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空飞翔的勺嘴鹬。

↑换上繁殖羽的勺嘴鹬6A。

勺嘴鹬觅食。

曾多次出现在湛江的勺嘴鹬2L。

→2022年勺嘴鹬越冬地同步调查——湛江站活动。受访者供图

今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活动宗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广东雷州半岛三面临海,拥有广阔的海洋滩涂,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重要通道,每年从繁殖地俄罗斯楚科奇半岛,迁徙此地觅食越冬的勺嘴鹬,都是国内数量最大的种群。

嘴巴形似饭勺,总是不懈觅食,“鸟友”们也叫它“小勺子”。这种全球数量仅700余只的小鸟,是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不远数千公里而来,背负着生存的使命。

此前,“广东湛江发现34只极度濒危勺嘴鹬”登上微博热搜,远道而来努力“干饭”的“小勺子”,吸引众多网友的喜爱和关心。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跟随湛江市爱鸟协会调查队来到雷州半岛,探访寻找在此觅食越冬的“小勺子”。据了解,在勺嘴鹬飞临湛江背后,当地近年来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A

滩涂上的“小勺子” 形似饭勺的扁形嘴巴,在泥水里来回扫动,探寻喜爱的食物

岭南湛江春分时节,在一片氤氲润湿中到来。雷州半岛海浪阵阵,大团大团的季风,向沿岸湿地散开。潮水涨落之间,冲刷出广袤的泥质滩涂,无数生命在此孕育生长。

招潮蟹从穴居里探出脑袋,举起大螯挥舞。年幼的鲎褪去外壳,在海边徘徊。北地而来的成群候鸟,开始新一天的觅食。静谧的滩涂,透露出生机,从清晨中醒来。

岸上的人们,赶在涨潮前,也出动了。

早上8时许,湛江市爱鸟协会调查队进入雷州附城保护小区,这里隶属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陆交汇间生长着茂密的红树林,是鸟儿们钟爱的迁徙停留、栖息繁殖地。

领队程立扛着相机和脚架走在前方,队员们换上水鞋,涉入泥泞的滩涂。只听见,脚下踩踏出“嚓嚓”声,身后是一串串鞋印。此行的目的是寻找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勺嘴鹬,这种全球数量仅700余只的小鸟,曾多次出现在雷州半岛。

调查队朝南前进,远处海天茫茫,飘荡着星星点点的船。队员麦康架起单筒望远镜,扫视发现,前方正有一群鸻鹬类水鸟。大长嘴的白腰杓鹬低头寻觅,矮小的黑腹滨鹬四处跳动,醒目的沙鸻脖颈一抹橙色,昂然挺立,巡视远方。密密麻麻的身影中,一眼望不到勺嘴鹬。

“看起来体型相似,在鹬群里很难找。”麦康继续缓慢移动单筒望远镜。成年的勺嘴鹬体长14至16厘米,仅有拳头大小,身披暗色羽毛,与褐色滩涂相近。加上极少的数量,想要亲见一面,需要经验和耐心。

海风持续在耳边呼号,队员们目不转睛。

“看到希望了,前面还有好多鸟。”程立转过身,给大家鼓劲。鸟群中又有鸥类加入,黑头亮眼的黑嘴鸥惹人注目,伸着殷红长嘴的红嘴巨鸥模样威仪。偶尔,一两只白腰杓鹬飞起,惊起鸟儿跟随。天空中传来阵阵鸣叫,声如裂帛,错落有致。有队员拿出手机,录下这天然的声音。

突然,麦康抬起头,朝向队员,一阵欣喜。“找到了!”转而盯着单筒望远镜,“一只,两只,三只,四只勺嘴鹬!”

队员凑过来,从望远镜里观察。深厚肥沃的滩涂,孕育了丰富的底栖生物。小小的勺嘴鹬正埋头觅食,形似饭勺的扁形嘴巴,在泥水里来回扫动,探寻喜爱的食物。嘴巴外形突出,总是不懈“干饭”,大家也叫它“小勺子”。

刚要记下时间、地点、数量时,“小勺子”起身蹬腿,飞走了。麦康有些慌,程立视线紧随飞起的勺嘴鹬,朝着落地的方向走去。接下来,调查队要靠近勺嘴鹬。

麦康示意队员放低声音,蹲下身前进。实际上,看似埋头“干饭”的勺嘴鹬,时刻注视着身体上方的天敌,即使是站立晃动的人影,也会令它恐惧。在保证鸟儿安全的范围内,队员们看得更真切,原来,这些“小勺子”已经换上了繁殖羽。“漂亮吧!”程立举起相机,照片中的鸟儿腹部一片雪白,泛红的羽毛从头到尾点缀。

