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约撰稿 邢益识

海口大坡村许氏宗祠历史悠久,总占地面积1209.6平方米,为三进院落式,主建筑坐北朝南,以正殿中轴线为中心,按顺序设有拜殿、门楼、大门等主建筑,廊庑分设在左右两边,形成与中轴线平衡对称、稳重庄严的建筑格局,体现了鲜明的礼制建筑的艺术特点。该宗祠同时应用了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结构,这在海南非常罕见。

从宗祠的门楼开始,建筑的山墙为山尖式硬山墙,墙头博缝作灰雕线条,墀头收口灰雕简洁彩绘装饰。屋顶正脊为硬山式屋脊构造,脊上雕有祥云图案,两端鸱吻为造型精美的繁枝卷叶彩色灰雕,垂脊同用尾繁枝卷叶彩色灰雕收檐,但造型各异,别有春秋。

屋面为灰布筒板瓦,檐沿设翠绿色团花琉璃瓦当收檐,从其造型及工艺看应是近期物品。屋顶灰布筒瓦块为直线“人”字坡,与硬山顶山墙在造型和结构上互相呼应,外表硬朗,呈现出一种刚强建筑美感。

门楼两侧为耳房,耳房硬山墙头为防火封护式,造型起伏突出,样式美观,双面作灰雕线条装饰处理,墙头收檐处立一灰雕狮子收口,左右对称。门楣上方悬挂木制阴刻红底金字“许氏宗祠”匾额。

走过中庭,从五级台阶上到拜殿基座。拜殿大门为硬木制作的三框六扇门叶,门楣上设木格栅,中间悬挂红底金字木阴刻楷书匾额,题为“追远报本”。

拜殿开间总开间为43路瓦,主厅分格为21路瓦,进深为11架檩,大厅为抬梁式梁架,支柱为木制金柱、石制夹墙柱及檐柱的六柱构造,金柱支撑起五架梁和檩,由木雕宝瓶瓜柱托三架梁和檩,由木雕花篮脊柱托起脊檩,抬梁两侧由夹墙柱及檐柱托两包头梁。

穿过拜殿,走过一个天井,便来到宗祠的正殿。大门为硬木制作的三框六扇门叶,门楣上设木格栅,中间悬挂红底金字木阴刻匾额,题为楷书“中宪大夫”。厅内为由两座抬梁式梁架、两座穿斗式梁架、二十四根主柱形成横向的三跨主厅空间宽度。整体建筑总开空间为69路瓦,主厅中间为17路瓦,其余均为13路瓦,进深为15架檩。

正殿空间高大开阔,建筑工艺精细,选料上乘,装饰精致,营造出正殿庄严肃穆的礼制祭祀空间。

许氏宗祠的修建和修缮经历了近400年历史,伴随着中国社会制度的演变而不断变化至今,具有极其重要的中国各时期传统礼制文化和建筑文化的研究价值。

在建筑形制上,许氏宗祠属于明、清朝廷制定的建筑规制中最低级别的民间小建筑规制。这种礼制建筑是以中国传统民间四合院、三合院为模式,结合宗法制度,把正殿、拜殿、门楼、大门等主要建筑体都布置在建筑群的中轴线上,而厢房、耳房、拜亭等次要功能的建筑则建在两侧,体现了礼制建筑中的尊卑有别的内涵。

在建筑构造上,许氏宗祠为砖木结构的构造形式,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台基、屋身、屋顶三段式的砖木结构体系。在台基上沿房屋进深方向在石柱基上立石柱或木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几层瓜柱及梁,最上层立脊瓜柱,形成一组木构架,再在二组构架之间用横向水平枋和檩牵连,形成牢固防震的木架构造。这种木构造全部以榫卯连接,制作技艺精湛,是海南礼制建筑中不可多见的素材。

在建筑工艺上,许氏宗祠的石雕、木雕、灰雕等精雕细作的建造工艺都别具一格,别出心裁。而楹联、题刻、彩绘等以文字和绘画道出后人对先祖崇敬感恩之情的艺术形式,更令人产生一种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