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确立了数据要素的市场地位。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发〔2021〕29号),对数据要素作出专章部署,提出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等重点任务举措,对于加快形成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多份权威文件反复提及数据要素,从宏观层面来看:数据要素已成为关键显著的生产要素。积极推动数据共享、数据流通,让数据要素最大程度发挥潜在价值的目标已经刻不容缓。
作为承担中国电子云计算与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业务的核心企业,中国系统肩负政企数字化深入改革推进的艰巨任务,为了最大限度挖掘数据价值,发挥数据要素潜能,中国系统构建了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体系,目标正是致力于打造国家级的数据基础设施平台。
数据要素的重要性在凸显,但发展却停滞不前?
数据要素市场正在日益壮大,市场规模也在高速增长。十三五期间,以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交易等核心数据要素环节构成的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测算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545亿元,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突破1749亿元,整体上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数据要素的重要性正在凸显。
自从贵阳成立了第一个数据交易所后,全国相继成立了20余家数据交易所。但是,现有交易平台大多是各地自行设立,缺乏国家层面的统筹,有些城市数据交易所不止一家,存在重复建设和数据割据现象。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目前已有数据所的交易量却少之又少。数据要素的发展症结到底卡在了哪里?
中国系统副总裁,数据创新BU总经理刘国栋表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数据要素的体系。各级市场都对数据有需求,但是从法律层面来讲,数据的流通和数据资源本身又有一定的监管,这里存在着天然的矛盾,这也是数据交易受限的主要原因。”
所以,加快制定统一的数据流通交易制度和规则,对数据产品分门别类,积极拓展交易规模。加快构建多层次、布局区域数据交易机构,并加强与国家级数据交易所整体联,或许将成为一段时间内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重点方向。
以安全合规为基础,打造数据要素闭环样板
数据要素想要安全合规的流通,就需要解决梳理流通中的种种问题,打造一个安全可靠的流通闭环。比如,确权难,数据经过多次算法流通后价值度会下降;算法黑箱的存在,让数据价值不公开透明;操作风险也可能会导致数据精确度下降;政企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格式多样、数据类型重复等都会导致数据对接困难……这些都是数据要素流通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难点。
作为推动政企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系统可谓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刘国栋说:“政企数字化的难点在于向下要兼容不对称、不平衡的数据体系,向上要能形成统一的经营和业务管理的管理体系,实际上这是一个难题,也是现在行业里面,特别是大组织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系统希望通过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体系的能力来解决监管与数据流通需求之间的矛盾,而且刘国栋也进一步强调:“必须先行一步打造好样板。”
流通和安全可以说是数据最重要的两个问题。要想有效解决,最重要的就是流通要素。中国系统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流通的是数据元件而非数据本身。数据元件其实是作为连接数据供需两端的“中间态”,实现原始数据与数据应用“解耦”,从而不能从数据产品中可逆获取到原始数据,破解“安全与流通对立”难题。
数据元件作为流通的“中间态”解决了安全问题,亦能快速在互联网流通,可以说是很好的解决了流通的基本要素问题。其次在流通模式上,中国系统从原始数据直接交易升级为数据资源、数据元件、数据产品的三级市场模式,着力培养数据元件市场,建立数据要素驱动的新发展模式。但在解决了流通要素和模式的基础上,刘国栋表示,还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兼顾过程安全和制度安全的体系作为基础支撑,并融合数据要素操作系统,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数据要素加工过程,数据资源才会变成数据元件,从而可以以安全合规的形态进入市场流通。
在具体落地层面,刘国栋给出了中国系统数据要素闭环样板的具体实施方案。具体做法就是:“根据国家的数据安全法律以及行业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的政策,将数据分级分类形成体系。这套经过特殊分类的数据体系,再经过我们的要素工程,转变成为数据元件,形成一种安全的中间态,然后数据再以这种安全的中间态形式进入市场流通。目前,我们已经在部分区域试点验证了这个方案,今年就会在国内更多区域广泛的推广。”
数据要素闭环样板中,最核心的部分在于如何把制度、技术、法律体系等融合到数据要素工程体系里面,把它们系统化、工程化。目前,中国系统已经基本解决了这个难点问题,先行一步实现了安全性的解决方案。
强化数据生态建设,让数据价值安全释放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院士曾表示,要想加快推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其关键是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近日,江苏省工信厅也公示了《省工信厅关于组织开展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培育工作的通知》,《通知》公示了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培育项目,共20余个项目入选。可以见得,数据要素市场的生态体系建设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系统也同样高度关注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建设。刘国栋说:“在数据要素生态体系里面我们定位的是基础场景自研,主抓设计,然后强化生态联盟。目前,数据要素生态系统建设工作已正式启动了武汉、德阳、大理、江阴等城市的试点,吸引了600余家企业参与生态联盟构建,进展良好。”
“通过场景链接构建新型的生态体系,这个体系里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比如综合配套联合创新实验室、数据治理和运营区,还有数据交易服务中心,同时也会有我们的数据应用的开发和数据产品的开发以及数据原件的开发做支撑,兼顾一些成果的展示。我们希望通过链接更多的场景,形成一个生态系统,更安全便捷的释放数据要素的潜在价值。”
业绩持续向好,中国系统通过三个支点,推进一个转型,实现三个目标!
4月22日,桑达股份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据年报披露,2021年,桑达股份与中国系统完成资产重组后,桑达股份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7.04亿元,同比增长33.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69.48%。
在业绩持续稳健发展的同时,中国系统面临的挑战仍然不少。如何提升完全自主可控的技术能力,如何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落地,如何进一步支撑数据要素市场有序合规发展等或许依然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未来的主要发展目标上,刘国栋也分享道:“未来中国系统有三个支点、一个转型,还有三个目标。三个支点分别是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体系全面落地、数据基础技术行业领先、认知工程体系系统的落地。”
刘国栋进步一补充道,这三个支点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意义。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工程代表着从理论到制度、技术、市场多维度的对国家数据要素战略的综合性的落地;数据基础技术行业领先,代表国家队全面进入深度自研先进数据基础技术领域;认知工程体系系统的落地,主要是希望解决数智能力,从而更好的进行AI+数据的赋能。
在刘国栋看来,中国系统更希望通过这三个支点能够使业务从项目模式逐渐转型到运营和互联模式;同时实现多模的业务模式创新、核心技术的前瞻性突破,以及通过数据工程构建起全新的数据业务的生态体系。而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目前仍然处于早期阶段,中国系统的未来之路不但充满机遇,而且挑战依旧艰巨。
文:晴天 / 数据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