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参军入伍是一件无限光荣的事情,很多热血青年都在国家的号召下,义无反顾地参军。但人各有志,有的战士在参军之后,离开军营,步入社会开始新的拼搏。有的战士则努力考取到军校,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2009年初,大井头村的一位低保户老人梁诗伟,带着一张特殊的借条,走进了当地民政局。民政局工作人员看到这张借条后,当场上报给了领导。借条内容写着什么呢?让工作人员束手无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借条中写道:

今借到大井头村鸿文三姐白米60斤,待胜利后由当地政府按每年一倍偿还,以此类推。

立据人: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三中队李兆培
民国33年10月13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梁诗伟老人回忆,这张60斤白米的借条,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姐姐梁月娇,参加了游击队之后,带着十几个战士来家里借的。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梁家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富豪。三番两次受到日本人的骚扰,满怀爱国之情的梁文三姐,对日本侵略者深恶痛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梁月娇是游击队三中队的一名队员,所以鸿文三姐与三中队。在私下一直有着联系,经常在私下给战士们提供帮助。
有一次梁月娇姐姐,带着游击队回来寻求帮忙,年幼的梁诗伟跑去给大家开的门。梁月娇姐姐说他们已经2天没吃饭了。鸿文三姐赶紧做了一大锅饭,让游击队员饱食一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临走的时候,梁月娇姐姐犹犹豫豫地说,三中队还有很多同志都没有饭吃。于是鸿文三姐毫不犹豫地拿出了一袋大米,以解燃眉之急
这时队伍中一个矮胖的男子说,我们有规矩,不能免费拿群众的一针一线,需要先过秤,然后写个借条。梁诗伟听到后,赶紧回屋拿出了自己的写字本。
按照借条上的约定,借的粮食一年翻一倍,这已经过去了65个年头,按照字据中的偿还方式,全国都没有那么多粮食,只能换成现金奖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府考虑到梁诗伟老人家庭贫困,是村里的低保户,经过协商之后,当地民政局一次性补偿给老人两万元现金。老人生活清贫,这2万元钱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所以他对于这个处理结果十分满意。
2011年,梁诗伟老人,拿着民政局补偿的2万元的巨款,准备把四处漏水的老宅翻新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检查漏水的房顶时,梁诗伟老人顺手掀起了屋顶的一块瓦砖,没想到,这块瓦砖下面 竟然藏着一个古色古香的盒子。看起来是明末清初的女人的首饰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诗伟老人将这个盒子,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装着一个羊皮钱包。让人意外的是钱包中没有钞票,而是当年游击队写的另一张借条。
这张借条用一张红纸包裹着,借条上的内容,让梁诗伟老人欣喜若狂。于是他带着这个盒子,再次走进了民政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欠条上的主要内容是:
今借到 大井头村 鸿文三姐 白米 共38石70斤。大洋五千元。金条八支,每支一两。待胜利后 由当地县政府偿还,付息两分,此举在偿还之日终结。
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三中队李兆培
民国33年12月29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44年,欠条上的这些物资,本身的价值,已经超过了五百多万。

借条上的38石70斤米 ,换算之后是3870斤。再加上五千大洋和8两金条,按2分利息计算的话,这张借条上的本金加利息,算到2011年,那得有三万多亿人民币。

这样一笔巨款,甚至超过了一些省份的年GDP,是“货真价实”的天价欠条。这就是震惊全国的 3万亿借条的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张天价借条,不仅让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觉得不可思议,同时也充满了疑问。它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因为3000多斤粮食,很难一次性运走,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被鬼子发现,引来杀身之祸。
对于这个疑问,梁诗伟老人说道,这个不是一次运出去的,是多次累积下来的数量。
梁诗伟老人说,游击队员隔三差五的到家里找母亲,每次都是空手而去,满载而归,所以说这三千多斤,是累计的数量。

这时候,有一个巨大疑团笼罩在心头,2张借条中,都提到了鸿文三姐,那么她是谁呢?为什么会这么有钱呢?梁诗伟和他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说起鸿文三姐,首先要提到梁鸿文。梁鸿文本来是一名乞丐,从小靠乞讨为生,贫穷的他后来被人骗到美国做劳工。没想到他因祸得福,在美国做起了生意,在美国待了58年,攒下了一大笔家业,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富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的他因为思念故乡,就带着挣来的巨额钱财,回到了自己家乡大井头村。并且购买了房子和耕地,还娶了几房太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借条中提到的鸿文三姐,就是梁鸿文的三姨太。因为大老婆和二老婆去世得早,所以三姨太就成了梁鸿文最好的帮手。

