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文章头部

被无数网民吐槽的东京奥运会终于落幕了。

十多天来,我的心情如下:

除了比赛我看得最多就是运动员们在奥运村的生活日常,褒贬不一的纸板床、疫情特色食堂、美甲店理发店、迷你卫生间、发热隔离室……

这次已经是第32届奥运会了,所以这100多年来,奥运健儿们到底住得怎么样?斥巨资打造,散落在全球的几十个奥运村后来又怎么样了?

19世纪末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提出了「奥运村」的想法。但奥运村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年间参加的运动员人数不多,且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奥委会的工作很难推进,终于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第一个「奥运村」诞生了。

1924年男运动员们坐在巴黎奥运村木屋前

1932洛杉矶奥运会

男人住村里活动房

女人住公园酒店

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可以说是开创了奥运村的样板,远远超出了为运动员提供食宿的功能。村里配备了训练场、休息室、医院、邮局、露天影院、甚至还有消防站。

努力克服语言差异和其他人交朋友,是那届奥运会比赛之余大家最开心的事了。

奥运村距体育馆10分钟车程,距洛杉矶市中心25分钟车程。

20世纪初「泰勒主义」科学管理提高效率和生产力的思想正影响着美国。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奥运村采用了预制房屋的建造形式,提高效率并降低了成本。造型和当时室内流行的古典元素毫无关系,这也意味着审美标准开始发生改变了。

在施工前因无法预估参赛人数,最后就盲测建了500间

这些房屋在搭建时并没有考虑日后会将它们留下,但我没想到是整栋端走的那种不留下。

美国人将奥运小屋全部出售,运去了棕榈泉、夏威夷、柏林、日本等地。这座奥运村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

小屋一套含家具卖215美元,不含家具140美元。

房间配备了窗帘、四张床位、冷水淋浴和舒服的藤椅。

女运动员没有住在这个小房子里,奥运住宿是男女分开的,126位女士被安置在市中心附近的查普曼公园酒店。

1936柏林奥运会

希特勒建造“和平村”

首次电视转播奥运会

紧接而来的是1936年柏林奥运村,功能建设上也是里程碑式的存在。接待了约4000名运动员,设施包括最先进的宿舍、用餐区、训练设施和游泳池等。

在纳粹党上台两年前,德国赢得了1936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希特勒将其视为宣传纳粹的好机会,非常重视,因此这也是第一次电视转播的奥运会。

讽刺的是,他给奥运村起名为「和平之村」。

后来被修复还原的房间样貌

这座奥运村之后命途多舛。

二战期间被用作德国士兵的医院和训练地,1945年开始被苏联克格勃接管,这座象征着世界和平、友谊、团结的奥运村变成酷刑营地近50年。苏联解体后,这里沦为了废墟。

直到2019年,有消息说这里会被开发成联排别墅和公寓。

1984洛杉矶奥运会

运动员住大学宿舍

美国笑赚2亿刀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运动员们第一次按队伍入住,结束了男女分开住宿的时代。

这也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拿下了中国的首枚奥运金牌,21岁的李宁一战封神,斩获6枚奖牌,成为世界瞩目的体操明星。

这次洛杉矶没有新建奥运村,而是利用已有建筑设施,运动员住在南加州大学等几所高校中。这一届奥运会让洛杉矶赚了2亿美元,也开启了奥运会商业化之路。

以DeborahSussman为主的设计师团队共同创造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设计。他们提出了「kitofparts」的设计理念,创造了一套视觉字母表,由帐篷、横幅、脚手架等组成,巧妙适用于不同场地。视觉非常震撼,甚至很孟菲斯。

随着奥运会全球化,奥运村也从最开始单纯解决住宿问题,变得与举办城市的发展密切相连。

奥运村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也就意味着它要从选址、土地管理、建筑、景观、基础功能、商业、未来发展等方方面面做考虑。

第一个现代住宅区

半个世纪过去依然活跃

奥林匹克建筑》作者?MartinWimmer?将1960年罗马奥运村定义为「第一个现代住宅地区」。

由AdalbertoLibera、LuigiWalterMoretti等多位建筑师共同建造,能够容纳6500名参赛者。

当时正处于战后复苏阶段,建筑受柯布西耶思想影响较深,奥运村也可以看到柯布西耶的影子。

左图为1960罗马奥运村,右图为柯布西耶VilleRadieuse愿景图

奥运会结束后,这里变成了政府员工的家。到了70年代,负责建造和维护的住房协会解散,大家离开,这里一度成为犯罪的代名词,甚至没有出租车司机愿意载客来这儿。

到了千禧年,周边的设施陆续改变,迎来了新的居民,这里又渐渐恢复了生机。

2002年,伦佐·皮亚诺音乐公园在这开幕

2009年,扎哈·哈迪德MAXXI?(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在这开放

和这个奥运村同时期的意大利公寓,大部分在封闭街区中,大厅昏暗,人与人之间缺乏社交可能性。

这里就不一样了,楼栋之间有合理的街道、绿地,健全的商业设施,更有很好的运动场地。

这是文章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