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
大藏经 课程是根据 闲者知无涯老师 在“吴语东流”个人号上的音频课程整理而成,文字底稿由群主【安端】提供。
文字校对由群主【安端】组织群友——恒审、蓝艳、贤墨、王泽峰、张晃晃、纬、朱珠、不著、海阔天空、双林居士、云水遥、方荟蕾、梁梁、芦苇、EDWARD倾情参与。
上一课,我们讲——《大藏经》自北宋末年,《崇宁藏》创刻梵夹装以来,因其“理事相合”,符合《大藏经》法宝崇拜的意义,就成为了《大藏经》装帧的定式,一直延续到最后一部《大藏经》——清·乾隆《龙藏》。唯一的例外,是——明朝末年,浙江径山寺修的《嘉兴藏》。
梵夹装的《大藏经》和方册本的《大藏经》,就是……那种经折打开的《大藏经》和图书模式打开的《大藏经》,在表面上是装帧形式的区别,它们的争论,背后隐藏的是理念与态度的冲突——法,应该崇拜!那应不应该读?梵夹装既然用于供奉,那我们日常读什么?这个理念上的冲突,就是后来方册本《嘉兴藏》创刻的根本原因。
在明朝末年,有四大高僧,创刻《嘉兴藏》的就是其中之一的紫柏·真可【达观真可(1543~1603)】。在《紫柏老人集》【《紫柏尊者全集》,三十卷;系紫柏尊者著述之集成。收在《万续藏》第一二六册、一二七册,《禅宗全书》第五十册】里,收有一篇“刻藏缘起文”,在“刻藏缘起文”里,紫柏·真可说了我们要刻“方册本大藏经”的理由,他说——(使)梵筴虽尊重而不解其意,则尊之何益,(使)方册虽不尊重,但价轻易造,流之必溥……故易梵筴为方册【《紫柏尊者全集》 第十三卷 原文:開公曰。易梵筴為方冊。則不尊重。無乃不可乎。予破之曰。金玉尊重。則不可以資生。米麥雖不如金玉之尊重。然可以養生。使梵筴雖尊重。而不解其意。則尊之何益。使方冊雖不尊重。以價輕易造。流之必溥。于普萬普之中。豈無一二人解其義趣者乎。我又聞之。我法如塗毒鼓。於眾人中擊之發聲。無論有心無心。聞之者。命根皆斷。若然者。不惟尊重供養者。有大功德。即毀之謗之之徒。終必獲益。且娑婆度生。以折門為先。攝門次之。縱使輕賤方冊之輩。先墮地獄。受大極苦。苦則反本。反本即知墜地獄之因。知因則改過。改過則易輕賤為尊重。是以攝之不可則折之。以折之之故。則見有地獄。既見地獄。則痛想天堂矣。由信天堂而信佛。故尊重與輕賤。乃翻手覆手耳。老漢但願一切眾生。輕賤佛法墮地獄中。因地獄苦發菩提心。若然者。易梵筴為方冊。則廣長舌相。猶殊勝萬萬倍矣】。
这理由说得很清楚,它是个经济原因——梵筴呢,很贵重!但是,如果你不理解“佛说”的真意,它贵重对你又有什么帮助呢?这个方册本图书,那肯定不贵重啊,就印刷出来的,对吧!但是,它便宜啊……“价轻易造”——价格便宜又方便印刷;那“流之必溥”,就是——流传得必然广!所以,要“易梵筴为方册”——我们就不用梵筴了!我们要用方册
紫柏老人的这句“易梵筴为方册”,在大藏经学史上,以前一直被定为——中国“方册本大藏经”之始!你看,我们今天,其实所有人看到的都是“方册本大藏经”,就跟图书一样、跟词典一样——拿来一打开,都是方册本的。它什么时候开始的?在这个……经史上,就是以紫柏·真可的这句。
其实,在他创刻“方册本大藏经”之前五百年,《契丹藏》就已经打开了中国佛教“方册本大藏经”的先河!只不过紫柏老人,他自己也不知道,对吧……后世都不知道!如果不是1986年,我们发现了这个史实——在丰润县发现了“方册本契丹藏”这个史实,那么,这个事实啊,就将湮没于历史一千年……就是,在湮没于历史一千年之后,我们才终于知道,其实……哦,在明末之前五百年,中国已经刻过方册本的佛经了!但我们一直以为是明末,其实,北宋的时候就刻了。
那么,我们两次发现的——应县木塔里的,和丰润县天宫寺的,他们的这个《契丹藏》都是残卷,十几本儿……整个《契丹藏》的完整规模应该有多大呢?对吧……我们只有残卷,我们能不能推断一下它的规模?能!