梁诗伟是六姨太所生,按照旧社会的规矩,他刚生下来,就被抱到三姨太房里抚养。所以三姨太也可以说是他的再生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天意弄人,在1941年,梁诗伟的富豪老爸,梁鸿文不幸去世。从此梁家全靠三姨太一个人在操持。
这时候一个巨大疑团笼罩在大家心头:欠条上说的抗战胜利后,由当地政府偿还,为什么鸿文三姐,没有及时找到政府偿还呢?而且国家曾经统一处理过这些欠条,那个时候鸿文三姐为什么不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当时的各种原因,鸿文三姐一直没敢把借条拿出来找政府偿还,并悄悄藏了起来。
一直到1952年的土改运动,因为梁家太有钱了,被划分为地主,成了众矢之的,逐渐走向没落。鸿文三姐作为当家人,被抓走惨遭批斗,最后被活活殴打致死。
从此梁家人,就不敢再提借条的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斗地主

家中多年积累的财富,也毁于一旦。这些欠条被藏在老宅里,渐渐被人遗忘。
鸿文三姐被迫害致死,对于梁诗伟来说,也是一个难解的心结。他出身大富大贵,却经历了不该有的大起大落。鸿文三姐被斗死后,家中败落得一贫如洗。梁诗伟也因无钱读书而一度辍学,后来在一个亲戚的资助下,在广州读完高中。自此之后,梁诗伟远走他乡,从富家少爷变成一名普通的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爷爷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新会提出对内改革,给当时地主成份的人进行平反。
由于当时鸿文三姐惨遭迫害,已经过世多年,后代们也是四处流落,所以消息不灵通,梁家后辈也没有上报,所以就错失了平反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如今,当年的梁氏祠堂,变成了村民的文化活动中心。祠堂墙上有很多有关抗战时期的宣传展板,其中有一张照片,梁老先生认得上面那个矮矮胖胖的就是李兆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右一李兆培

为了弄清楚第二张借条的真假,2012年的时候,山东卫视记者多方走访,联系到了借条的落款人,李兆培的妻子。李兆培在90年代已经去世,简惠仙已经97岁,身体健朗,谈吐清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表示自己曾经在大井头村的私塾里担任老师,用此身份作为掩护,秘密进行党的地下工作。同时她证明第三中队的队长是她的爱人,就是借条上的落款人李兆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兆培的妻子简惠仙说,当年梁文三姐家是当地最有钱的,革命队伍缺啥少啥,都去找他们家借。只要是能拿出来的,梁文三姐都会大力支持。梁文三姐有个女儿叫梁月娇,也是参加革命的。说到这里,这张借条的真假我们已经心知肚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诗伟老人家在上世纪50年代,可以说是当地屈指可数的首富。经历了浩劫之后,梁家一贫如洗。如今梁诗伟老人只是一个贫困的低保户。

生活的来源主要看民政局每月发放的690元。他的妻子每天外出捡废品换一些钱。老人说,现在能享受到的就只有免费的公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捡废品

鸿文三姐的亲生女儿梁贤孝,在2011年时,已经90岁了。她还记得游击队从母亲那里,借走八根金条和5000大洋。但对于此事,她说了一句话:往事不堪回首。这可能是让她回忆起了母亲的惨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鸿文三姐的女儿梁贤孝

关于天价借条,梁贤孝老人的意思是,希望政府可以先给她和梁诗伟弟弟,以及他们的母亲鸿文三姐平反。其次是还钱,给予适当的补偿,而不是像网络上说的34271亿那么多。给我们那么多钱也花不完。同时兑现欠条中所允诺的:将鸿文三姐以革命家庭看待,其后人须保护及照顾。为家人正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第二张天价欠条,梁诗伟老人的意思是,民政局合理的偿还一部分欠款即可,为的不仅仅是那些身外之物,更重要的是想让鸿文三姐曾经的付出得到肯定。
按道理来说,他们的要求并不过分,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政局的人让他把天价借条捐出去,他没有答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觉得,有借有还,是天经地义的事。还多少,是国家的心意,也是对于母亲的肯定。
有人说,钱财乃身外之物,不必太过在意,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