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报道称,“双减”之后,手抄报已成被吐槽最多的家庭作业。手抄报,相当于缩小的黑板报。半月谈记者在多地了解到,“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由于涉及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手抄报成为教师喜欢布置的作业类型。学校一般会让低年级学生在重要节日做手抄报作业,因为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所以手抄报作业以画画为主。有教师认为,手抄报可培养学生构图、上色、排版、搜集知识、概括提炼等能力,应正确认识理解这份实践性作业的意义。更多家长则吐槽已被手抄报“逼疯”,称“‘双减’以来,作业确实没有了,但多了不少手抄报的作业。要是家长不帮着弄,手抄报质量达不到要求,孩子班里的手抄报作业大都是家长代替完成的,质疑手抄报“形式主义大于教育意义”。(4月16日 中国青年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抄报由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深受师生的喜爱。学生通过制作手抄报可以了解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山川地理、文学常识、体育美育等知识,从而拓展知识面,开阔眼界,提高审美以及写作能力。此外,节日期间制作的手抄报还可以在展板上展示,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工具,体现学校的素质教育成果。然而手抄报虽好,却不可过多过滥,成为学生新的作业负担,尤其是不能将完成手抄报的时间定得太短、要求定得太高,迫使家长不得不参与其中,给家长带来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手抄报的育人功能。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办手抄报的兴趣,而不是当做作业任务布置给学生,使学生感到有压力,家长也觉得厌烦。

首先,手抄报作业要适量。“双减”虽然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学生课后还要加强锻炼、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而做手抄报是一件非常耗时费力的事情,教师若是布置的手抄报作业次数过多,就会使学生失去办手抄报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布置手抄报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采取少而精的原则,每学期做几期精品即可。

其次,教师应做好指导。教师布置手抄报作业后,不能当甩手掌柜,完全交给学生自行完成。制作手抄报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学生的认知水平、审美能力、构图能力、排版技巧有限,独自完成一份手抄报存在很多困难。因此,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好指导,提前给学生详细介绍制作手抄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扫清障碍。

最后,手抄报可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手抄报并不一定非得抄写网上和书上的文章资料,也可以抄写学生自己的习作。学生将自己的文章抄写在手抄报上,更有自豪感和荣誉感。教师可将作文教学和手抄报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分组办手抄板并粘贴在展板上,师生一起就构图、排版以及文字内容进行评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构图能力、排版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手抄报作业的形式非常好,也能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但不能滥用,必须在减量提质上下功夫才行。

作者:胡华 |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