《契丹藏》的完整规模是——五千七百九十卷,五百七十九帙!就是——五千七百九十本儿经,十本一包,五百七十九帙……有零有整。
我们不是一直讲——从来没有见过完整的《契丹藏》嘛!对吧——海内无存……现在,总算“存”了!存了几个残卷。刚存了几个残卷,你又说:我们能准确地知道——它有多大!你是怎么判断的呢?而且是有零有整地判断出来的呢?对!因为有史料。
在《契丹藏》经版的印刷地,留有碑文记载,对吧……你这个《契丹藏》,你肯定是在那个木板儿上印出来的!你在哪儿刻的?我们不能把握,但是在哪儿印的?我们肯定知道。为什么?因为,印刷这个地方儿啊,它留有一个碑,记录这个印刷了!
这个碑在哪儿呢?就是……印刷《契丹藏》的这个地方在哪儿呢?这个地方北京人都很熟!就是——西山大觉寺。对吧……西郊有一个大觉寺,叫——北安河乡西山大觉寺路九号儿。
大觉寺呢,是缓缓地依山而建的。在它最后,半山坡儿那个地方,有一白色佛塔,旁边还有一池子;在塔的西侧呢,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石碑……不远处;这个碑不大,就一米多高,但是,它那字儿不少!就是……碑这么小,字儿这么多的,也挺少见的啊……碑不大,字儿不少,它光正面就刻了上千字。
碑文主要记述的是大觉寺的风景秀丽,这碑传的时间很……很多年啦,好几百年了!但是,在它的最后,有一段很关键的话!最后这段话写的是——阳台山……阳台山者,蓟壤之名峰……就是,现在大觉寺这个山啊,以前叫:阳台山。“蓟壤之名峰”——“蓟”啊,是北京的一个古称,就是……天津那个蓟县。北京这块地儿,古代都叫“蓟”……叫“蓟壤之名峰”……我们这块儿地方的有名的峰。【《阳台山清水院藏经记》石碑记载:阳台山者,蓟壤之名峰。清水院者,幽都之胜概。跨燕然而独颖,侔东林而秀出。那罗窟邃,韫性珠以无类。兜率泉清,濯惑尘而不染。山之名,伟诸前古。院之兴,止於近代。虽竹室华堂而卓尔,而琅函宝藏以蔑如。将构胜缘,旋逢信士,今优婆塞南阳邓公从贵,善根生得……净行日严……咸雍四年三月四日,舍钱三十万葺诸僧舍宅……又五十万及募同志助办印大藏经凡五百七十九帙,创内外藏而龛措之】
“清水院者,幽都之胜概”——大觉寺,以前叫清水苑;“幽都”——幽燕之地嘛,也是北京……“幽都之胜概”。
“山之名传(伟)诸前古;院之兴止於近代”——这山个名字以前就有,但是清水院兴起,只是近代的事情。为什么呢——将构胜缘,旋逢信士,今优婆塞南阳邓公从贵,善根生得……净行日严……咸雍四年三月……舍钱三十万葺诸僧舍……又五十万募同志……印大藏经凡五百七十九帙,创内外藏而龛措之。
这个清水院为什么兴了呢?因为……欸!机缘好——恰逢“胜缘”,又得“信士”。这个“信士”是谁呢?优婆塞!就这个居士——南阳的邓公从贵。这个南阳邓从贵啊,肯定是个有钱人,对吧!而且“善根生得……净行日严”。
他在咸雍四年,就是公元1068年的三月,先“舍钱三十万”,就是……“葺诸僧舍”……“舍钱三十万”呢,就是先把这个清水院这寺庙给修了;又舍钱“五十万募同志”……哎,那时候也叫“同志”啊,就……干一件事情的,共同的志向,叫“同志”……“募同志……印大藏经”。
他印的什么《大藏经》呢?印的就是这部《契丹藏》。所以,这个数儿给你写得特别准——凡五百七十九帙。呐!一帙十本儿,那可不就是五千七百九十卷嘛。
“创内外藏而龛笼(措)之”,什么叫“创内外藏而龛笼(措)之”呢?就是……这位邓大居士,他是什么?他先舍钱三十万修了大觉寺,当时叫清水院;又舍钱五十万印了《大藏经》——凡五百七十九帙。这种捐法儿,就叫作“内外藏”……叫——创内外藏。
捐外藏,是指修庙,对吧!佛、法、僧嘛,你要修庙!你修了庙,你才里头有佛;修了庙,你这里才有僧,对吧!这叫“捐外藏”。
那,光有庙哪行啊?对吧!佛、法、僧三宝,你修完庙……佛有了,僧有了……佛法呢?所以,要捐内藏。什么叫内藏?就是《大藏经》!就是……你修一个庙,如果里头没有《大藏经》,这叫——只捐了外藏……只创“外藏”无“内藏”。所以,这邓大居士叫“创内外藏而龛笼(措)之”。
那,这里就记述了《契丹藏》的完整规模,对吧——五百七十九帙……舍五十万钱,印了一套《大藏经》,五百七十九帙。他得有版才能印啊!所以说明——当时的版,就在大觉寺。
我们前面讲过,吕澂老师说的是——山西大同大华严寺的碑文里记录的《契丹藏》,那个碑文是金朝刻的,那个碑叫:大金国西京大华严寺(重)修薄伽藏经(教)记【全名:《大金国西京大华严寺重修薄伽藏教记》】……因为薄伽梵啊,是佛的另一个名字,所以“薄伽藏”就是佛藏。嗯……薄伽(音:茄)?……薄伽(音:加)?……嗯,就那么回事儿吧……
碑文里提到的这个大华严寺,直到金朝,还收藏着辽代的“大藏”——“复加校正”。碑文里说的很清楚——“通制为五百七十九帙”。那这事儿就对上了,对吧!吕澂先生说的这个……大华严寺的碑文,里头就记着《契丹藏》五百七十九帙。现在,我们在它的印刷地——北京西山大觉寺,碑文里也写的这个规模——五百七十九帙……这不就对上了嘛!
