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姜子牙,你可能会马上联想到一部神话剧《封神榜》,大多数人了解到姜子牙都出于《封神榜》当中姜子牙的形象。姜子牙少年时期曾在昆仑区拜师学艺,后来下山辅佐周文王。并且辅佐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西周。

姜子牙的功劳是极大的,但似乎在此之后并未听过姜子牙的任何传说,姜子牙之后和周武王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两个人真的一直就是非常和谐的君主关系吗?后来是姜子牙为何又离开了都城。去了镐京,这期间是否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影视剧与历史

《封神榜》对大多数人来说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很多人都对影视剧当中的姜子牙有着深刻的印象,八十几岁的时候下昆仑虚在江边垂钓,遇到了周文王,此时的姜子牙虽然本领高强,但却还是一个刚刚出道的新人,但周文王对他却十分依赖,请到身边做了太师。

最后周武王还是在姜子牙的帮助下完成的牧野之战,打败了商纣王,并且建立起了西周一个新的国家,新的时代开启了。而姜子牙本身也会奇门遁术,能掐会算在最后众神仙被封神也是由姜子牙来执行的,唯一有所遗憾的就是他本人没有在封神之列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影视作品当中带给我们的姜子牙的最初印象,可以说姜子牙是一个有智慧的老者,但历史当中的姜子牙又是怎样的呢?历史当中的姜子牙的确也是一位能掐会算、腹有谋略的谋臣,帮助周武王战胜了商纣王。

而且周武王还给了姜子牙一块自己的封地称为齐国,人们也跟姜子牙一同姓姜氏。这对一个人来说可能是事业的最高峰了,几乎没有哪一个普通平民能够一步登天成为诸侯,并且拥有自己的封地。但事实上君主和功臣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道周五王就允许姜子牙越来越大的势力存在吗?这一点在司马迁的史记当中确实没有给过多的描写,但是从西周第二位君主的辅佐亲友们来看,便可知晓周武王对姜子牙也存在忌惮之心的。

二、离开镐京

周武王将都城定在镐京,在镐京附近被分封的藩王,后来都成了第二任西周后主的辅佐大臣,最出名的便是摄政亲王周公旦。这里面唯独不见姜子牙的身影。而第二任君主姬诵还和姜子牙有着微妙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初周文王将姜子牙请到自己身边时,把姜子牙封为太师,相当于后来的宰相,地位已经非常尊贵,等到了周武王继位时又尊姜子牙为“尚父”,这个称呼并不是一般人都能得到的,“尚父”相当于楚汉时期范曾和项羽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相当于自己第二任父亲一般,可以说是十分亲近的。另外为了更好的拉进和姜子牙之间的关系,周武王还废掉了自己之前的正妻,取了姜子牙的女儿,姜子牙的女儿也非常的争气,给周武王生了个儿子,这便是后周的第二任少主姬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姜子牙不仅是国丈,还成了未来君王的外公,而周武王去世前姬诵还比较弱小,需要一位贤能的人来辅佐,这时候的最佳人选恐怕要落到姜子牙身上,但此时此刻姜子牙却并不在镐京,而是选择了离开,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其中的原因想来也不那么简单。

而此时辅佐的重任落到了周武王的兄弟,周公旦身上。事实证明,周公旦也是一位贤能的辅佐姬诵成为一名好的君主的臣子。周公旦恪守本分和君臣之礼,一直也没有越权。但是问题又来了,难道姜子牙就不能够胜任这个位置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可能就涉及到了古代帝王与臣子之间不可避免的问题,为了这个问题汉武帝还采用了一个政策,留子去母。凡是君王最害怕的便是外戚干政的,此时幼主年幼大多数的政权都掌握在外戚的手里,皇帝最害怕的便是外戚干政。

事实证明,外戚干政往往朝廷都会动荡,汉朝末年便是这样,所以才有了三国之乱。周武王也有担忧,因此,姜子牙并没有留在镐京这个政权核心的地方,而是选择了去自己的封地齐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这种事情是时有发生的,臣子的功劳过大,君主都是有所忌惮的,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刘邦诛杀了的韩信等人,虽然韩信并不是刘邦亲手所杀,但这却恰巧迎合了刘邦的心思,历朝历代其实都是如此,就好像是注定的命运,少有人能避开。

三、总结

明朝的朱元璋也是如此,建国之后便诛杀了大批功臣。姜子牙能够安然的度过晚年,也算是个很好的命运了,而他的第七代后人却并不能如姜子牙一般安然平稳的度过一生,而是被西周的皇帝迫害致死,没能善终,对比起来,姜子牙的命运还是很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神演义》当中的姜子牙无所不能,上天入地,位列仙班、能掐会算,知前后500年的事情,在他身上有很多标签。但即便如仙一般的姜子牙也不能够摆脱君主帝王对自己的猜忌和怀疑,能够安然的去到自己的封地,留下这样一片沃土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便是姜子牙的后代传承下来的。姜姓这个姓氏也是跟随姜子牙继承过来的,恐怕古代的贤臣当中,没有哪一个人能再如姜子牙一般辉煌,即便是有“飞鸟尽,良弓藏”的命运无法摆脱,但他的事迹足够后人传,他创建的齐国也延续了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