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山是一座山。天龙山不仅是一座山。
2021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引起国人的争相讨论——天龙山石窟第8窟佛首回归祖国。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名声大噪,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座曾经辉煌却又遭受过惨烈破坏的名山,也就越发体会到佛首的回归是多么不容易,意义是多么之大。
今天,晋地宝藏的主角就是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一起来了解她的前世今生。
天龙山石窟的兴起
天龙山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的吕梁山脉,主峰海拔约1700米,主要由东峰、西峰、柳跖峪和香炉峰组成,占地面积约为1.7平方公里。天龙山之名,源于《易经》。据汉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上柱国李恽撰的《天龙山千佛楼碑》云:“夫龙者,潜即勿用,飞即在天”,故名天龙山。全山蜿蜒起伏,盘曲环绕,上有石窟,下有禅林,林木茂郁,溪水长流,空气清新,香花遍野。自古以来,它就是一处风景优美、景色宜人的名胜之地。
天龙山的人文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的东魏时期,即公元534年—550年,大丞相高欢进据并州为“别都”,就在这里修筑避暑宫,并开凿石窟。随后在公元560年,北齐孝昭帝高演在这里修建了天龙寺,并且在隋、唐、五代时期继续修寺凿窟,于是天龙山石窟就成了我国著名的十大石窟之一和佛教丛林。
如今的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集林、泉、寺、洞于一体,现存有石窟、古建、墓塔、碑刻、雕塑、壁画等历史遗存100余处,是太原地区保存东魏、北齐、隋唐时期地上文化遗存最丰富、最完整的区域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龙山分为东西二峰,25个洞窟分布在内,东峰名“仙宕山”,分上下两层,上层4个窟,下层8个窟;西峰名“大佛山”,有13个窟。此外,天龙山山麓河涧悬崖上还有五代至元明时期开凿的5个洞窟,故天龙山石窟总计有30个窟,反映了各个时代石窟艺术的特点及其从南北朝至隋唐五代的发展过程,是研究我国石窟艺术的珍贵资料,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天龙山石窟的“数字展”
天龙山石窟,辉煌璀璨,但却有一段难以泯灭的痛心历史。上世纪20年代,天龙山石窟被日本古董商会盗凿一空,留下了满壁凿痕的洞窟,千疮百孔、残肢断臂的雕像。直至2014年,天龙山与国内外学术机构通力合作,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10个国家的30余座博物馆,采集到90余件天龙山石窟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实现了11个主要洞窟的专业数字复原。
如何留住历史记忆、传承中华文明?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览,让人得偿所愿。该项目通过沉浸式影院、数字洞窟、全息影像等表现形式,让天龙山流失海外百年、天各一方的造像数字回归,虚拟合体,再现天龙山精美绝伦的石窟艺术。截至目前,该展览不仅在国内等一些城市展出过,还走出国门,在法国圣但尼市展出;与此同时,该博物馆也推出了数字复原的线上展览,仅上线的第一个月,点击量就超过了100万。
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是对天龙山石窟的一种慰藉。
馆长推荐
来天龙山,不可错过的镇馆之宝
佛首,定格最美笑容
2021年7月,天龙山石窟第8窟佛首在海外漂泊百年后,正式“回家”。这是天龙山石窟第一件回到原属地的海外流失文物,也是近百年来第一件从日本回国的天龙山石窟流失文物。这尊佛首,成为该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张君平介绍,第8窟是隋代晋王杨广属吏刘瑞为其所开凿,造像整体延续了北齐造像的风格,同时更加注重肌肉结构的写实,身体部分的比例由“柱”状至“管”状演变,从而为唐代造像丰腴圆润开启了先河。
