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4月25日19时13分,成都画院专职画家,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成都画院原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理事、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叶瑞琨因病逝世,享年68岁。

当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梁时民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语气沉重地说:“叶瑞琨先生的去世是我们四川美术界的一个重大的损失。”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姚叶红则透露,15年前叶瑞琨就检查出罹患淋巴癌,可他一直都很乐观,很多人根本都不知道他是癌症患者。姚叶红说:“叶瑞琨先生是一个多月前入院治疗的,昨天我去医院看他,人就已经是昏迷状态了。如此一位优秀的艺术家这么早地离开我们,让人感到非常痛心。”

1954年,叶瑞琨生于四川成都,1972年拜岑学恭先生为师学习绘画,1986年进入成都画院任专职画家。2008-2014年任成都画院副院长、成都画院美展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理事、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成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2013-2017年任四川省高级职称(艺术类)评审委员会委员。

作为四川本土画坛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叶瑞琨从中国传统国画中自我汲取、更新,以开放而非传统保守封闭的姿态,将自己对文化的思考与当下的时代所结合,或摒弃、或吸收,这些最终都呈现在其四十余年的艺术探索中。他在长年累月中锤炼出了老练的笔墨,亦不断生出水墨新意,其追求的思想自由与诗意生活既是个体的诉求,也是对当下文化现状,乃至社会问题的回应。

很多观众在欣赏叶瑞琨画作时都会感到浓烈的“书卷气息”,无论写意还是工笔,无论水墨还是金碧,这位画家几乎每幅都用心题跋与作记,或以楷书、或以行书、或以篆书,书风碑帖相济、隽秀朴拙,美不胜收;自题诗文时而哲思,时而抒情,时而论画,时而叙事,或以朱笔句读、或以红线圈点,文画相生,画意诗情,妙不可言。诗书画三绝合一、相互竞胜,诗性文心扑面而来。

叶瑞琨善画山水画,而他笔下的“金碧山水”更是一绝。2018年,封面新闻记者曾在成都一家艺术机构采访过叶瑞琨的金碧山水画展,他笔下的金碧山水的华丽与磅礴惊艳了现场观众,当时参展的九件作品,有两件尺幅阔壮的作品和苏轼有关:《前赤壁游》、《后赤壁游》。还有两件主题作品《桃花源》、《渊明诗意》是向陶渊明致敬。

金碧山水画虽然自古有之,但叶瑞琨的创作并不是唐人画的金碧形式,而更具文化性、文人气与现代感。叶瑞琨的金碧山水,没有时序,不在客体,春山夏云秋树冬雪,都融到一个画面里。这些有叶瑞琨个人风格的金碧山水画既有文化含义,也有文人画之气韵,更有用画笔描绘内心世界之技巧。在叶瑞琨看来,纯水墨与金碧山水可以并行不悖。“从哲学观念讲,就是物极必反。画到最繁复,就是最简时。金碧山水要通过无数次的涂抹、填画,逐渐达到那种单纯的高度。”

据了解,虽然罹患癌症已久,但叶瑞琨仍然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中,他用画笔对抗病魔。他每年都坚持外出写生,足迹遍及世界许多地方。写生使其保持了对自然与人文的丰富感受,正如古人所言“搜尽奇峰打草稿”,他把这些写生所得都融入到了创作之中。叶瑞琨并不是一个自然主义者,写生不是照相机式的描摹对象,而是通过笔墨与自然沟通。

在叶瑞琨的绘画中,观众也可以看到他“赤壁赋”、“东坡四韵”这样的思古之作,这些作品是其通过研读与意会古人词义,与古人交流,并神游于古人的世界。其通过与自然沟通、与当代人沟通、与古人沟通,呈现给观众一个非常广阔的世界。

四川省美协主席梁时民告诉封面新闻记者:“瑞琨先生为人低调,朴实诚恳,也是一位非常善良的艺术家。他在传统文化的探索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不但继承了传统,又创造出独特的绘画的语言。他在成都画院多年来一直为本土美术界培养了大批的优秀的青年才俊。”

梁时民认为,虽然叶瑞琨身患重病,但仍然坚持艺术的独立思想和探索,这是最令人尊重的。“叶瑞琨先生也是我们四川美协的理事,四川省中国画学会的副院长,他为中国画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所以他的去世是我们四川文艺界的一个巨大损失。在此,我深表悲痛和哀悼。希望瑞琨先生一路走好,四川的艺术家也会怀念他,我们会把他的艺术和思想传承下去,为四川的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