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泰煤焦化,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不分四季,不分白天黑夜,永远都处于“高温下”,动辄就是60℃、80℃、1200℃......

他们,就是“火热”的代名词---炼焦车间,当煤饼变成焦炭时,里面凝结着他们辛勤的汗水,火红的脸庞和湿透的衣衫就是炼焦工人的标志。

分级管控抓安全

4月18日,笔者来到炼焦一车间办公室,还没进门,就听见车间主任鲁鹏正通过对讲机了解现场安全生产情况,并点头示意笔者坐一会。

“今天有几个大的设备检修项,事情比较多。”等处理完现场的事情,鲁鹏向笔者说道:“从4月17号开始,我们结焦时间从32小时转为28小时,这生产负荷提升了,安全更得盯紧些。”

如何做到忙时不乱、安全不松?从与鲁鹏的交谈中,笔者了解到,分级管控是炼焦一车间的安全管理“秘诀”。

该车间明确了六个班组负责人的监管责任,每周对各级、各责任人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督查,每月评比出安全优秀班组和班组长,发放安全流动红旗。

“每个班组还配备了安全监管员,实行动态轮换制,对安全监管不到位的要调换岗位,接受‘回炉改造’。”炼焦一车间主任师范小盼说,“分片包干”充分调动了大家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不仅如此,推行安全日志是该车间另一安全管理“法宝”。

“别看这一个小笔记本,它给咱们解决很多问题呢!”该车间热调班班长罗宗寿说:“通过对现场的记录,不仅摸清了设备故障的规律,还让我对岗位工的操作技能有了进一步了解,包括因为哪些因素会导致故障,哪些问题不及时解决会影响生产,等等。”

安全日志使班组管理的工作思路更清晰、安全重点更明确、隐患风险排查更彻底,在炼焦一车间,已然形成了“人人抓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氛围。

齐心协力保生产

走近焦炉,热,是最直观的感受。

在出炉现场,笔者看见一群出炉工“全副武装”,齐心协力、干劲十足,一根根铁钎在炉门、炉门框里来回穿梭。面对1200多度的高温,他们头上裹着防高温面罩,手上戴着厚手套,脚上穿着厚劳保鞋,奋力挥舞着手中的铁钎,再苦再累也从不抱怨。

“现在每台大车都是一个人值岗,每班要出焦26炉,平均推焦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正常情况下,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连吃饭都跟打仗似的。”位于焦炉机侧的装煤推焦车驾驶室里,推焦车司机冯博操作着手柄,还不忘拿起对讲机与拦焦车、装煤车操作人员及时沟通信息。

而在炼焦工序中,炉温是决定焦炉寿命和焦炭质量的重要因素,调火工周建华和工友曹伟就担负着这关键的一环。

他们每天需要根据不同的结焦时间,及时调整温度和生产压力,88个炉子,满负荷生产情况下,一天结焦76次,调解压力可想而知。

“我们现在已经摸索出了‘九温五压’法,就是九种温度、五种压力,目前还在不断更新数据中。”周建华介绍说。

在火热的炼焦炉上,像他们这样坚守“烤”验的职工还有很多,他们用辛勤劳作奉献出一炉炉火红的焦炭,保证了车间的生产运行。2021年,炼焦一车间累计完成焦炭生产36.8万吨,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106.49%、质量合格率100%。

精准施策攻难关

2021年,受疫情影响,人员组织压力大,炼焦一车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安排管理人员纷纷下到班组顶岗、带班,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

2021年9月,基于焦炉地下室夏天温度高达60摄氏度,内部空气质量较差,不利于职工工作实际,炼焦一车间集思广益,创新改造,在1#和2#炉地下室各安装一套正压式通风系统。

“最难的是风道加工,很难掌握风筒的大小和尺寸,每一个都需要精准测量。”钳工班技术员唐正渊说,风道是由一节一节风筒组成,加工一个风筒需要三个小时,且安装位置狭窄,还涉及特殊作业,整体安装制作麻烦、耗时。

就这样,他们白天利用两个小时进行加工,其余时间忙日常工作,班后再延时两三个小时加工风筒。
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劲儿,钳工班最终完成了地下室整体风道改造项目,将地下室温度平均下降了十五摄氏度,改善了地下室空气质量。

“车间需要我们,就必须顶上,只要完成任务,苦点累点没啥!”翻开钳工班组长徐淑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一张张形状、数据各不相同的风筒加工图跃然纸上。

此外,该车间还完成了导烟车燃烧室旋流系统、地面站过滤器、废旧熄焦车框升级改造、自制便携式抽油装置等9项安全环保亮点创新工程,改善职工作业环境的同时,节约生产成本费用70余万元。

正是凭着各班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劲头,炼焦一车间实现安全、环保、效益齐头并进,不仅高标准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2021年该车间气煤焦生产创近三年历时新高。

脚踏实地扎根一线,汗水不辜负每一个用力奔跑的人。2021年,炼焦一车间先后获得河南能源工人先锋号、河南能源“安全标杆区队”、新疆公司“安全标杆区队”称号。(王红杰 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