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学俊主任和王倩医师在实施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图为代大妈术中平稳的生命体征)

近年来,超声技术的引入,使得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快速发展,超声成为了麻醉医生的“第三只眼”,原来只能靠盲打、凭经验的操作,变成了“可视化”操作,使临床麻醉更加准确、安全、有效。

日前,信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手术室顺利应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联合腹直肌鞘阻滞麻醉新技术,配合支持肾内科为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心功能四级、慢性肾脏病5期、肾性贫血的老年患者,成功实施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为患者打通了透析治疗的生命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0岁的代大妈,患有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梗塞等多种基础病,近两年查出肾功能不全,现已发展至慢性肾脏病5期(尿毒症期),合并尿毒症型心肌病、心包积液、胸腔积液、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代谢紊乱等并发症,放置腹膜透析导管进行透析治疗已迫在眉睫。

按照传统的腹膜透析手术置管方式,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虽然方便、相对安全,但考虑到代大妈蛙状腹手术难度大,术中会因为身体状态差、牵扯腹膜、牵拉肌肉等情况导致不能耐受手术,增加风险。如果行全身麻醉虽然效果好,但可能出现呼吸、循环系统抑制,对患者的要求限制较高,代大妈显然不适合。

麻醉科团队了解代大妈的情况后,进行了全面的术前访视,李学俊主任组织进行全科范围的术前讨论,从麻醉计划的制定、方式的选择到麻醉的实施,均做好详细、周密的计划,最后决定为代大妈实施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满足手术需要的同时减少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实施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

手术当天,代大妈被巡回护士悉心安排到手术间,麻醉前准备就绪,在李学俊主任指导下,王倩医师精准有效实施,麻醉阻滞效果佳。在严密的监护下,整个手术过程代大妈无痛感及不适感,生命体征维持平稳,手术历时近两小时顺利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现已开展超声引导下各类神经阻滞麻醉百余例,主要用于四肢骨折复位手术及镇痛、和胸腹部手术的术后镇痛,良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反响标志着已全方位进入了可视化麻醉领域。 (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