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元化社会赋予了人们多样的

生活方式思维模式

选择生活在别处,还是坚守原有状态

不再是单选题。

年轻人们回到乡野

探寻生活更多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生于野,而安于居室。有时候,脱离既定轨道,换一种生活,也不失为另一种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可搏浪江湖;退,可去了山上。”是小小和布川选择回到昆明的理由。从零开始,两个不同轨迹的人在这里交汇,城市生活到乡村生活一步步走来并无刻意,而每一步又都向着他们追寻的方向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种种琐事打乱的时间让人们常常处于选择和决策中,这对小小和布川而言是耗损注意力的事。“繁琐背后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价值排序。我们想尝试用实际行动,探寻生活更多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墨雨村落景色

大墨雨是他们在乡村生活选择的居所,这是一个离昆明城20公里的彝族村落,村里的白天和夜晚都很安静,大多都是鸡犬、蝉鸣之声。小小和布川没有给屋内装宽带,手机在这里只需要满足日常通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墨雨的家是他们和朋友联合设计的,分享窗外的四季的变化,让朋友们感受到了山里的美好。

由于工作原因,小小和布川选择了“城五山二”的模式。“山里的时间似乎慢一些,写一页字或看小半本书,抬头一看,不过个把小时,总会有些窃喜,时间好像被拉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望自己“不在江湖”,是布川经过这几年思考总结出的理想生活。对比“忙而不悦、闲而无适”的城市生活状态,现在的他们不再需要为满足条件去生活,而是遵循自己的意愿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小在山里的工作室内摆放着多种植物

建立了工作室、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两个人变成三口之家,一切自然发生且水到渠成。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思考,让他们在创造价值交换物质的同时,有富足、充沛的内心满足精神上的追求。“在社会赋予价值和内心价值的拉锯中,逐渐找到平衡之处,是我现在希望达到的状态。”布川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日里在山中可以自己种植蔬果,采摘也成了小小和布川的乐趣之一。

小小和布川喜欢契诃夫《醋栗》中的一段话:“你们知道,只要人一辈子钓过一次鲈鱼,或者在秋天见过一次鸫鸟南飞,瞧着它们在晴朗而凉快的日子里怎样成群飞过村庄,那他就再也不能做一个城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他们来说,大墨雨的生活给原本的人生打开了扇可以窥探另一个自己的门。此刻,“山”早已不再是一个具体的地理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 :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切换带给你最大的改变?

A:纯粹。无论是感官上还是状态,从城市转换到山里后,不再被手机捆绑,可以真正安静下来,拥有了和自己相处、对话的时间与空间,真实感受到活在当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德镇山坳里的青砖老屋、一辆面包车构成了其弈和知音的生活轮廓。从乡村中来的他们在城市生活之后选择了再次回到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其弈和知音的生活里,“顺应”贯穿了他们的选择。因为家里有多出的两间客房所以顺便用来做民宿,布置也只是他们原本生活的样子。青砖老建筑,两间客房、一间书房、一间茶室、一间工作室,柴烧、吃饭、喝茶、发呆、就可以概括屋内的日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知音在整理咖啡间,等待朋友的到来。

他们的房子前面是田野,后面是山坡,坐落在没有水泥路的田地旁,房子的建造没有图纸,想到什么做什么,泥瓦工、水电工都自行承包,没钱了就停工,有钱了就开工,屋内使用的器皿大都是自己制作的。春日采摘茶叶,秋日便收一些田间作物,知音常告诉在城市中眺望他们生活的朋友:“请不要对田园生活有过多过美的期待,它只是朴素且平凡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野相连的小院子储存着山河湖海,更安置下的普通的生活。“保持坚守自我、不拧巴”是朋友对他们的评价。开民宿、做田野展览、开一家只有周末营业的咖啡馆,偶尔拖着他们的咖啡小车去集市上出个手冲咖啡的摊位。这里的生活是日复一日的坚守“过”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音和其弈平日会带着咖啡拖车出摊位,分享咖啡给村中的朋友。

作为陶艺人,其弈和知音从不接受订单,不被干扰、不被商业化的创作让他们更加自由,他们的生活方式本就是作品:在平淡生活里坚守质朴,才有清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音和其弈的柴烧器皿作品。

“生活本就在琐碎中迂回,该变化的、该成长的自会如约而至。”

Q :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切换带给你最大的改变?

