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紫砂技艺在师徒之中代代相传,心口相授。一代宗师随着岁月老去,徒弟继而为师。匠人精神,永远以器物的方式不断传承。这既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亦是东方美学的回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彦泽,紫砂刻绘实力名家,中国轻工业(高级)陶瓷装饰工,宜兴市刀笔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毕业于无锡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在校为蒋雍容君老师的学生,后师从严高工吴曙峰。童年的记忆里都是浓浓的千年紫砂艺术风韵,对紫砂总有着说不清楚却又那样熟悉与真挚的思想情感。毕业后,开始从事紫砂刻绘的创作与设计,一头扎进艺术的海洋,广览名作,博采众长,练就了全面而扎实的制壶基本功,后又得到了多位大师的指点,所创特色太湖石刻绘作品造型新颖,传统中富有新意,实用中带着美观,深受广大壶艺爱好者的青睐并收藏。国家工美大师毛国强、季益顺,江苏乡村振兴技艺师陆婕婕等名家均邀请沈彦泽老师为自己的作品进行刻绘装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年来,紫砂是人们最喜欢的艺术形式之一,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普通百姓,都将紫砂艺术视为陶冶情操、丰富意境最独特的方式。而陶刻,作为紫砂艺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它在书法、绘画与文学修养的融合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辉。紫砂陶刻是一般人不易介入的艺术。一个陶刻家先要具备相当高度的技艺修养、书画水平,又要熟悉紫砂坭性,加上薄刃快口尖刀,捻管转刀法的掌握难度,不经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锻炼、体悟是很难深入和把握其内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彦泽认为陶刻并不难,难在使之达到的艺术高度。沈彦泽介绍说,紫砂陶的雕刻不同于一般的雕刻,也有别于漆雕、木雕、碑文铭刻利其它陶瓷刻绘。它是在紫砂陶坯凹凸不平、多角线条等复杂的造型上进行刻画。她说,陶刻是许多紫砂工艺过程中后的一道工序,作为陶刻艺术创作者,必须要有高的技巧,因为技巧是实现艺术美的必然条件。具有高的技巧才能使创作达到的高度,才能使作品巧夺天工,妙自然。沈彦泽称,技巧虽然重要,但也不能过于强调表现技巧,而影响了一件陶艺作品的完整性。从事陶刻艺术,要具有深厚而全面的艺术修养,篆刻、绘画、雕塑、诗词等等,这些因素对陶刻艺术的创作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刻是一个富挑战性和成就感的行业,沈彦泽说如果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自己的理解就是:诚实努力,永不言弃。一个陶刻从业者要在这个市场长久地生存,收藏界的信任和支持重要。沈彦泽说虽然陶刻是靠为制陶业装饰生存的,但一个优秀的陶刻从业者不能只关心后期装饰,先要真正考虑为陶艺作品增加艺术生命力。陶刻的工作琐碎,很多时候劳而无功,一些人因此会觉得辛苦。但沈彦泽却从来没有把工作当作是一个负担,而认为工作是一种享受。闲暇之余,沏上一壶香茗,品茗、读书、习画就成为彦泽老师主要休闲方式,涤泸烦忧,当余甘留舌之时,来体会铭文刻画的意境,去理解文人雅士对茶道的钟情、紫砂壶的珍爱及陶刻艺术的颂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传统的基础上,积累知识,努力创新。在今后的紫砂创作道路上,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希望所做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推崇。陶刻生涯,让彦泽老师对紫砂的文化和创新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在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沈彦泽希望更多的人来了解紫砂、热爱紫砂,宣传紫砂。特别是年轻一代,后续打算携手一些知名的陶艺家,画家等。在几个重要城市进行紫砂作品巡展,跟一些大学进行合作。不定期的举办紫砂读书会,展示作品交流,让紫砂的传统文化能够得以更好的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