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段时间,在抖音看到京剧名角儿王佩瑜的一段视频。

一档节目上,她向观众解释戏里的角色都是怎么笑的。

比如大笑,不是“哈哈哈”,而是丹田发力。

阴笑,不是“嘿嘿”,只需一个眼神,一个简单的声音,就可以表现。

还有偷笑,也不是“嘻嘻”,而是一个动作,京剧的范儿就拿捏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佩瑜的解说,充满着网络用语,“二次元”“三次元”随意切换。

台下全是年轻观众,却听得津津有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4岁的王佩瑜从艺35年,作为国家一级演员,这几年,却频繁地现身综艺,还在抖音玩得活跃。

一个戏剧名角儿,反倒成了娱乐圈里的忙人。

王佩瑜想红,却不是为了自己。

她说:“这几年,女团火了,说唱火了,脱口秀也火了。其实呀,京剧也火过,100多年前。”

“很多人说我上节目是为了自己火,可如果连我都再不站出来努力推广京剧的话,可能我也没饭吃了。”

通过各种流行手段,推广戏曲,不过是努力想为国粹文化做点事。

只是,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

怎么真正让更多人,再次看见、爱上戏曲呢?

01

每天晚上8点多,抖音的一个直播间里,不少观众都会耐心地等待一个男孩出现。

他一身便装,英俊帅气,不开口时,仿佛一幅肖像画。

但音乐响起,他手执折扇,眼神婉转,一开口,就是标准的梅派青衣唱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叫郭雨昂,是梅兰芳先生第三代传人。

今年,已是他在抖音开直播的第二个年头。

郭雨昂的太奶奶是资深票友,他从小耳濡目染,就迷上了京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伙子有天赋,也肯吃苦,四年级加入剧团科班学习,六年时间里,每天五点就起床练功。

哪怕同时上专业课和文化课,挤压休息时间,也没喊过累。

训练尝尽皮肉之苦,有些练习还得空腹,长身体的少年时常吃不消,他也从不抱怨。

十几岁变声期,嗓子发不出声音。

他甚至想过即便改行拉京胡,也要留在舞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年前,师从梅兰芳的梅派名家张南云发现了这个勤奋的小伙子,大为欣赏。

于是,收为徒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就算郭雨昂有天资,够勤奋,被赏识,前路依旧迷茫。

2020年临近毕业,他正摩拳擦掌想出人头地,疫情开始了。

线下演出取消、延期,剧团无戏可演,大批演员无处可去。

更何况刚刚从学校走出来的他?毕业,几乎等同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毕业前夕的某次,郭雨昂抱着好玩的心态在抖音和同学直播连线唱京剧。

没想到大批观众追问什么时候再播。

他惊讶又激动。

原来京剧,可以用这种方式推广出去。

那年5月,他正式开始了抖音直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是科班出身,唱的是正儿八经的梅派,但这个24岁的年轻男孩,特别敢尝试。

粉丝说什么,他都能接得住。

甚至会唱昆曲,用英语唱京剧。

每次直播,还细心地准备戏剧的剧情、历史典故,跟观众们分享。

很多年轻人被他吸引,因为他的直播,对传统文化有了极大兴趣,甚至第一次去线下看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雨昂看到,一个属于他、乃至属于所有戏曲演员的新舞台,拉开了帷幕。

直播打赏带来的经济收益,也让他不再迷茫前路,能安心并坚持着唱下去。

而老师曾向他描述过的「观众追着角儿跑」的梨园传奇年代,仿佛也在直播间里,开始复兴。

02

曾囿于2020年初那波寒潮里的,不止郭雨昂一个。

在宁波女孩张旦恒的人生中,关于越剧梦的种子,是6岁时就开始种下的。

童年的那些夏日午后,外婆总是用收音机听戏曲。

而她,也听得入迷,常常请求外婆:再放一首,再放一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岁那年,张旦恒被省艺校录取。

虽然因为文化课成绩优秀,在父母的希望下,放弃了专业演员之路,选择继续升学。

但她本人,却从没忘记年少时的那个梦想。

在大学,她创立了校园戏曲社,并担任社长。

于她而言,任何一次站上舞台的机会,都弥足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业后,张旦恒工作虽忙碌,却也还加入了好几个民间越剧团。

一切空闲时间,跟着剧团各地演出。

越剧《九斤姑娘》、甬剧《半把剪刀》等大戏,张旦恒都攒下了表演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一次表演的间隙,一个同剧团的演员在抖音上发了条演出视频。

