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切料的涨跌,往往就看能开出几条手镯。可手镯对玉料的要求却非常苛刻,脏棉不能有,黑点要避开,水线也是能躲则躲,更不要说绺裂石纹了。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只手镯就是一只原本可能成为残品,却最终在雕刻师手中涅槃重生的和田籽料镂雕“竹枝”福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材质:新疆和田籽料

重量:44.69g

尺寸:57.5圈口,约11mm条宽

这只手镯的材质是大开门的新疆和田籽料,而且是籽料中非常难得的三高料。整体白度在一级以上,密度表现也极好,过灯不见结构,温润柔和,高细高油,有极强的脂粉感,给人感觉非常温和、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件藏品的结构和细度,我用手电筒给了一个侧光。

我们可以看到,手镯的内部结构非常紧密,几乎看不到点状或絮状的矿物结构。可见这件手镯的玉料确实是非常的细腻老熟,所以才会表现得这样温润和细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镯面上留有的天然毛孔也证明了这一点,原籽毛孔细腻自然,表面有极其细微的洒金。

一般来说,玉质越紧密,河水冲刷后形成的毛孔就会越细腻,这与人工制造的喷砂毛孔完全不同。图片上可能不能直观感受,但是上手的感觉却一目了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到这里有人就会有疑问了,这样完美的玉料为什么不直接出光面的素镯?毕竟这两年手镯的市场价格翻了又翻,素镯工艺简单,受众群体大,能够快速变现不是更好吗?

事实上,这只玉料品质近乎完美的手镯,在制作之初就差点胎死腹中。原籽开料切片,画完手镯位后就是切料,可当切出镯型时,却意外发现了一根纵穿镯体的暗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开料中这种情况非常常见,料主一般都会选择改成牌子或者把件,通过巧雕避开暗绺。

但可能是因为这块籽料的品质太过完美,亦或是有幸遇到了一位真正爱玉、懂玉的雕刻师,这件原本可能不复存在的玉镯最终以另一种方式重见天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块品质极高的手镯料,在雕刻师别具匠心的设计下变成了一件

风格独特的镂雕作品。雕刻师以竹节造型为灵感,非常形象地设计出了一根弯折的竹枝,竹叶、竹节惟妙惟肖、生动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原本可能毁了这只手镯的纵绺,也被巧妙利用,变成了一段分开的竹枝。提升画面灵动感的同时,也使佩戴效果更加飘逸轻盈,从而将这件手镯的设计感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说求全则毁,这件手镯如果没有遇到这样一位独具匠心的雕刻师,可能早已不复存在。这其中的怜惜与热爱、眼界与胸怀,都让我们为之感慨。

玉得其主,何其幸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上手镯千千万,这只镂雕“竹枝”福镯却独一无二。一线之间,动一心念,从此便拥有了一片更广大的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是否也曾遇到过独具匠心,化腐朽为神奇的藏品呢?欢迎各位藏友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感谢您的转发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