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落尽残红始吐芳。春色将阑,百花凋零,彼时吐蕊怒放的,唯有独占春光的牡丹。

牡丹花品冠群芳。刘禹锡夸它“有此倾城好颜色”,徐凝赞它“占断城中好物华”。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荫始放红。”,低调,务实,不开则已,一开惊艳,韩琮的牡丹美得认真且踏实。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牡丹花真美,就连爱写讽刺诗的罗隐也来写诗赞美它。

说起罗隐,就想起他的七言古诗《牡丹》,他的这首咏物诗独具匠心,是古代咏牡丹诗的名作,深得世人推崇,值得您的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唐 罗隐《牡丹》

简译:

清晨,牡丹初绽,绚烂夺目,但雾气浓郁,它似乎很难完全绽开。

当其全部开放后,浅红色的层层花瓣包裹着深红色的花蕊,十分美丽。

富贵人家的公子将其折来插瓶供养,晚上醉酒归来时,持灯观看。

大户人家的美人晨起梳妆时,折其插头,在镜中欣赏。

牡丹只有在庭院中盛开,才让人愈觉春光可贵,春天美好。

经过风雨的洗涤,那带着莹润水珠的花朵,更让人生出无限怜惜之情。

日暮时分,经过一天的日晒,你猜那牡丹像什么呢?

疲惫慵懒,脉脉含情,像极了那倚靠着栏杆不胜娇柔的杨贵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赏析

罗隐这首咏物诗,被称为古代咏牡丹诗中的名作,因为他并不局限于牡丹的外在描写,而是更着重于对其内在气质的表现,花如人,人如花,其实这也是诗人自我高洁情怀的写照。

前两句写清晨时牡丹花盛开时的外在美,是直观的感觉,诗人从形状和色彩两个方面着笔。

含羞半敛眉。首句“艳多烟重欲开难”状牡丹花半开时的形态美。

牡丹花丰膄华贵,可能是它的颜色太深了,又可能是早上的雾气太重了,以至于它的蓓蕾很难一下子全部绽开。

次句“红蕊当心一抹檀”写牡丹花全开后的色彩美,浅红色的花瓣层层包裹着深红色的花蕊, 美轮美奂。

半开的娇羞脉脉,全开的光彩照人,它们在霞光薄雾里若隐若现,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翩翩仙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第三、四句写因为喜爱,人们对持有牡丹花的不同态度,也是其存在的两种环境。

富贵人家的公子把牡丹花折来插瓶供养,夜晏归来,醉眼迷离,烧红烛赏红妆。

云想衣裳花想容,大户人家的小姐把牡丹花别在鬓间,揽镜自顾,花羞面亦娇。

烛光摇曳,醉眼观花,花飞鬓上,镜里春光,一样的雍容华贵,都是人间富贵花。

只是,这样的喜欢和爱能够长久吗?离开了阳光雨露的滋养,这样的牡丹花又能花开几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六句写牡丹花的绰约丰姿,是神态兼风骨之美,赞美了牡丹的品质与气度,也是牡丹花另外两种生存状态。

当庭始觉春风贵”写风中的牡丹花,婀娜多姿的牡丹花只有生长在庭院里,才能显出它独有的魅力。

春风如贵客,一到就繁华。牡丹花摇曳在春风里,令人更感春风之惬意,春天之生机和美好。

“带雨方知国色寒”写雨中的牡丹花,经过雨洗风摇,牡丹的碧叶更见苍翠,花朵愈加鲜艳,就连那条条枝茎,也都显示出铮铮硬骨的模样。

牡丹之所以被称为“富贵之花”,是因其本身的花繁朵大,色彩艳丽,而并非是上了富贵人家的金瓶和绿鬓。

供养在瓶中花开不会持久,戴在鬓间也不过是须臾的美丽,只有生长在大自然中,栉风沐雨,它才会绽放出最美丽的生命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两句写牡丹日暮时分不胜娇柔的神态美,与前两句遥相呼应。

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经过一天的盛放,傍晚时分的牡丹花是如此的娇柔慵懒,就如那弱不禁风的美女一般。

太真”是美女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时的名号,这里以美人喻花,更突显牡丹的国色天香。

这一联之所以与杨贵妃产生了交集,其实也是作者有意引起读者对李白《清平调》的联想。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那人,那花,那悠悠远去了的老时光,让我们对牡丹的美艳绝伦又有了新的认知。

前两句写牡丹花给人的直观感觉,后两句以美人为喻,首尾呼应,中间四句表面上写牡丹的四种生活环境,而实际上是其正反两种境遇,意蕴无穷,耐人寻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后面: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读罗隐的诗,总能感觉到一股抑郁不平之气。

其实,这与他的身世经历有关,罗隐,字昭谏,晚唐诗人,以才学出名,诗和文章都为世人所推崇。

学而优则仕,可罗隐的求仕之路极为艰辛,“十二三年就试期”,终究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罗隐孤介耿直,有才气也有傲气,路见不平一声吼,诗文讽刺意味极强,这也是造成其人生坎坷的主要原因。

但是,无论遭遇怎样的人生碾压,罗隐都秉持着其内在的孤傲和清高,从未向生活低头。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他就如自己诗中的牡丹花那样,栉风沐雨,自由生长,率真,高洁,孤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本文系刘玲子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