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吗?中国人逢年必吃的饺子,其实是医圣张仲景的一张药方演变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张仲景,想必大家多少都知道一些他的相关事迹。但过去,大多数人对张仲景的了解并不全面,有关医圣的传播往往不够聚焦。

在区域平台媒体@新浪河南 发起的关于张仲景的调研中,超80%受访者对张仲景的了解还仅停留在“著立《伤寒杂病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及与弘扬仲景文化因此成为以传承弘扬张仲景医药文化为己任的仲景宛西制药的心愿。

基于此,仲景宛西制药与深圳大宅门影业联合摄制电视剧《医圣》,希望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大家普及医圣张仲景的人物生平、学术贡献,并让以仲景文化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前,该剧在河南卫视热播,并成功在社交平台掀起一阵关于中医药的讨论热潮。

巧妙设置科普话题,借热搜引爆舆论场

为了让《医圣》传播内容更聚焦、影响范围更广泛,仲景宛西制药官微矩阵在微博发起热搜#医圣张仲景到底有多牛#。

话题上线后,@河南卫视、@大象新闻、@大象综艺、@河南美食、@河南旅游、@浪眼郑州、@新浪河南财经等大V账号互动接力,吸引更多用户围观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在话题基础上,仲景宛西制药联合微博知识类大V发布科普短片,通过《张仲景是怎么成为医圣的》、《公开坐堂应诊》、《中国中医中药四部典籍贡献两部》、《日本汉方药基本都源于仲景方》、《一张药方演变成了千年饺子》、《补肾方药之祖》六个主题,进一步阐释#医圣张仲景到底有多牛#。

以《一张药方演变成了千年饺子》为例,主持人郭晨冬结合《医圣》中的剧情,向大家普及了饺子的由来。

原来,饺子原名“娇耳”,起源于东汉时期,由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有一年,张仲景还乡时正值苦寒,在到达家乡南阳白河两岸时,看到许多百姓忍饥受寒,耳生冻疮,便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入锅中煮熟,做成“祛寒娇耳汤”的药物施于百姓,从冬至吃到年三十,百姓不仅好了冻耳,也抵御了伤寒。后来,每逢冬至,人们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称之为“娇耳”或是“饺子”。一张药方,演变成千年美食。在冬至最冷的节气吃饺子,也成为了祖祖辈辈血脉里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白的视频讲解配上电视剧里的相关画面,更易于老百姓吸收消化。前河南电视台《武林风》著名主持人郭晨冬身上自带的文化标签,则为视频更添一层文化气息。

一时间,微博上关于医圣张仲景和中医药文化的讨论热潮达到高峰。

“医圣张仲景也太厉害了吧!好崇拜!”

“一直在追剧,不仅追的是剧,还有中医精神。”

“到南阳特意去了医圣祠。“

“多一点中医电视剧!”

“中医药文化,须后辈继承发扬,虽苦,乃是济世之技;虽难,乃是救人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是对当下中医发展的呼吁,或是对张仲景医圣的敬仰,或是自己亲身与中医有关的简短故事,或是对河南名人文化名片的骄傲自豪,或是对当下热剧的观感……网友们在评论区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很快,#医圣张仲景到底有多牛#成为微博网友分享、获取中医药科普知识的重要途径。@河南中医药大学团委、@郴州北湖法院、@沈阳铁路、@河南卫视、@大象综艺、@葫芦岛市实验高中等多位蓝V账号自发参与互动转发,@一路为医、@李金孺艺术 等各领域KOC也分别从自身视角分享医圣张仲景相关内容。在微博多圈层用户的参与下,话题热度只增不减,并迅速完成裂变传播,实现破圈。

截至目前,#医圣张仲景到底有多牛#累计阅读量已突破1.6亿,参与讨论人数超3.4万。普及中医药文化的同时,也为以仲景宛西制药为代表的中医药企业增加了关注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全网与仲景宛西制药相关的全部信息中, 相比推广前,张仲景、宛西制药、医圣、坐堂、仁爱、摄制电视剧、典故等词的提及频率明显增高,成功将张仲景与宛西制药之间的关联性传递给广大网友。

文化自信上涨,中医药传播趋势逐渐年轻化

热议背后,反映出当前中医药市场的发展前景及中医药传播的年轻化趋势。社交平台上持续升温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同样值得关注。

近几年,在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迁以及国家政策扶持、力推国际化等发展背景下,中医药行业成长空间巨大;又因为中医药在防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老百姓对中医药的认知不断提升。

在微博,关于中医、中药,拥有多个阅读过亿的话题,内容多以科普中医药知识、传承国粹文化为主。超话社区医疗板块中,中医超话排在前十位,拥有5万+帖子,8万+粉丝。作为历史名人,张仲景本人也有专门的超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才有传承。在微博,有权威媒体、专业医师、历史博主、养生达人、科普专家等多类型人群,多元化的用户生态与开放式的内容生态体系,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普氛围

目前,包含中医药在内的各垂直领域专业人士纷纷走到台前,以科普的方式让中医药文化深入大众。各领域碰撞在一起,衍生出越来越多有趣的观点。

以3月17日中国国医节微博上发起的一场主题为#年轻人如何看待中医# 的直播连麦举例。该直播由@健康聊医聊 发起,同时邀请了中医学院讲师、中医临床医师、 知名历史博主几位相关不同领域的专家,从临床经验、中医教学、历史文化等不同角度畅聊中医和中医文化,帮助微博网友更好地理解中医药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评论区有网友直言:“我觉得中医想做好科普就要和古代中医的故事结合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恰恰也是《医圣》能够出圈的主要缘由之一。

当然,《医圣》引发的科普不应只停留在热搜,医圣流传下来的故事和精神财富还有很多,还等待着我们进一步挖掘。“一张药方演变成了千年饺子”美谈之外,我们期待通过仲景宛西制药等社会各界中医药传承者的不断努力,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张仲景,并受益于以张仲景的经典名方和学术思想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