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者正在制作“人工鱼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人员正在放置人工鱼巢

红网时刻记者 王新凤 通讯员 孙毅 郭轩 益阳报道

每年三四月,资江的鱼类就开始进入产卵季,其中很多鱼卵需要附着物才能顺利孵化。

为增加天然鱼类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今年,赫山区畜牧水产事务中心采用替代材料人工模拟鱼类产卵环境,在资江河赫山渔政码头附近水域铺设人工鱼巢,为鱼类春季产卵营造一个安全的“产床”。这也是资江流域益阳段首次开展人工鱼巢建设助鱼产卵。

4月18日上午,春和景明,天朗气清。在赫山渔政码头,记者看到,赫山科技专家服务团畜牧水产组的十余名志愿者正在制作“人工鱼巢”,只见他们将一根根长约50厘米的塑料毛刷固定到由PVC管制成的长方形框架上,一个框架全部铺满大约需要100根毛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人员正在放置人工鱼巢。

“我们将一个个这样的框架投入江中,用绳子连接成网格,人工鱼巢就建成了。人工鱼巢起到了水草的作用,粘附性强,鱼儿在此产卵成活率高,还能避免其他天敌的袭扰。”据赫山区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冷奏凯介绍,“人工鱼巢”是人为在江中设置的构造物,为鱼类营造良好栖息环境,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以达到保护、增殖的目的,成为修复生态,改善资江生态环境,营造鱼类良好栖息环境的有力手段。

“每年春季,资江里的鲤鱼、鲫鱼、鳊鱼等开始找地方产卵,江面宽阔、水流缓慢的地方是它们的最爱。”冷奏凯对资江鱼类的特性了解得很透彻。

受潮涨潮落影响,水位一旦下降,一些鱼类在河滩浅草植被上所产的鱼卵便裸露在外,不能正常孵化。铺设“人工鱼巢”就是为鱼儿搭建人工“产房”,“产房”随江水浮动,不会搁浅在岸上。如此一来,鱼卵的存活率要比自然条件下孵化的要提高3倍以上。

是不是所有鱼类都会跑到人工鱼巢来产卵?冷奏凯说,并不是。“人工鱼巢主要是针对资江里面产粘性卵的鱼类,比如鲤鱼、鲫鱼类,因为它们产卵时,如果受精卵没能黏附在物体上,沉到水底,或因透水条件不好影响孵化,易被污物掩埋腐败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多个人工鱼巢在江面一字排开。

当天,记者乘船跟随工作人员一同来到投放人工鱼巢的水域,只见十多个人工鱼巢在江面一字排开,框架上的塑料毛刷进了水后很快就舒展开来,竖在水里就像一棵棵硕大的水草随波摇摆。“不出意外,一段时间后,这些毛刷上将附着许多金黄色的鱼卵。”工作人员介绍说。

科学投放人工鱼巢只是赫山区保护渔业生态资源众多举措中的一项,记者了解到,再过半月左右,赫山区畜牧水产事务中心还将有序投放鱼苗进行增殖放流,让资江的鱼类资源更丰富,物种更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