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自强

去年,青岛审结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5363件;植物新品种、技术秘密等疑难复杂技术类案件增长迅猛;去年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受理案件总标的额近63亿元,最高标的额达1个亿。4月24日,青岛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知识产权工作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青岛市辖区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5253件,审结5363件。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受理各类案件1696件,审结1497件,其中技术类案件受理853件,审结755件。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案件数量持续高位运行,跨域案件增长迅猛。2021年青岛市辖区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增长38.3%,青岛知产法庭受理案件数量增长5.8%,跨域案件增长65.6%。二是涉及技术领域的案件不断增加,案件难度逐年加大。专利、植物新品种、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等疑难复杂技术类案件增长迅猛,涉及生物基因、手机通讯、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新领域的案件给审判带来全新挑战,技术事实查明难度加大,对法官审判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案件标的额不断增加,权利人维权期待值不断提升。2021年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受理案件总标的额近63亿元,最高标的额达1个亿。四是涉及大型跨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增加,部分案件主动选择青岛作为纠纷解决地。受理涉外、涉港澳台案件214件,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到青岛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在全省首创“智能3D证据管理系统”。该系统运用3D扫描建模技术对实物证据进行3D建模,形成高清三维展示模型,有效解决知识产权审判中证据固定难、管理难、移送难的问题,为法官查明事实和当事人诉讼提供了便利。

加强跨域协作,提升半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水平。打造胶东半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新格局,实现跨域巡回审判“全覆盖”。开展巡回审判及跨域证据保全、技术勘验71次,为跨域地区当事人提供便利。赴各跨域地区为人民调解员专题授课,委托调解。

深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提升技术类案件审判质效。41名技术专家担任陪审员,深入参与案件庭审、现场勘验等诉讼活动,协助法官准确理解和高效查明案件的专业技术问题,将专家在技术类案件审理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推进“青知”品牌化建设,发挥知产法庭示范性作用。发布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涉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白皮书和典型案例,在线举办“知识产权赋能企业发展”等专题讲座,受众15000余人。通过“青知讲堂”系列讲座、庭审进校园、知识产权论坛及研讨会主题发言等活动,不断提升“青知”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