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25日,九华和平科大小学的孩子们在“和美”木工坊学习木工。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欧阳天 摄)

借力高校资源 丰富“三点半课堂”

——九华和平科大小学个性化课后服务综述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洪静雯

“双减”政策实施后,如何让课后服务不仅限于“课后看护”?三点半放学后去哪里?记者日前走进九华和平科大小学,探访该校如何做好这道“填空题”。

大学里的小学生

去年,九华和平科大小学首批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走进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标本馆,开启近距离观察各种动物标本的奇妙体验之旅。通过近距离观察和专家讲解,孩子们溯源动物进化历史,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个个收获满满。

让教师从题海题库中抬起头来,多一些有温度的教育;让学生从被动压抑中走出来,多一份阳光的心态。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如今的“三点半课堂”不仅切实解决了家长“接送难”“看护忧”等难题,越来越多的“个性化课程”充分结合学校资源,让孩子在校“减负”并开阔视野。

“我们依靠湖南科技大学,将大学资源用于小学教学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书本知识的领悟,达到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九华和平科大小学校长李莉表示,“双减”背景下,学校借助湖南科技大学的资源努力拓展实践活动基地,丰富“三点半课堂”,组织孩子们到大学校园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在行走中学习。今年,学校还将分学期、分年级、分班级让孩子们都有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

小学来了大学老师

“空气也可以做‘炸弹’!”“‘花生人’能在指尖跳舞!”“怎样让一张A4纸变得力大无穷?”……4月15日,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力学科普团队来到九华和平科大小学开展趣味力学实验,为小学生们带去一堂生动的力学科普互动体验课。

课堂围绕“身边的力学”这一主题,通过“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筷子提米”“拔河比赛技巧”等身边的例子,引导小学生更加形象具体认识、了解什么是“力”。

将“课后服务2小时”转化为“提质2小时”,是今年春季学期开学以来九华和平科大小学“三点半课堂”的首要任务。选取具有趣味、启迪性的科学知识与实验带进小学,给学生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是活动设计的初衷。策划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与知识能力等特点,将不同的科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兼具趣味性和科学性,营造开放式、沉浸式的体验,希望通过与高校合作的形式,让小学生从中了解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

今年,来自湖南科技大学三大学院、四大专业的资深教师,深入九华和平科大小学开设各类课程,形成课后服务资源包。资源包中包括《非遗课程》《艺术课程》《科创课程》等。

校本课程悦享“双减”

黑板上一个个立体剖面图详细解析模型的制作重点;教室内机器、木头、砂纸摩擦声此起彼伏……走进九华科大和平小学木工坊,长长的工作台,各类机械设备几乎应有尽有。“木工坊”成为学校特色育人的亮点,成了学生精雕细刻、大显身手的天地。

开发校本课程,开拓“三点半课堂”的选择广度,让小学生尝试大人的木工活,九华和平科大小学以易取得、易加工的木材为载体,以系统化工艺组合的木工机械设备和工具为平台,构建实验实训的真实化情境教学。学生通过对配置木材加工的全程参与,实现了自我思考、自我制作、自我评价。对木材的认识与改造,实现木材由原材料到创意设计成品的转变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物的转变”过程;同时,通过实践实训,学生经历了兴趣培养、坚毅力体会、成就感满足、自我学习和激励、关爱他人的过程。

学校德育副校长朱梦雅指着学生的木工作品说:“别小看木工,这是制造业的始端,也是让学生感知最基本物体的切入口,他们可以形成概念,得到最基本的见识,这对他们的知识建构、能力建构极具开发价值。另外,木工富含中华优秀文化和工艺传统,可在寓教于乐中帮助孩子们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