所以,我们就有零有整地知道《契丹藏》的体积,就是……它的规模有多大。
【资料】
【全辽文 卷八 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咸雍四年 沙门志 延)】
阳台山者。蓟壤之名峰。清水院者。幽都之胜概。跨燕然而独颖。侔东林而秀出。那罗窟邃。韫性珠以无类。兜率泉清。濯惑尘而不染。(《文存》无以上三十二字。)山之名。传诸前古。院之兴。止於近代。虽竹室华堂。而卓尔而琅函宝藏以蔑如。(《文存》无以上十六字。)将构胜缘。旋逢信士。今优婆塞南阳邓公从贵。善根生得。幼龄早事於熏修。(《文存》无以上七字。)净行日严。施度恒治於勒惜。(《文存》无以上七字)。咸雍四年三月四日。(《文存》无四日二字。)舍钱三十万。葺诸僧舍宅。厥道人是念。界狱将逃。非教门而莫出。法轮斯转。趣觉路以何遥。乃缶舍所资。又五十万。(《文存》无以上四十字。)及募同志助办(《文存》无助办二字。)印大藏经。凡五百七十九帙。创内外藏而龛措之。原其意也。觊释氏那尼常转。读而增慧。俗流士女。时顶戴而请福。大士弘济。有如此者。(《文存》无以上三十三字。)蒇事既周。求为之记。聊叙胜因。俾信来裔。非衒公之能。故辞为愧。时(《文存》无以上十字。)咸雍四年岁次戊申三月癸酉朔四日丙子日巽时(《文存》无以上三字。)记。(拓本)。
【契丹大藏经略考】
现代佛学
吕澄
山西大同大华严寺有契丹‘薄伽教藏’遗构,乃契丹重熙年间所建以庋新刻藏经者。金天眷初,补葺经本,至大定二年方讫,云中段子卿撰碑记其事,(注一)略曰:
‘……异哉佛之教化若此以大兴,教之简牍亦从而浸广,故纂成门类,印造颁宣,派而别之,则有大小权实顿渐偏圆显密之类分焉。遂使都城郡郭山方兰若,凡有僧尼佛像之所,往往聚而藏之,以其广大悉备,故谓之教藏。至大唐咸通间,沙门从梵者,集成‘经源录’以记叙之。其卷帙品目首末次第,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可使后人易为签阅尔。及有辽重熙间,复加校正,通制为五百七十九帙,则有太保大师入藏录具载云云。今此大华严寺往昔以来亦有此教典矣。至保大末年,伏遇本朝大开正统,天兵一鼓,都城四陷,殿阁楼观俄而灰之,唯斋堂厨库宝塔经藏洎守司徒大师影堂存焉。至天眷三年闰六月间,则有众中之尊者僧录通悟大师……洎首座义普上座德祚等,因游历于遗址之间,……礼于药师佛坛,乃睹其薄伽教藏,金碧严丽,焕乎如新,唯其教本错杂而不完,考其编目遗失者过半。遂潜运于悲心,庶重兴于素教。将弃其遗本,愍家之旧物;拟补以新经,虑字之讹错。抽绎再三,皆不若择其一同者补而全之。俄而具以其事言于当寺沙门惠志省涓德严三人焉。……然后遍历乎各州城邑乡村岩谷之间,验其缺目,从而采之,或成帙者,或成卷者,有听赎者,有奉施者。朝寻暮阅,曾不惮其劳;日就月将,益渐盈其数。岁历三周,迄今方就。其卷轴式样新旧不殊,字号诠题后先如一,此不亦艰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