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又称“新儒学”,由“北宋五子”创立并发展,是在汉唐儒学的基础上,融合佛道思想而形成的一种新儒学,是对孔孟传统儒学的革新与再发展。南宋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其学术思想对中国后世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故而有“朱子学”之名。

南宋时期朱熹再传弟子蔡模编辑《近思续录》十四卷,收录朱熹语录438条,这些语录分别辑自朱熹《文集》、《语类》、《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周易本义》等。蔡模集录朱子一人之语于一书,表现出蔡模对朱熹有一种独有的崇敬与爱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模《近思续录》的价值,在当代仍具有研究意义,一是因为其内容是宋元明清乃至当下我们进一步学习朱熹著述的门径,二是其编纂体例在后世产生了久远影响,似可谓《近思录》仿编类文献的源头。

朱熹、吕祖谦所辑《近思录》荟萃北宋四子的学术思想之精华,结构体例完备,乃理学经典读本。蔡模仿照《近思录》编就的《近思续录》,“是书虽约,然首明道之大体,以示之端,继言为学之要、修己治人之方,终则辨别邪异,统论圣贤,以一其向。使学者得此而潜玩焉,触类引伸,豁然贯通,循夫择善固执之理,裕夫明体达用之功,则于朱子之广大闳博者,亦可得其门而入矣。”

《近思录》之后,虽然朱熹同时期的学者刘清之编有《续近思录》,然此书不存。此后效仿《近思录》编纂目的、体例编纂的仿编本,首推蔡模《近思续录》,且此书现存有元刻本、清康熙二十八年刻本、光绪三十一年刻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蔡模此书的研究有助于探明南宋至清末《近思录》众多仿编本的渊源,可探讨蔡模此举对东亚《近思录》仿编类文本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而阐明“觉轩之述,其有功于朱子,并有功于圣学”的所在。

关于《近思录》的整理与研究,历史上绵延不断。近几十年来在大陆、台湾兴起了一股热潮,诸如陈荣捷《近思录详注集评》、朱高正《近思录通解》、林明贤《〈近思录〉思想研究》、姜锡东《〈近思录〉研究》、程水龙《〈近思录〉集校集注集评》等。而关于蔡模《近思续录》的研究,却显得不足,缺乏专门的研究。历史上对于蔡模此书,曾有不少藏家著录过,

南宋蔡模编辑的《近思续录》是续编类文本中现存最早的,尽管我国大陆未见有宋刻本、明刻本存世,但是至少有两家仍存有清康熙二十八年刊本,为清初吕留良天盖楼藏板。关于此刻本,程水龙老师在其著述《〈近思录〉版本与传播研究》、《理学在浙江的传播》作过简述,而且在其参与的国家重大招标项目一一《朱子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中,专门对蔡模《近思续录》作过校点整理。可是,这还不是对该书内容、体例、学术思想等所作的深入细致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对蔡模《近思续录》的专门研究,而蔡模的学术思想与《近思续录》的内容、编纂却是研究朱子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故有必要进行专门研究,以便探讨蔡模与朱子学、《近思续录》与《近思录》、此书编纂与后世仿编本等之间的关系,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去阐明朱子学在南宋的积极影响、蔡模仿编之举对后世《近思录》仿编类文本的示范效应、在东亚朱子学传播历程中的价值。

从知人论事的角度来进行蔡模学术思想探源,分别对蔡模及其家族与朱熹的师生关系进行梳理,蔡模的学术思想与北宋四子、朱子学之间的学术渊源进行梳理。

从古文献版本的角度对现存的《近思续录》版本进行考订,简析这些版本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流布情况,同时陈述蔡模此书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传播概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模《近思续录》语录来源

随着宋代刻书业发展,朱子学派借助刻书业出版了大量学术儒家经典,例如,“‘四书’系列就有《四书集解》、《四书或问》、《四书集注》;《诗集》系列有《诗集解》、《诗集传》;《易经》系列有《周易本义》、《易学启蒙》;《书经》系列有《书集传》;《礼经》系列有《朱子家礼》、《古今家祭礼》、《仪礼经传通解》等,其内容全面而系统”以上可见朱子学派刻书内容广泛而系统,而蔡模家学著述代代相传,七百余年间距今可考有48书。笔者考证,蔡模祖父蔡元定有过书目的邮寄往来,从朱子《答蔡季通》中可见