更为惊喜的是,有三只勺嘴鹬带有旗标,分别为HN、90、2L。两个多小时过去,调查队确认,当日一共发现记录了7只勺嘴鹬。

B

老朋友“2L”“6A” 不同颜色、唯一编码的旗标,是辨识鸟儿的重要依据

这些可爱的“小勺子”,不远数千公里而来,背负着生存的使命。

勺嘴鹬的故乡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楚科奇半岛,那里的苔原湿地常年冰雪覆盖,每年秋冬季节它们将启程南迁,在我国南部沿海及越南、缅甸等地区停留越冬。

不足40克的身体,跨越8000公里的飞行,体重会下降一半。异乡的越冬栖息地,成为珍贵的补给站。辛劳迁徙的鸟儿,依然面临全球数量下降的现实,人类试图探寻背后的原因。

过去,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为两只勺嘴鹬环志,戴上号码“K6”“0X”的旗标后放归野外。这种不同颜色、唯一编码的旗标,是辨识鸟儿的重要依据。而在楚科奇半岛,更多的勺嘴鹬在出生后被环志,通过监测鸟儿飞行路线,记录下漂泊的一生,揭开它们迁徙栖息的规律。

遇到戴有旗标的勺嘴鹬,观鸟爱好者更为慎重,也是津津乐道的幸事。湛江就有两位常客——2L和6A。

当日,临走时偶然发现2L,程立格外惊喜,“老朋友还在!”两个多月前的全球越冬地同步调查中,几乎每年都会出现的它难觅踪迹,所有人都不免担忧。

湛江市爱鸟协会会长田丽向南都记者回忆,2017年调查队在雷州半岛初遇2L,那一年它才刚出生,两年后再次重逢,此后每年都会聚首。2L活泼又好动,有一次,程立支起脚架,准备拍摄远处的2L,哪知,它却好奇地离镜头越来越近,“当你好像不存在。”程立不得不后退,2L依旧踱步向前,他索性立在原地,安静地观察。

6A则是湛江的“明星”小鸟,它的繁殖羽美照,在“鸟友”圈流传。

去年,多次参与勺嘴鹬调查的王大勇,在雷州半岛拍到全身换上繁殖羽的6A。橙红色的鲜明亮羽,浮现在栗色暗羽间,相形之下,头部颜色尤艳,白色眼圈被勾勒得更加明显,仿佛换了另一双俏眼。素以“呆萌”见称的“小勺子”,摇身一变,美丽鲜妍。这时的它正在为求偶做准备,夏季将再次启程,回到家乡繁衍。

在繁殖地楚科奇半岛,2L和6A还有更为独特的身世。自2012年起,俄罗斯等地的科学家发起“偷蛋计划”,搜寻勺嘴鹬诞下的卵,带到人工环境下孵化饲养,待雏鸟成熟后再放归野外。2L和6A即是被人工繁育的小鸟。

长期观察勺嘴鹬的人都知道,在鹬类鸟儿中,“小勺子”总是滩涂上最忙碌的身影,埋头觅食几乎一刻不停。沙蚕、小虾、螃蟹等,都是它的美味。娇小的勺嘴鹬面对食物毫不含糊,啄到螃蟹时,用喙死死咬住,反复戳进泥地,直至猎物被肢解。

有时,吃饱的“小勺子”也会趴在滩涂上休息,扭头展翅理羽,或悄悄洗澡。储蓄能量后,奔赴另一场远行。

C

最重要的越冬地 雷州半岛拥有148.7万亩海洋滩涂、全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

湛江所在的雷州半岛,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重要通道,每年到此地越冬的勺嘴鹬,都是国内数量最大的种群。

田丽第一次在湛江看到勺嘴鹬,是参加2015年全球越冬地同步调查。那时,当地关于勺嘴鹬的记录不多,与香港观鸟会的队员在滩涂上屏息凝望时,田丽总担心,能不能看到它们?勺嘴鹬飞临的那刻,队员们情不自禁地相互拥抱,“真的非常高兴。”

如今,湛江已连续8年参加全球越冬地同步调查,从最初的雷州城镇附近村落,扩展至雷州湾沿海7个调查点。调查结果显示,勺嘴鹬每年在此地越冬的数量,“在二十几只到四十几只之间。”

田丽认为,这得益于湛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雷州半岛三面临海,海岸线长达1556公里,拥有冠绝全省的148.7万亩海洋滩涂、全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

2016年全球越冬地同步调查,在湛江更是记录到了43只勺嘴鹬,也是有史以来的最大值。两年前的3月,“广东湛江发现34只极度濒危勺嘴鹬”登上微博热搜,远道而来努力“干饭”的“小勺子”,吸引众多网友的喜爱和关心。

