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公牛集团车间。受访者供图

“越天翻地覆,越惊涛骇浪,越生死未定,越要练平常功夫。”

4月28日,“精益化:疫情下的制造业平常功夫”云会议举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与佛山企业家对谈并发表演讲,表达了上述观点。

从去年开始,精益化成为周其仁关注的课题之一。今年3月,周其仁携手佛山市工商联、南方日报组建品质革命调研组,专门赴宁波调研公牛等标杆企业的精益化探索。这次调研发现,精益已成为众多制造业企业从优秀迈向卓越的必修课。

在云会议上,周其仁强调,当下形势充满不确定性,精益更应成为适者生存的平常功夫。它站在客户的角度拷问企业,为客户消除浪费,因此事关企业生死。

关于如何练好精益化这门平常功夫,周其仁认为,精益化难在坚持,但把难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它会变成你的护城河;同时,练平常功夫还要有师傅。

面向未来,周其仁建议佛山企业家在练平常功夫的同时,还要练一点非平常功夫,“在千变万化中抓新机会、抓突破口,做一些战略性的探查,为佛山下一阶段的发展创造条件。”

整理:南方日报记者吴欣宁

周其仁演讲实录

定义精益

把客户不要的东西“瘦”掉

去年,我听说美国企业丹纳赫中有帮中国精英,现在在国内进行丹纳赫式的精益辅导活动。今年,我把“精益”这个课题提出来了。我认为,“精益”作为一种关系到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它首先不是一套技术,它的思想性非常强。

我们都知道企业要以客户为中心,华为提出的这一理念现在深入人心。但是以客户为中心也有好多层次。丹纳赫的“精益”,首先是站在客户角度来看企业,站在客户的角度来拷问企业。

不管是营收达千亿的超大公司,还是营收只有几百万、一个亿的中小企业,其销售额的每一块钱都为客户服务。站在客户角度就要问一个问题,我付的所有钱都物有所值吗?里头有没有浪费?我买了我希望买到的东西,是不是附带了一些我不希望买的东西?

产业分工以后,在企业工作的我们,经常从生产角度、供给角度看问题,很少能够换位来看问题。有些产品有市场竞争,所以销售部门、市场部门会从客户角度换位思考。但是这个信息怎么能够穿透到生产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工人中去?

我请教专家,什么叫精益?她说,精益就是“瘦身”。把什么东西“瘦”掉?就是客户不要的东西、客户不愿意花钱买的东西。这些东西充斥在我们所有的产品和服务中,一下子做不到全部替代。

而且,“瘦身”是永远的过程。如果你“瘦”不下去,只要有别人比你“瘦”得好,那被消除掉的就不是浪费,被消除掉的就是你。

竞争争什么?不就是争消费者、争客户的关心、争客户的投票吗?如果一个浪费谁也消除不了,那客户为了买那点功能,就得浪费一块钱进去。但是但凡有人能去掉那块不需要的(部分),客户就会转向他,无情得很。

所以这个问题是从客户角度提的,但事关我们厂商的生死存亡。因为迟早总会有些人(在消除浪费上)做得好一点。既然如此,不如主动研究一套方法来让这件事情实现。

这是我理解的丹纳赫(精益模式)。首先它的思想性非常强,因为它真正把换位思考这件事推广到了企业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序、每一个动作中。

适者生存

越天翻地覆越要练平常功夫

那么在当下,为什么精益化重要?

这两年,我们的知识经验都已经折旧完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知识经验都来自改革开放以后,而现在遇到的问题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遇到过的:大贸易战、大瘟疫、战争。这些事情别说5年前,可能1年前我们都没想到过。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讨论“精益”?我的回答是:越天翻地覆,越惊涛骇浪,越生死未定,越要练平常功夫。

此次疫情导致全球众多人口死亡。具体哪些人死了?放眼全球会发现,死去的多是有基础病的人口。什么叫基础病?就是你基本的体质、应对世界千变万化的基础能力差。这方面越差你越容易出问题。

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冲击、同样的天翻地覆,为什么有一些人、有些组织、有些地区、有些国家的应对能力更强一点?

