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去太空“出差”半年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重回地球怀抱。183天的太空之旅,从太空出舱,到首次在轨通过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从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太空漫步,到3名航天员创下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纪录,航天员们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验证,刷新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纪录,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空间站建设正按计划有序推进,“神十三”任务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这次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建造关键技术至此已得到了全面验证,接力棒稳稳交给了空间站在轨组装与建造阶段,已见雏形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即将正式建成。从“神舟”飞天到“天问”探火,从“墨子”探寻未知到“北斗”造福人类,中国航天人一次次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捷报频传,将中国印记留在星辰大海。如今,航天已成为我国一张享誉世界的“金色名片”,极大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笔者以为,英雄归来,中国印记永远留在星辰大海。
众所周知,在探索浩瀚星辰的过程中,在中国梦的璀璨篇章里,航天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航天追梦人用智慧和热情,谱写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历史。早在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一曲《东方红》唱响世界,预示了中国开始进入航天事业的新时代,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追寻浩瀚星空的序幕。2003年,在震天撼地的轰鸣声中,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腾空而起,正式造访浩瀚的太空。2019年1月,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同年11月起,我国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多颗北斗三号卫星,推动了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和航天强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英雄归来,中国印记永远留在星辰大海。身穿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风险极高又极为炫酷的太空出舱活动中伸展“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的从容姿态;原先靠航天员乘坐飞船“随身”携带物资,如今已有天舟货运飞船专程送来“太空快递”;数倍于5G网速的太空宽带,支持航天员在400公里高度分享壮丽的宇宙美景,在“天宫课堂”流利开讲……作为中国航天迄今最长一次太空载人飞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的“感觉良好”,充分证明了这是一趟收获满满、富有成效的完美太空旅程。从自信从容的漫步太空,到在400公里高度的“天宫课堂”流畅开讲,再到采用快速返回模式回到地球、完美着陆,英雄的航天员们再次创造了一系列中国航天新纪录,切身体会到了我国航天科技进步为太空任务创造的便利、高效和舒适。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前行,直至推开空间站时代的大门,把中国印记永远留在星辰大海,收获了为梦想而奋斗的丰厚回报。
总之,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漫漫征途,中国航天人的接力从未停止。中国航天的跨越发展令世人惊叹,从逗留太空数天到入驻空间站半年,再到“太空家园”更宽敞、更舒适,经历过“飞船时代”的航天员们想必感受更深。诚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者莫莉·西尔克对媒体所言,观众与航天员的实时互动全面展现了中国航天技术成就,凸显了中国航天的实力,将会鼓励和推动青年一代从事科研工作。“中国展示了航天大国地位,也传递了希望造福全人类的愿望。”值得相信,经过航天人的努力攀登,矢志奋斗,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要里程碑,航天员漫步太空的身影将更加自信从容,中国航天人将更好地探索、拥抱这深邃宇宙,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将不断作出开拓性贡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