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2年4月8日,一艘特殊的载人飞船挂在猎鹰九号运载火箭上,从美国佛罗里达州成功发射升空,引来了全世界多方关注。

而这艘载人飞船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上面搭载的四位成员里除了一位曾经是专业宇航员之外,其他三位的身份都是平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艘并不寻常的载人飞船名叫“龙飞船”,是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研发制造的。在离开佛罗里达的卡纳维拉尔角航天发射场约二十个小时后,“龙飞船”安全抵达国际空间站,完成了这场人类航天史上的全新创举。

那么,将普通人送上太空的SpaceX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在这一方面,我国航天事业为什么暂时还无法做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力量和科技水平的综合实力第一强国,在很多专业领域都有着非凡卓越的成就。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人对于航天事业的探索就已经展开。这其中最伟大的一项功绩,莫过于1969年七月,“阿波罗11号”航天员阿姆斯特朗让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踏在月球的土壤上。

当然,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项目由美国的国家航天局NASA负责。而在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度,航天事业的相关企业并不仅限于政府所有,私人也允许投入其中。2002年,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应运而生,它的创始人是大名鼎鼎的企业家——埃隆·马斯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作为一家私有资产企业,涉及到如此重要且复杂的科技领域,想要获得国家的官方认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自从SpaceX成立以来,最初只是致力于运载火箭的设计研发与生产制造。比如著名的猎鹰系列火箭,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科学家们,将其中的一号和九号中箭型,都开发了可以重复使用的部分。这一技术方面的突破,为他们的成本节约与效率提高提供了帮助。

并且,SpaceX也逐渐开始收购美国国内,和其他国家的卫星公司股份。这么做除了拓展收益来源之外,引进相关专业技术才是更重要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辛苦运营六年之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终于与NASA签订了合作合同,从此也让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即便在全球疫情最为肆虐的2020年,SpaceX也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那一年,新研发的商用航天器“龙飞船”正式从他们的发射场进入了浩瀚宇宙,标志着美国的商业卫星事业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而为了商业价值的继续扩大,SpaceX丝毫不吝惜花费重金并突破技术难关,也要制造各种噱头。就这样,在“龙飞船”投入使用两年后,让平民进入宇宙空间站的愿景得以真正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航天事业为什么暂时没有这一项目?

说起对于宇宙的浪漫想象,我们的先古文人早已留下了传唱千年的华美诗文。而在近现代全世界的太空航天事业探索中,虽然我国的起步时间比西方各国晚了几十年,但是从如今的整体实力来看,中国的水平并不落后很多,甚至在很多方面还处于世界前列。

然而,像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这样,将非宇航员身份的普通人,送入宇宙空间站的项目,我们国家却并没有展开,这其中又有着哪些原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当其冲,也是最硬性的一个原因,就是相关技术的客观差距。有一件很自豪的事实是,中国在航天事业中虽然也有过失败的案例,但是从来没有过人员伤亡。能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多么尖端的技术,而是源自每一个中国航天人严谨认真的态度。

要知道,即便美国上演了阿波罗登月的奇迹,同样也曾经有过搭载七名宇航员的挑战者号在空中爆炸无一幸存的悲剧。所以,技术能力如此强大的美国尚且如此,我们想要保护航天英雄的人身安全,只能付出比他们要多得多的努力。那如果是服务于职业素养并不明朗的普通民众,我们的技术保障则会显得更加捉襟见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就是有关资金盈亏的平衡问题。前文提到,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做到将普通人送入太空的成就,代价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投入。因此,其实这四位“龙飞船”的成员是参与了一场太空的旅游,而且要付出比地球上更高额的出行费用。

可是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国家的航天部门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相比是不同的,因为我国并没有私人资产的航天领域企业。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向去太空的平民乘客索取任何费用,来平衡研发这一技术时的资金投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政府掌握航天技术和允许私人企业参与这一领域,是由两个国家不同的国情所造就的。就好比在美国,无论是修路、搭桥、筑坝或者建塔等所有公共项目,几乎全部由个人承包动工,而且还必须要经过所用土地的所有人同意。即便是航空航天这样的重大工程,也可以通过自负盈亏的方式进行运营。

而我国则截然不同,一切都是政府出资招标,由国家来承担风险。因此,我国四通八达的铁路网、连村串城的信号塔等各种基建才得以闻名世界。但是,这种投入也需要实际考虑,如果轻易用到供平民免费旅游的航天项目,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这些之外,我国暂时不去开展送平民去太空的计划,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民大众的航天知识,和文化普及有待提高。即便有朝一日我们做到了技术突破,也拥有了资金充裕,可是我们的国民自己如果不敢去或者不想去,岂不是前功尽弃。

就以新闻中的这四位平民为例,他们其实也是“不一般的平民”。有一位曾经是专业航天员不必多说,另外三位虽然没有去过太空,可是相关的知识储备,和身体素质都是要高于大部分普通人的,并且都对浩瀚的宇宙充满发自内心的向往。

因此,想要在我国实现这一愿景,关键还是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就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人类;仅仅二十三天之后,美国宇航员阿兰·谢泼德也让星条旗出现在了漫漫太空。而这一成就在我国,一直到了新世纪的2005年才由航天英雄杨利伟代表亿万国人实现。

当然,面向全球观众的太空授课,中国女宇航员王亚平则是做到了历史首位。我想,这两次授课对于我国航天事业而言正是拥有着非凡的意义,希望能够通过官方的带头作用,引起全国对于航天知识普及的重视,提高全民的航天素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除了略显直接且生硬的讲课模式,让国民首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后,我们还应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宇宙浪漫认知的学习,或者出品几部高质量的,有关航天文化的影视文艺作品。这样也许更能引起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兴趣。

只有通过知识教育和优秀文化宣传,才能让我们的国民真正开始喜欢,并向往未知的外太空。主动的追求,远比一切外在因素都有效数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千八百多年前,魏武帝曹操在面对星辰大海写下这壮美诗篇时,不知是否也幻想出了自己漫游宇宙的情景。

如今,人类不仅实现了将专业精英登入太空的梦想,还在继续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一览日月银河的机会。相信,只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国家的广大民众同样也会在不久的将来享受宇宙空间站的魅力。

作者:木下易人 校稿编辑:小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