今年1月,勺嘴鹬保护联盟主办的2022勺嘴鹬越冬地调查,在广东、广西、福建的18个地区同步开展。湛江站的调查由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红树林基金会(MCF)和湛江市爱鸟协会联合组织。36名调查队员分成13组,两天内共记录勺嘴鹬29只。

“这对于探明极危物种勺嘴鹬的种群情况非常有价值。”红树林基金会“拯救勺嘴鹬”项目科学保育主管陈庆向南都记者表示,全球越冬地同步调查的科学监测数据,最终都会形成报告,呈交政府相关部门。

一年一度的同步调查,也是“鸟友”们相聚的时刻。在湛江开展的活动,面向全国招募志愿者,经过专业和安全培训后,随调查队深入滩涂与鸟儿相会,外地的观鸟爱好者也会慕名而来。

志愿者冯琼瑛生长于四川剑阁县,童年家乡鸟儿的鸣啼,是记忆中的美丽印记。第一次参加同步调查,见到勺嘴鹬,她心生怜爱,“从那么远的地方过来真不容易,希望被温柔相待,顽强生存下来。”

今年的广东“爱鸟周”活动上,勺嘴鹬的巨幅照片出现在湛江寸金公园,在场的学生围过来,麦康为他们细心讲解,“这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我们湛江是它们在国内最重要的越冬地。”爱鸟护鸟的种子,正在播撒传开。

爱鸟背后

为鸟儿留住天堂

田丽的本职工作是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曾从动物学转向生态学专业,师从北京师范大学著名鸟类研究专家张正旺教授。从小亲近自然,看到各类鸟儿,“是对另外一种生命形式的喜爱。”

从蜀地迁居湛江后,田丽发现这里水鸟资源丰富,“如果没有被关注特别可惜。”后来,她和志同道合的“鸟友”筹建了湛江市爱鸟协会,日常开展鸟类调查、生态环保教育和反盗猎巡护。

鸟类调查常在野外,辛苦自不必说,队员们却乐此不疲。自备干粮在滩涂上待一整天,涉入水深及膝的潮沟,陷入泥地无法动弹,衣服上泥巴飞溅,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王大勇记得,今年全球越冬地同步调查中,他领队的小组以为找不到“小勺子”,正要失望撤离时,一回头,数千只的鸟儿,一群群从空中盘旋飞来,落在高潮位的干涸鱼塘里。一只小小的勺嘴鹬混入鸟群。从单筒望远镜里细细分辨,“找得眼泪都出来了。”

今年因工作离开湛江两个多月的程立,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到雷州住了11天。每天下滩涂,记录勺嘴鹬。2007年刚到湛江时,“吃一个煲仔饭,里面都有鸟,觉得不可思议。”

后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通知,从2019年1月1日起5年内,省内全面禁猎野生鸟类,禁止猎捕国家和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现在已经看不到吃鸟的现象。”有时,在调查中发现渔网误伤鸟儿等潜在威胁因素,队员们也会及时上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

南都记者了解到,在勺嘴鹬飞临湛江背后,当地近年来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对于自然,田丽心存敬畏。她认为,直到现在,人类对于鸟儿的认知仍然有限。湛江究竟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勺嘴鹬栖息地,滩涂上种植红树林会否侵占鸟类在此的觅食空间?“这些问题需要弄清,再去开展相应的保护行动。”

勺嘴鹬一路迁徙,途经东南亚、南亚沿海多个国家地区。陈庆认为,“威胁普遍存在,迁徙物种的保护尤其依赖于全球的协同。”2018年,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到消息,在繁殖地被装上追踪器、旗标为07的勺嘴鹬,即将抵达雷州半岛西海岸。保护区方面立即根据卫星追踪信息,实地搜寻、无人机空中监测,确保周边环境安全,勺嘴鹬“07”顺利迁徙。

去年,《生物多样性》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其间由红树林基金会申报的“拯救勺嘴鹬”项目入选“生物多样性100+案例”。该项目致力于通过监测、科研、宣教、湿地修复与管理等多种方式,“促进中国与迁飞区内滨海湿地的有效管理,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福祉”,包括“提升勺嘴鹬关键栖息地(湛江、条子泥)生境质量”。

再过一两个月,越冬的“小勺子”将启程北上。这片鸟儿栖息的天堂,正被人类所重视呵护。异乡故地,等待来年,勺嘴鹬飞过湛江。

A08-12版

统筹:杨存海 朱林

采写:南都记者 张林菲 莫郅骅 见习记者 郑璇真 通讯员 谭海蓉 综合新华社

摄影:程立(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