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城市天然气基本普及,可农村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大部分的村落分散,铺设天然气管道的工程量巨大,所以大部分农村还在使用液化气。然而最近村民发现如今的液化气跟以前区别很大,尤其不耐烧,其实这么问题一直都被人们所提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1月初,新京报记者针对液化气不耐烧的情况,在安徽宿州,河南永城和夏邑等多地展开调查。很多农户及小型饭店反映炒菜锅底特别的黑。询问具体的原因得知,现在的农村不提倡烧火做饭,怕污染环境,与城市有天然气不同的是,大部分农村家庭都用液化气。但最近几年的液化气很奇怪,火不旺还黑锅底,感觉没怎么用,就没有了。前几年刚用液化气的时候,一家几口人吃饭一罐气用三个月没问题,现在同样的使用情况,用两个月都勉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带着村民的问题走访调查发现,河南夏邑县拥有120万人,县里大大小小有近30家液化气站,规模大一点的,每天能卖出10吨液化气,小一些的每天也能卖出一到两吨。一名当地的液化气站经营者估算,夏邑县每天液化气的消耗超过100吨,大多是用于居民生活。

在夏邑经营三家气站的刘须田自称,在液化气行业摸爬滚打了六七年,刚开始的时候合法经营,后来在同行的指引下,开始往液化气里掺入一种叫二甲醚的化学产品。同时他很直接地告诉记者,当地卖出的液化气都掺二甲醚,不掺得极少,他自己除了开气站,另外一个秘密的生意就是给当地其他气站送二甲醚,参与制假售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经记者多处调查发现,商贩们为了从竞争中得利,开始用降低成本的方式吸引客源。开始是减量,原装15公斤的,给装12.5公斤,然后是在利益驱使下开始了以次充好,掺一部分的二甲醚,因为二甲醚的价格每吨比液化气便宜1200元左右。成本降低,价格略微下调,既吸引了客户,又牟取了利益。一举两得的事情,行业内就争相效仿。市场上基本都是穿着石油液化气的外衣,装着掺了二甲醚的气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掺假的行为在全国市场比比皆是,甚至在很久以前就存在并被记者爆出过。以临汾为例,2012年商报网记者摸底调查数月,历经百般阻挠,最后以跟踪和扮演同行的方式,于4月25日至6月24日,历时两个月取得临汾五家的液化气样本,送到山西省质检局进行检测。质检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山西省目前没有液化气的检测设备,如果想检测可以到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进行检测,因为那里是距离太原最近的检测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将五罐液化气又驱车送到河北省,河北省质量监督检查院对二甲醚的检测是国家认可的权威机构。检测结果出来以后,让人大吃一惊,掺二甲醚最多高达83%,掺最少的是74%。经历两个月取得的液化气样本,都有不同程度的掺假,说明掺二甲醚的现象由来已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记者带着检测结果找到临汾市政公用局,该局燃气办林主任告诉记者这块不归这个部门管理,主要由质检和工商管理。同时林主任也希望记者报道出来掺假的行为,因为他们进气的时候不具备检测手段,所以也不知道气体在哪个环节掺进的二甲醚。随后记者又找到液化气的初始地-临汾国有液化石油气公司,采访中发现作为临汾公用局燃气办的侯主任竟然是液化石油气公司总经理。这就让人产生疑问,侯主任会不会利用职务之便参与掺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当记者再次进行走访调查时,由于身份已经暴露,进行得很不顺利。到液化石油气公司取样时交钱买气,钱交了被告知没气了,记者揭穿没气的事实,工作人员又说是下班充不成了。无奈记者来到市质检局反映情况,在各个部门的配合下,来石油气公司进行检查,遭到了侯主任强烈的阻挠,僵持到晚上都没有取到样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第二天记者得知液化石油气公司已经被罚款,事实证明液化气确实掺有二甲醚。随后对其他液化气公司取样调查,这次的结果显示二甲醚含量为零。

这件事也在之后的7月19日和21日,被中国黄河电视台分两次报道,标题就是“临汾揭黑---液化气狂掺二甲醚”。报道还称临汾市石油液化气公司有检测仪器和能力,但作为监管部门却对检测仪器瞒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电视台的报道和调查发现,全国各地这种掺混在行业内是“潜规则”。因为这两种气体互溶,容易掺混。冬天时压力低,烧不净,掺得会少一些,比例在5:5左右夏季掺假率可达70%以上。靠着掺假,有的气站在夏季每天获利上万元,加上监管不力,多数老板都拒绝不了这个黑心收入。但二甲醚作为可燃气体,国家允许流通,为什么不能作为液化气使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天津大学姚教授做出过解释。由于二甲醚作为化工产品,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掺入液化气后会腐蚀罐体上的胶管,时间久了容易发生泄漏,掺混二甲醚罐内加压要大一些,长期高压会造成罐体变形。不少的爆炸事故就是由此发生的。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气瓶充装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不得在民用液化气中掺入二甲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掺混二甲醚后遭腐蚀的罐体

可是2021年初新京报记者在做调查时,记者发现依旧存在液化气掺入二甲醚的情况。安徽宿州的谢女士告诉记者,她经常在家附近的粮油店买液化气,这里的价格比正规的气站便宜一些。但买回家后她发现自己贪便宜买的气特别不耐烧,以前一罐用两个多月,现在一个月不到就用完了。

根据谢女士提供的线索,记者找到这个气站,工人告诉记者站内卖的是纯液化气。记者从站里购买了气体送检,结果掺入二甲醚达到36.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宿州气站的工人在充装掺二甲醚的气

二甲醚掺假乱象得不到有效监管,致使全国因此产生的爆炸多不胜数。2019年12月3日,位于顺义区牛栏山镇的北京京日东大食品有限公司一期生产车间内发生燃气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1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429万余元。经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燃气供用单位供用了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燃气,掺加二甲醚,管道遭到腐蚀,燃气泄漏发生爆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义12.3爆炸现场

掺假的液化气直接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学会辨别,避免事故。闻味道,正常的液化气,是无色无味的,但正规的气站怕泄漏时不易觉察,会添加一点臭味剂,所以闻起来略臭。记录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以及家庭成员,正常的液化气比加了二甲醚的液化气燃烧时间要长不少。还有观看燃烧的火焰,正常的液化气火焰呈蓝色,很亮,燃烧时特别的旺,不黑锅底,掺入二甲醚的气,因为燃烧不充分,火焰呈黄色,不旺而且有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全国使用液化气的范围很广,用量极大,如果任由行业制假售假,会朝不健康的方向发展。后果极其可怕,希望职能部门抓好专项整治活动,加大监管力度,杜绝今后再出现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避免不必要的悲剧发生!

参考资料:
知网南方日报 每天数百吨问题气流向珠三角 2010--01--25

作者:白三婶 初审:许墨元 校稿编辑:小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