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播放到“空印案”,着实让人紧张了一把。胡惟庸贪赃枉法,纵容各府、州县官员向户部呈送钱粮时,拿事先盖好了印章却没有内容的报表与户部结算。这种事先盖好章,到了京城再填写的报表,就叫做空印报表。它的漏洞在于,逞送上来的钱粮地方政府根本没有审核就盖章了,那么收了农民多少粮,实际运走多少粮,就是个糊涂账,腐败由此而生。

为此,朱元璋令锦衣卫指挥使朱棣来了个突然袭击,将呈送钱粮、住在京城的地方官员堵在驿馆全部捉拿,然后搜寻他们携带的空印报表。结果搜得一大撂又一大撂的空印报表,真是触目惊心。

然后,抓捕胡惟庸,审讯地方官员,依法判决,论罪杀头,人头满地,哭声震天……

这个桥段,是朱元璋朱棣父子合作反贪、一网成擒、大快人心的经典之作。然而,却与真实的历史相去太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惟庸)

一、空印案并没有扳倒胡惟庸

真实历史上,空印案发生于1376年,而胡惟庸案发生于1380年,时间上相差四年。有一种说法是空印案发生于1382年,比胡惟庸案晚了二年,时间上还是不对。

而胡惟庸死于胡惟庸案,这是不争的事实。也不知《山河月明》怎么搞的,让胡惟庸提前四年,死在了空印案中。

剧中锦衣卫抓胡惟庸时,胡惟庸茫茫然坐于石凳之上,束手就擒。后来在大牢中,胡惟庸将淮西众功臣得到的好处一一笔录下来,呈送朱元璋观看,希望得到谅解。朱元璋却不谅解他,赐他三尺白绫,保存全尸,魂归天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如果胡惟庸死在了空印案中,那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怎么办?岂不是缺了这个主人公,如果“胡惟庸案”缺了胡惟庸,还能叫“胡惟庸案”吗?

空印案的主要关联人,是户部官员和各地方官员,主要是反贪;胡惟庸案的主要关联人,是以胡惟庸为首的淮西官员,主要是打击犯上作乱和谋逆者。两者虽有一些瓜葛,却并不相同。可是《山河月明》将其完全混为一谈,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偷梁换柱、张冠李戴了。当然,《山河月明》乃影视娱乐作品,本不该求全责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空印案有冤情,制度问题大于官员问题

《山河月明》对空印案案情的解读也不够明了,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为什么明初各地官员都喜欢使用“空印报表”?因为不使用此表,他们将蒙受巨大损失,有苦难诉。

由于当时各地方政府上缴的税多为粮食,也就是实物税;粮食从地方出发时,要称好重量,记录在表,审核盖章,到了都城南京,户部则会将粮食再称一次。但这第二次称的重量,与第一次称的重量往往会少一些,为什么?因为地方离京城总是有一定距离的,有的地方离京城有数千里之遥,中途运输会有损耗,出发与到达后的搬运也会有洒掉、漏掉的,这都使得粮食的总量减少。户部可不管这些,只要数字不对头,就要你将报表拿回去重填。这一拿回去重填,少则半月一月,多则三月五月,费时费力,还不如拿张空印报表,等户部称好重量,再按户部称出的重量与质量一一填好,就不需要再往返跑一次了。当然,那些粮食的差额与损耗,就只能自己吃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具体执行了空印案)

了解了这些,再来看空印案,就发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贪污案件;有些人使用了空印报表,却并无贪墨之实,也列入贪墨之列,实属冤枉。尽管确实有大量官员利用空白报表上下其手,中饱私囊,但不可否认,制度本身有不合理之处,才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上述真相,其实朱元璋心知肚明。朱元璋在空印案发生后曾大开言路,叫人们评论,浙江宁海人郑士利洋洋洒洒数千言,将空印案冤情诉说得一清二楚。结果朱元璋看到郑士利的上表,大怒,竟然将郑士利流放。可见,朱元璋惩治官员是另有打算。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年后,张居正进行“一条鞭法”的改革,将实物税改为货币税,各地以银两和银票的方式缴税,这种不合理的状况才彻底地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

三、对空印案,朱家两兄弟的态度不符合实际情况

《山河月明》中,空印案发生后,朱元璋心中早有处理方案,但他要让朱标、朱棣两兄弟实习一下,学一学如何处理案件,于是将两兄弟叫到他面前,各自发表处置意见。

面对一千七百多名官员的名单,朱棣主张宽宥,部分杀,部分流放,部分酌情处理,因为人太多了。朱标则主张严惩,全部诛杀。后来他还进一步认为,杀鸡儆猴已经不起作用了,应该大面积杀,他就是要让天下的人都看到,在朱家的天下,没有贪官的容身之处。

很显然,《山河月明》设计这一细节,是为了给朱棣脸上贴金,体现他雄才大略之外,还胸怀宽仁,有仁君风范。但这并不符合史实。朱棣在正史中的形象是比较狠毒的,他诛方孝孺十族,囚禁建文帝儿子50多年,当皇帝后对贪官的处置也极为严厉,没理由对空印案突然心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标)

而朱标在正史中的形象一直是“仁慈”,《明太宗实录》甚至说他仁慈过了度。在知道空印案存在许多冤情的情况下,朱标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喊打喊杀的表现,实在让人有些诧异。这与剧中他前期的表现也相反。

所以我觉得,这两兄弟的意见如果反过来,才更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