不要把此类骗术当做是“小儿科”,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务必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01

家长要有防范意识,首先要明白学校的收费一般不会通过网上进行,也不会要求单独转进某个私人账号,如果收到在线转账支付费用之类的消息,应该立马与班主任或学校老师电话联系、发短信、微信核实真假,不要随意进行支付。

02

建议老师(或小组管理员)将QQ群设置为“审核通过后方可入群”,加群方式设置为“需要身份认证”,关闭“允许被搜索”。

同时实施实名制以审核每个群里的家长身份,以防止陌生人随意加入家长群。

03

老师应该不时关注群里的人员情况,清除可疑人员。家长也要随时核查群里是否有两个班主任头像,不给骗子行骗的机会。

04

学校和老师应注意保护家长的联系信息,家长朋友也不要随意在网上发布班级群的相关信息,不要给陌生人分享二维码进群。

05

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

信息来源:来源中国教育报,转自成都教育发布。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所载图文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公益目的,如若内容版权人认为本次转载行为不当,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