第8窟是天龙山石窟中唯一的中心塔柱窟,窟内北、东、西三壁各开一龛,龛内各雕一尊佛像,龛外两侧雕刻佛的弟子和胁侍菩萨。隋代的造像风格与北齐造像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北齐风格的延续。其佛像头顶肉髻低平,脸型长方,颈部较长,体态浑圆,但法衣简洁平浅,线条也不够柔和,棱角也较为突出,因而少了虚空飘逸之感。菩萨像一般都采用笔直的姿态,而少有身体扭曲的变化,略显拘谨呆板之态。
张君平说:“早期的佛教雕刻大多呈现出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从天龙山北齐石窟开始,佛教雕刻艺术开始步入了中国化的进程,直接影响到唐代汉式的佛教雕刻的形成。天龙山北齐石窟的重要作用便是承上启下,开启了唐代造像的先河。”
2021年7月,第8窟佛首正式回到天龙山石窟博物馆,该馆开辟了专题展览,利用3D打印技术,呈现了第8窟的局部构造,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在中心展柜里,佛首双目微闭,笑意盈盈,似乎在诉说着回家后的欣慰和喜悦。
漫山阁内,藏有“东方维纳斯”
第9窟为天龙山最大摩崖石刻造像,外建有宏伟的木构阁楼以保护石刻造像,称为“漫山阁”。据张君平介绍,该石窟刻凿年代为唐代,也是整个天龙山石窟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同时也是天龙山规模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
走入漫山阁,只能用震惊两个字形容。阁内佛龛分上下两层。上层正中雕大型倚坐弥勒佛像,通高7.55米,下层雕三身菩萨像,正中为十一面观音立像,通高5.5米。左为骑象普贤菩萨,通高3.95米。右为骑狮文殊菩萨,通高4.3米。中间的十一面观音像端庄典雅、姿态优美、服饰华丽、栩栩如生,呈现出“曹衣出水”的塑画风格,是极其珍贵的艺术精品,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说到11面观音像,该组雕塑艺术价值极高,曾被著名雕塑家傅天仇和钱绍武认为是世界之最。
张君平介绍,第9窟由外到里,从上到下,无不显现当时工匠高超的技艺和卓绝的智慧,是天龙山石窟当之无愧的代表和名片,尤其是唐代菩萨像神态高雅,姿态优美,体态丰盈的特征,被称为“天龙山样式”。
太原现存最古老的金刚力士像
参观完天龙山石窟,天龙寺也是必须要参观的地方。当你步入山门之际,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两尊泥塑的金刚力士像。虽然看上去有些残破,但这是太原现存最古老的金刚力士塑像。
天龙寺,创建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历代均有修建。天龙寺是北齐、隋、唐、明、清时期太原乃至中国北方地区著名的佛教寺院,至今还保存有北齐石质碑亭、晚唐泥塑、明初木构建筑、北汉至清代碑刻、墓塔及石质建筑构件等文物古迹。
山门前廊下的金刚力士塑像,为晚唐时期所塑,造型健美刚勇,肌肉饱满强健,可以说通过这一件件古老的作品,能感知到工匠的独具匠心,不得不说是泥塑作品中的佳作。
蟠龙松,天龙山古八景之一
早在明代时期,天龙山就有古八景,其中一大景观名为“虬柏蟠空”,说的就是蟠龙松,其形态之奇特,举世罕见,堪称“中华第一奇松”。
这株奇异的古松,形如华盖,状似蟠龙,自身扭成螺旋形,盘旋而上,宛如一条狂舞的蟠龙,是天龙山的迎客松。古松主干高度约2米,但枝桠极为发达,盘根错节地形成一个大伞盖,冠盖面积近300平方米。经过1000多年的历史演变,静候在天龙山门前。
天龙山蟠龙松年代之久远,形态之奇特,单株覆盖面积之广在国内实属罕见。如今的蟠龙松长势葱郁、枝繁叶茂,人们敬仰它独立天地、苍劲博大的崇高品格。有诗为证:“老干孤标香叶浓,阴森盘踞缘蒙茸,天功蜿蜒多神异,云雨空山丛化龙。”
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从人文景观到自然景观,都呈现了历史的沧桑,也呈现了龙城这片土地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漫漫长卷中的历史故事,也似乎在这里,得到了传颂和流传。万谷空幽之际,游览天龙山石窟,冉冉升起之白雾缭绕于山中,飘渺虚幻,令人无尽遐想。美哉,乐哉!
来源:山西晚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