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昆明品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

首发于官渡区官方政务信息平台——唯美官渡

35集

三大系列:历史、名人、风物

根据不同系列的主题和风格

昆明品创文化特别设计了男声、女声、男女声的不同播音方式

加上类似广播剧的配乐手法

希望

每段历史都被看见

每篇故事都被聆听

官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金马的传说、到羊甫头古墓葬群,从滇越铁路、到巫家坝机场,从滇池古渡口、到昆明新中心;盘龙江、宝象河、金汁河,蜿蜒流淌;赛典赤、钱南园、缪云台,名人辈出。这里,回荡着历史的风云和乡愁,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与梦想……

官渡区融媒体中心精心策划制作35集系列音频“官渡故事”,用声音记录历史,让岁月留下乡愁。

“风物篇”第22集《官渡区地名趣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杨贵

播音:林正

地名是随着人类生产、生活、交往等社会活动而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因此,地名又是探索人类古代历史、文化、语言等社会人文现象和地理发展变化的可靠物证,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活化石。昆明市官渡区的一些地名,也充满了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今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以明代军事建置得名的地名,词尾一般都带“营、屯、卫、所”。词尾带“营”的有30多条。

如:龙泉镇的棕皮营、司家营、尚家营、北仓上营、北仓中营、北仓下营、左营、右营、沙坝营、金刀营、三竹营、马家营、任旗营。

联盟镇的席子营、张官营、麻线营、王旗营。金马镇的刘家营、蒋家营、周家营、大树大营、大树中营、大树后营。

福海乡的豆腐营、黄瓜营、老鸦营、前卫营、刘家营、宋旗营、陆家营。

前卫镇的顾家营(今陈顾村)、马家营、大营、马洒营、肖家营、豆腐营、饵块营(今福德村)。

关上镇的和甸营。

小板桥镇的织布营。

六甲乡的陈家营。

官渡镇的中营。

矣六乡的肖家营、罗家营、傅家营、杜家营。

词尾带“屯”的有:前卫屯、老玉屯(古名老余屯)。

词尾带“卫”的有:广南卫。

词尾带“所”的有:后所。

这些“营、屯、卫、所”,溯源为明朝大将傅友德,受王朝之命,率领三十万大军,赴云南平定元梁王,随后实行军民电田,安营扎寨,遍布全省。他们一边守卫边疆,一边进行农业生产,遂得名xx营、xx屯、xx所,后演变为村。如北仓上营、中营、下营就是因地处昆明城北,明代有军用粮仓,驻守军,分布为上、中、下而得名。宋旗营因驻军首领姓宋而得名。傅家营为明末兵部尚书傅宗龙(傅友德的后裔)的军屯地而得名。织布营初为明代兵营,后演变为村,村民多以织布为副业而得名。麻线营初是明代兵营,后演变为村,村民多以纺麻线为副业而得名。凡此种种,不一一例举。

二、以清代保甲制而得名的地名,词尾一般都带“甲”。如:今六甲乡、小板桥镇,有四甲、六甲、七甲、九甲等地名,皆是沿袭清代的行政区划名。又如:矣六,原名矣六甲,是矣苴堡六甲的简称。矣苴:彝语音译,意为水村。清代堡下设一至十甲。

三、以古代险要路口及治安机构设置得名的地名,词尾一般都带“汛、哨”。如:板桥汛(即今大板桥),因扼昆明东线交通之要冲,为历代兵家重视。元代曾在此筑有土城,设有驿站,置夫马数十以递邮传,名板桥驿,又派千总一员率军卒数十名驻防,称板桥汛。小哨、大哨、白岩哨等,均系古代治安设置的哨卡,驻有守兵。如白岩哨,系古代驿道经此设哨卡,附近岩石呈白色,故名。

四、以古代军事战略要地得名的地名,词尾一般都带“关”。如:兔耳关、旧关、石关、白邑关、石虎关(今关上)等,在古代均为驻兵守卫的关隘。石虎关(今关上)系古代云南省城通滇南驿道之门户,曾设关驻兵把守,因附近道旁有一石虎,故名石虎关,俗称关上。

五、以古代交通得名的地名,词尾常带“铺”。如:高山铺、十里铺等。十里铺系古代通京要道,由昆明重关(今东站)往东,每行五里置烟墩,十里设长亭,并设水缸,供来往行人休憩解渴,此为十里得名。

六、以古代水利设施得名的地名。如:松华坝、南坝、西坝、四道坝、小坝、二龙坝等,均系前人为防水患,利灌溉,筑坝闸,启闭水流而得名,其后建村亦沿其名。

七、以彝语得名的地名。滇池周边分布着大量彝族村落。官渡区范围内,彝族大多聚居于阿拉、大板桥、双龙、矣六等乡镇。因而,在彝族聚居地区以彝族语得名的地名较多。如:那古菁、撒脚地、马劳力、汗马者、矣纳寨、鸟撒庄、歌乐资、二京村、大波村、落索坡、白汉场、黑波村、黑西堵、三瓦村、阿拉村、阿依村、阿底村、瓦角村、五腊村、小麻苴、大麻苴、子君等。

这里简单介绍其中几个地名的由来——

那古菁:那古-彝语猴子,意为猴子栖息的山菁。

撒脚地:撒脚-快跑。早前,此地常有土匪洗刷过路人,行人经此要提防快走,不能久留,因而得名。

汗马者:汗-汉族,马-兵,者-山村。意为汉兵驻过的山村。

矣纳寨:矣-水边,纳-黑彝族。意为河边的黑彝族大村。

歌乐资:歌-上面,乐资-凹子,意为上面的山凹子。

波罗村:波罗-山梁,意为山梁上的村子。

二京村:彝语阿间卡的译音,阿间-圆形小山包,卡-村,意为圆形小山包上的村子。

八、以地理特征得名的地名。如:官渡,唐宗时是滇池东北岸一大集镇。滇池上舟楫往来停泊于此,运载客货,形成渡口,达官贵人常乘舟至此游览饮宴市物,缆船柳荫下,由是渐得官渡之名,后因历代疏浚滇池出水口-海口,水位渐次下降,渡口这一地理特征随之消失,但地名至今未改。

昆明品创文化

官渡区官方政务信息平台——唯美官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