A:满足。可以专注在自己的设计与家人身上,专注的做好每件事情,让我们非常开心,尤其是自己做出来的作品被人喜欢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遇水君李玉来说,身上的标签可以罗列一串:品牌主理人、美学顾问、创作者.......但当关闭外界声音,撕下其他标签后,他只是一个与草木为伴的“思考者”。源自童年时湘中地区山间田野里的一草一木,他对自然的亲近感一直深植于心,成年后梭罗的《瓦尔登湖》中所推崇的简素生活理念影响着他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还是学生的时候,遇水君便租下了这幢位于田间的居所,对比城市里的高楼,这里是简单的,但同时又是富足的,没上腻子的裸墙面,被丰富的植物围绕、点缀。他通常采集的都是寻常草木,或是用于室内造景、抑是用于美食制作,书画创作,草木已成为他与生活的链接纽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在田野间对于他来说最大的感触是目标的改变,“生活不再是单一索取,在这里,欲望不围绕所获之物,而是将重点回归于自身的愉悦、体验和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餐,四季在乡村生活中被无限放大,乐于下厨的遇水君开了一间没有菜单、没有价格的田间餐厅,根据时令物产的变化自由搭配菜品。在烹饪过程中只加入简单的油与盐,但是会按季节加入不同的香草植物,保留自然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玉用苏木把废旧衣服染成秋天的颜色

从田间居所到田间厨房,听从自然,用手触摸生活,感受生活是实在的,生命是真切的,不需要寄托太多“意义”在外物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用眼睛看待草木、山川、河流以及青翠的草地,然而意识到存在的只有观察,而非观察者。现在的我与社交走的很远,与自己走的很近。”

Q :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切换带给你最大的改变?

A:安全感。去除更多喧闹后,更加了解自己的思想、身体。沉浸到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感受到全新的状态,给自己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世界500强企业的会计到小镇农场主,腰腰因各种机缘巧合,居住地历经城郊、城中村,最后落脚到煎茶镇的村子中,成为“准村人”。从400平方米的荒地小院到800平方米的香草园,再到30亩的农场,腰腰彻底从城市白领变成农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忆起城市生活,“活动空间一般是:家——交通工具——办公室——家,如果加班严重的话,小区的全貌都很难看清。”腰腰说道。到村里后,活动视野、空间变成了:家、农场、村庄、附近村庄、森林、城市边界,眼睛的范围变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当地的村民会从陌生到熟悉,晚饭后即便是加个班种菜或者去散步,都可以见到同出门溜达的老乡,互相招呼一声“你吃饭了哈”。在这里,永远不会觉得无聊,可以盘点屋后的的竹林,门前的柚子树,坝子旁的老香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日照料自己种植的蔬果已经成为腰腰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

依据村子里的生物钟,腰腰戒掉了熬夜。每天早上起来巡园、转林,有时扛上相机,冲到树下菜园里,拍下自己栽种的蔬菜,观察它们细微的变化,有时是发芽了、新长叶子了、开花了,有时是蝴蝶产卵长青虫了、则开始冒着露水捉虫子。这时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朝露待日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日腰腰会和农场内的老乡朋友一起在室外野餐。

开着三轮车去村子里转悠是腰腰现在的消遣方式,或许是现在每天和植物与土壤打交道,摘到一把野花,或者认识了一棵新的植物可以让她快乐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已经习惯了晨鸟夜蛙、香草植物为伴的村里生活,腰腰决定继续住在村子里。“虽然在村里生活和工作有90%的辛苦和10%的乐趣。但这10%的诗与远方是质的飞跃,让我心甘情愿做90%的付出。生活的维度被拓宽后,可以探索生命的更多可能性。”

Q :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切换带给你最大的改变?

A:多样。眼界不再局限于眼前的生存,而是更多关注内心的真实,追求属于自己的“远方”。

居庙堂之高也好,处江湖之远也罢,遵循内心,在平凡生活中活得热烈或许足够。“我们每个人都满心欢喜,意识到正把所有乱七八糟的事情抛在身后,行使时间的唯一崇高使命——前行。”

看完这些在乡村生活的年轻人,你想选择怎样的生活?去哪里走走看看?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份时髦商店好礼哦!

新媒体编辑 | 秦楚 设计 | Yuun

图片提供 | 小小、陈知音、遇水君、腰腰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