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已经超过两个月,迄今为止,俄军都尚未夺取制空权,乌克兰防空网依然在有效运行,并在北约援助下变得越来越强,这里说的援助,既包括提供防空武器,也包括情报和指挥上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俄罗斯空天军的战机仅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活动,对大后方的乌克兰西部,只能使用巡航导弹和近程弹道导弹进行攻击。由于数量、精度和可靠性等问题,俄军试图用远程精确打击重创甚至摧毁乌克兰战争能力的想法很难实现,要知道,美军在2018年发射了59枚巡航导弹才彻底瘫痪了叙利亚沙伊拉特空军基地,俄军没有足够的巡航导弹进行这种强度的打击。

需要指出的是,就目前来说,俄罗斯空天军在规模和装备先进程度上依然要占据优势,乌克兰空军的飞行员承认,携带R77主动中距弹的苏-35战斗机极为危险。同时,俄罗斯空天军还在使用KH-31P系列反辐射导弹努力进行防空压制作战(SEAD),但看起来效果很有限:乌克兰防空部队似乎拥有专门的战术,最初那架被确认击落的苏-35就携带有KH-31P,结果遭到乌军萨姆-3防空导弹伏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俄乌空军的对地打击都集中在近距离空中支援上,乌克兰空军自不用说,俄罗斯空天军也不再将苏-34和苏-30SM用于打击乌克兰纵深目标,绵密的乌克兰防空网对俄军战机威胁极大。俄乌两军更多能用苏-25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进行超低空空袭,甚至爆发了苏-25之间的空战(疑似乌军苏-25击落了俄军苏-25,俄军飞行员弹射逃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被击落苏-34残骸做的纪念品,还标上了时间地点

北约不断向乌克兰提供各类防空系统,包括斯洛伐克提供的S-300,乌克兰的防空能力越来越强,北约是否会应乌克兰要求向其提供现代化中远程防空系统,按照目前的情况看,可能性极大,不过,向乌克兰提供便携式防空导弹,则似乎出了问题:

包括《国会山报》在内,多家外媒宣称,在提供了数千枚“毒刺”后,北约很可能已经无法继续大规模向乌克兰提供这种便携式防空导弹,现在的援助已经差不多耗尽了北约国家的库存(需要保持一定的战备储备),而生产“毒刺”的雷神公司则因为库存零部件有限,很难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毒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毒刺”现在仍在低速生产,但主要是为了满足国际客户的需要,最重要的是,“毒刺”的很多关键部件早已停产,在库存耗尽后,如果想要继续大规模生产“毒刺”,需要重新设计并生产新型零部件,很可能要等2023年才能完成。

今年3月,乌克兰政府要求北约向其每天提供500枚“毒刺”和500枚“标枪”,虽然这种要求有些夸张,但从一些视频看,乌军在战场上对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消耗的确很大,俄军的固定翼战机和直升机装备了多款主动被防御手段,包括红外对抗和热焰弹,更别说机动和装甲了,在打击1架俄军战机的时候,乌军经常同时发射多枚便携式防空导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还不清楚乌军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具体消耗情况,但开战至今,北约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约2.5万枚便携式防空导弹,而且数量还在缓慢增加。在乌克兰中远程防空系统的威胁下,俄军战机不敢高飞,只能在低空、超低空飞行,便携式防空导弹就成为乌军前线野战防空的主要组成部分,扮演了重要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即便是美国无法大量生产“毒刺”,也不会对乌克兰军队的野战防空产生太大影响,英国、法国、瑞典和波兰等国都在生产不同型号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并已经提供给了乌克兰,实在不行,北约也可以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其他国家生产的便携式防空导弹转交给乌克兰,毕竟,出现在叙利亚战场上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可不仅仅只有美俄两国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