没想到,飞速走红,点赞无数。

张旦恒这才发现,原来将戏曲搬上小屏幕,竟是一个绝好的推广机会。

那就像一座桥梁,专业的演员用短视频向观众传递着戏曲的美感。

而天南海北的人,能够这么便捷地,与传统艺术离得更近。

张旦恒马上行动起来。

她注册了账号,演唱一些经典越剧唱段,发到抖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然,一下子吸引了很多人。

张旦恒又摸索着,开始了直播。

平日白天,她认真工作;晚上回来,再花上个把小时完成舞台扮相,进入直播间。

精致的扮相,婉转的音色,让很多第一次听越剧的观众都沉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初,张旦恒的剧团也被迫取消了不少演出。

但因为直播,她的困境,得以在另一个舞台上被打破。

可身边,还有太多因疫情失业的同事、朋友。

他们为戏曲奉献了数年,如今却不得不等待,等待一个不知何时会再来的机会。

于是,张旦恒决心,要帮助同样在挣扎的戏曲演员们。

她手把手教大家怎么直播、表演、互动。

还成立越剧主播公会,连麦演唱,你方唱罢我登场,宛如百花争鸣的热闹戏班。

直播吸引了许多年轻戏迷,甚至有非戏曲主播主动连麦,向自己的粉丝推广越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她的公会有70多名戏曲演员。

有演员说,因为经济压力,很多昔日的同事不得不放弃戏曲,去了工厂,到处打工。

但他们却因为直播这个新舞台,见证了许多年轻粉丝走进戏曲的大门,这才有了坚持梦想的信心。

直播收入,不仅让他们得以度过难关,得以让剧团运营下去。

去年河南水灾,他们还自发为灾区捐款,用得到的善意,去温暖更多的人。

03

网上曾有话题:疫情两年多,哪些行业受影响最大?

演艺行业,赫然在列。

而其中的戏曲行业,也许最为艰难。

这些年,戏曲的观众本就变少,戏迷年龄偏大,戏曲演员工资也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如今在抖音,一切都在悄然改变。

那个名叫陈誉的越剧演员,从龙套跑到主角,曾以为她能在舞台一直唱下去。

可一场疫情,大大小小的越剧团纷纷解散,戏曲行业避无可避地走向了萧条。

她也失了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断了收入的陈誉,开始尝试将舞台搬进直播间。

第一次,她认认真真化了两个小时的妆,换了三套衣服。

俊俏小生扮相的她,通过直播间,将婉转唱腔传到了数以万计观众耳朵里。

那些许久未曾听闻家乡戏的朋友,被陈誉勾起了久违的怀念与感动。

在这个新的戏台,她收获了20万观众的肯定与鼓励。

她的梦,有了坚持下去的基础,也有了继续向前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岁学戏,有十几年扎实功底的京剧女孩果小菁。

上过央视,得过中国戏曲“小梅花”金奖,还经常在河南卫视《梨园春》亮相。

但她,经常听到身边有人说“我是不是老了,竟然爱听戏了”。

又发现京剧演员都是把“成品”展现给大家,演完就下去了,而不让观众了解幕后的内涵和意味。

她很是不甘心。

“不跟观众沟通,离大家太远,怎么能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开始在抖音发视频,不仅表演,还跟大家聊“八卦”。

戏服怎么穿,有多少层,有多重;怎么化妆,怎么卸妆;戏鞋是高跟的,坡跟的,还是低跟的......

不少90后,特别是00后来到她的直播间,想要了解更多京剧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个专业戏曲演员,在直播间搭建起一个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在当下的不确定里,得以有收入和信心支撑梦想。

而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开始通过线上直播以及短视频的方式,接近、了解与喜爱戏剧。

传统的艺术,在新的书写者笔下,以崭新的方式,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

《2021抖音数据报告》显示:传统文化类主播收入同比增长101%,其中曲艺类主播平均每天开播3719场,收入同比增长232%。

昨天,抖音还发布了“DOU有好戏”戏曲扶持计划。

未来一年,将帮助10个院团、1000位专业戏曲演员打造第二剧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少数年如一日传承戏曲文化的演员们,如郭雨昂、张旦恒一样,也曾在新旧交替的时代里彷徨无助。

但当他们进入直播间,为热爱而投入时,得到的不只是收益,更重要的,是传承。

新的舞台,新的形式,新的戏迷......

那曾经看起来古老的艺术,如今也因此焕然一新。

-END-

作者,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