朱熹与蔡元定间的通信可证,朱熹有很多书本修订稿邮寄给了蔡元定,依照蔡氏家族的为学传统,蔡模手中似会有所珍藏,那么蔡模所做《续录》中依照的多数应为朱熹原本。

在蔡模逝世(1246年)前,有四位人士陆续编纂收录朱熹语录,那么蔡模有可能在辑录《续录》过程中参考过其中三人的刻本,但在1245年由王泌编录的《婺录》因时间距离蔡模离世仅一年之差,而蔡模一生不仅只有《续录》一本著作,故蔡模那时应不会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因这三家收录朱熹语录受地域及门户的限制,数量不多,所以笔者选取朱杰人先生的《朱子全书》作为比较本,举例对比蔡模所选语录出处。例如:《续录》中卷二及卷三多出自于朱熹对于《四书》的集注,在蔡模行文的举例中,则多选取朱熹对于《诗经》的集注和《周礼》集注。

这条语录占据卷十二一半字数的篇幅,但蔡模仅在此卷选取这样一例,从内容上看,这个例子是《大学》中非常常见的,但蔡模将朱熹的诠释进行原文全录,在行文脉络均是朱熹的层层深入,追根溯源的分析式语言,夹叙夹议的方式阐明君子应持有戒谨之心不应有懈怠之意,涵养德行,主敬持志的为学为人态度。蔡模并未再就此问题而提及其他例文,可见其对于朱熹语录钻研之深,精挑细选的背后是蔡模的大智慧所在,其选材富有个性化,虽然通俗但寓意深刻,值得人反复研读玩味,方能解开其中原意。

若说朱熹思维世界精深复杂,而蔡模则是为其复杂的世界拉出了清晰的表格式脉络,每一卷所选录的语录并不多,但都具备小而精的特色。而且全文前后呼应,首尾相衬,在卷二“为学”中列出朱熹为初学者的推荐阅读书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书尾卷十四“总论圣贤”中以简短的语录一针见血的指出前文所推荐书目作者的主旨观点,这不仅是蔡模的取材思路,也是秉承了朱熹的为学态度,诚,敬之心,蔡模的编纂取材严格按照朱熹的哲学思维引导框架体系而构建。

虽然未对原文作改动的语录达到全书的接近百分之八十,即便是稍加改动的语录也未添加任何蔡模之观点或集注,均是还原朱熹本貌为准而采录,足以见,蔡模是以极其冷静客观的角度来编纂此书,而留给读者更多的思索空间。这也为此书的流传再版于世,后世仿编的层出不穷埋下了智慧的伏笔。

《近思续录》与朱子学的关系

以《近思续录》卷六“齐家”的二十条为例,首先笔者通过比较其每条语录出处及蔡模编纂增删子目以分析蔡模侧重朱熹齐家的哪些思想而辑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模在选取朱熹语录之时并未对语录进行过多的修饰和增删,仅是隐去一些学生的名字,和省略先生回答时候的名字,基本是按照语录的原貌所援引,但相比较朱熹庞大的哲学体系,蔡模所选取的一来比较简单,其中不涉及过多的哲学思辨理论,为涉猎其形而上的语言,而都是偏向于实践操作性强的教化之言论。

二来蔡模未做过多改动,也是为了还原朱熹语录及当时的语境,提升文本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蔡模并未增加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行文及脉络均是按照朱熹的《近思录》体例而仿编,也可以看出蔡模的本意是想还原一个通俗易懂的朱熹给初学者。

三来作为读朱熹之入门读物,蔡模取材较为生动活泼,相比较朱熹的齐家思想,蔡模仅选取夫妻之道和仪礼之门,并未涉及朱熹关于齐家的周易卦象爻辞以及其他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在南宋时期朱子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从蔡氏与朱氏两家关系渊源入手,简述了蔡模辑录此书的缘由、蔡氏家族与朱氏家族的关系、蔡模辑录此书对于南宋朱子学的影响等。文中所涉猎史籍资料较多,并不全是由我一人所考证,尤其是版本考证一部分,参考了程水龙先生的多年四处奔波辛苦而得的版本资料,其中也有查阅到存世目录,未能查阅到存世文本,故有未详细论述之缺憾。

严佐之先生曾说:“一部书串起了七百年理学史,这部书,就是朱子《近思录》”。而蔡模《近思续录》这本书是模仿朱子《近思录》编纂体例而来,补足了南宋时期无朱子专门语录著述的缺憾,同时对于南宋朱子学的后期发展影响深远,打开了后续仿编本的大门,也为后来学者对于南宋时期文本内容及体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