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小建中汤。

在我眼中,它是一张不得了的方子。我们的祖先,乃至祖先的祖先,可能都受过它的恩泽。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将近两千年前的汉朝末年。

那时候,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老百姓的生活困顿,吃不饱也穿不暖。

这时候,身为医家的张仲景,就发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

很多老百姓,肚子疼,有时候疼,有时候缓解。疼起来,就想用手来按。天气越是凉,疼得越厉害。

有的人,一边肚子疼,一边心悸心慌,面色不好。还有的人,一边肚子疼,一边手足烦热、口燥咽干。

而他们的舌头,往往是舌淡苔白,脉象弦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张仲景,不得不去深深地思索。

最后,他抬头看看天,又看看患者家中,那些破破烂烂,总也装不满的饭碗,忽然之间想到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一个夜里,于青灯之下,他写下了一张方子。换算成今天的单位,其组成如下——

桂枝9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芍药18克,生姜9克,胶饴30克。

所有这些,先是水煎取药汁,然后加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分两次温服。

写完,张仲景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深邃而慈祥。

这方子,好用吗?

答案是,好用。而且,特别好用。

很多患者,在用了这方子以后,很快感觉到疼痛缓解、腹中温暖,别提多舒服了。

往事越千年。一转眼,1800多年过去了。

张仲景在青灯古卷中记载的方子,被后人无比尊崇地继承了下来,成为中医方剂学教科书里,必须大书特书的方子。

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大名鼎鼎的小建中汤。

那么,这小建中汤,到底有什么能耐?它又是如何在将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泽被国人的呢?

其实,这个小建中汤,就是在治疗脾胃虚弱。

你看此方诞生的时代背景,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饭碗,一年四季也填不平。再加上生产力低下、天寒地冻,你说,老百姓的脾胃,能好吗?

脾胃虚弱,第一个反应,就是有寒啊。脾胃阳气不足,所以虚寒内盛。有寒,所以大家都喜欢用手捂着肚子。那是在借用可怜的体温,来抵御寒邪。

脾胃虚弱,第二个反应,就是疼。脾胃属土,肝属木。脾土不足,则肝木来乘。所以,患者会腹痛,一阵一阵地痛。而且,这个痛,是隐痛,是拘急痛。

此外,由于患者脾胃虚寒,气血津液也生化不足,所以患者肌体失养。有的人,心悸心慌、面色不好。有的人,手足烦热、口燥咽干。这些,都是失养的表现啊。

这个时候怎么办?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恢复脾胃生化气血津液之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切,被张仲景看透了。他用自己非凡的洞察力,以及对药性的深刻理解,把解决的方案,写进了小建中汤方里——

桂枝9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芍药18克,生姜9克,胶饴30克。

这里头,胶饴为君,缓急止痛。芍药配甘草,同样起到缓急止痛之功。桂枝、甘草,辛甘化阳,温补阳气。生姜,温固脾胃之阳,散寒邪。大枣配合甘草,健脾养血。

这里头,芍药用量较大,起到缓解疼痛之效。

如此,患者脾虚得补,中阳得复,寒邪得散,腹痛得缓,他的问题就解决了。

适合此方的人,其实就属中焦虚寒、肝脾不调、阴阳不和之证。典型表现,以腹痛拘急、喜温喜按、舌淡、脉弦细。

现代中医临床,不少慢性胃炎、胃溃疡、血管神经性腹痛等疾病的患者,可以用到它。

当然,此方如果活用开来,能做到的事儿还有不少。

我给你说个例子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65岁。

什么毛病呢?就是心悸气短、总是头晕目眩。

她到医院去检查,结果被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

可是,无论这个患者怎么一丝不苟地用药,效果都是不好。

最后,无奈之下,她转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迟、舌苔白滑、舌质淡、腹痛隐隐,总想用手去按。另外,她还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四肢不温热。一旦头晕起来,站都站不住。心里头,经常慌乱一阵,惊悸怔忡。

仔细询问,她的大便还偏干。

由于之前的治疗无效,此患者心中沮丧,觉得自己可能真的已经无药可医。

看到这些,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桂枝9克,白芍10克,饴糖(烊化兑服)30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石菖蒲10克,干姜10克,白术10克,丹参20克,牡蛎20克,泽泻20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

所有这些,每日一剂,水煎分服2次。

结果咋样?患者服用5剂以后,诸症大大减轻。后用此方加减调治2个多月,患者诸症悉平,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你看看,这多神奇。

怎么回事?你仔细瞅这方子,包含桂枝、白芍、饴糖、甘草、大枣,饴糖用量大。你看,这不就是小建中汤吗?只不过,生姜,换成了干姜。

为啥这么用?因为医家透过患者看似复杂的症候,敏锐地发现了小建中汤的应用指标啊!脉象沉弱、舌淡苔白滑,腹中疼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这难道不是脾胃中焦虚寒、土虚木乘吗?

也是由于脾胃虚寒,所以患者气血精微生化不足,她当然就容易心悸心慌、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啊。阴津生化不足,她就大便干燥。脾胃无法鼓舞升腾清阳之气,身体只好自己来升高血压,好让重要的脏器得到基本的供应。于是,她就高血压。

所以,解决这一切矛盾的根本,就在于温补脾胃,化解中焦虚寒、肝脾失调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就用小建中汤来打底子。

在这个基础上,用党参、黄芪增加健脾之效,用丹参活血化瘀,通利心脏血脉,用石菖蒲开窍化湿,用泽泻利浊,去除脾胃虚寒所致湿邪(患者舌苔白滑,主有湿)。再用牡蛎重镇熄风,改善头晕迷糊的问题。

如此,大功告成。

你看,这就是用小建中汤,治疗现代人高血压、脾胃虚寒、隐隐腹痛的例子。你说这方子,是不是宝贝,值得世代相传呢?

总之,小建中汤,是中医补脾虚的千古祖方。它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有恩情。它虽然平淡无奇,但是在浓浓的汤汁中,却饱含了祖先对我们的牵挂,以及无尽的中医智慧。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后人,好好体会啊。

小建中汤的作用,还有很多。

小建中汤的故事,还有不少。

今天,文老师就暂时给你说这么多吧。你要是感兴趣,就去多学习和阅读相关的医案。你越是研究,就越能感受到,这源于两千年前的脉脉温情,是多么地珍贵。

全文完。我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