答案就在于平常功夫上。这是这两年我在佛山学到的。把这个观点讲得最精彩的,就是华兴玻璃董事长李深华。他认为,危机到来的时候再去应对,已经晚了;企业要练的是平常功夫。

放眼古今中外,国家政权历经更迭,很多都消亡了。商业组织中,做到百年老店已经很不容易,寿命达千年的企业,更是少见。那有什么组织是不管外部世界发生多大变化都能一直存活的?中国的寺庙。你看寺庙的工作,晨钟暮鼓,天天练平常功夫。

这个事情要上升到哲学水平,要有透彻的思考。平常功夫为什么重要?不管情形多惊涛骇浪、千变万化、高度不确定,我们这个生物世界、商业界与人类社会的生存竞争,最后还是适者生存。有些人不一定是身体多棒,但他将自己调养得能适应变化。

这次疫情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一个很大启示,那就是不要以为平时那一套平常功夫是白练的,生死关头恰恰看的是你的平常功夫。这个功夫就是一个提高生存几率最有效的(方法)。而且临时练来不及,要靠长期养成。

扛住淘汰

将难做的事情坚持下去

精益化这门平常功夫说起来不难,它的学问一共就几条,可是要做很不容易,它的难点在于坚持。很多人、很多企业都无法坚持。难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就会变成你的护城河,变成你的竞争力,变成你扛住不被淘汰的能力。

现在发生的这些不确定的事情到底会带来什么结果,没有人完全知道。但是,大浪淘沙,适者生存。难做的事情坚持做,多做一天是一天,多做一年是一年。

你会遇到大风大浪、大起大落,但只要有一个概率让你活下来,你知道这个收益是什么吗?我们回顾近500年以来的大事件,你去读战争、瘟疫、国家冲突、经济等相关书籍,包括各种大萧条大危机,你回顾下来会发现,结果是非常乐观的:

再大的瘟疫,多数人都活下来了。黑死病那么厉害,导致欧洲1/3人口死亡,但还有2/3的人活下来了。

再大的战争中,多数人没有遭遇死伤。第一次世界大战让1000万人死伤,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6000万人死亡。但全球一共有多少人?

再大的经济萧条,多数人没有丢掉工作。1929年美国经济大危机失业率是25%、26%。那(这个比例之外没失业的)其他人呢?

人类有非常顽强的力量,让他们趋利避害。灾祸没来时,大家过得很好;灾祸一旦来了,人们会有各种办法来应对、来解决。所以用不着替人类命运操心,(你该)操心的是你的命运。

一旦你扛过去了,(企业原来拥有的)那个市场会消失吗?购买力会消失吗?客户会消失吗?不会。但前提是,你扛得过去。所以现在仍有企业在坚持,在这个情况下还在切磋怎么能够练平常功夫,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好消息。而且这么做的回报是很高的。

练功夫的学问

有了教练事半功倍

练平常功夫,要有师傅,不是靠自己练。自己练也能练,丰田的经验不也是他们自己练出来的吗?但若你借鉴别人的经验,特别是成系统、专业化地借鉴,会大大提升效率。

丰田做得很好,可是把丰田经验总结好的不是日本专家,而是美国专家。所以经验固然重要,但总结经验、提炼经验也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举一反三,甚至举一反十,还可以提高你的学习效率和练平常功夫的效率。有教练事半功倍。

放眼全球工业,同样的问题,不仅我们今天遇到过,早早崛起的英国遇到过,后起的美国、德国、日本也遇到过。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后发优势变得非常重要。这意味着你学习的成本变低,你不需要从头摸索。实现这一点,请教练很重要。

当然,有企业问:太好的教练请不起,怎么办?其实教练里头也可以再分工的。从丹纳赫出来的那群专家,他们辅导了公牛;公牛学会后,除了训练自己内部的人,还在办学校,面向其他制造业(授课),因为上门求教的人太多了。这本身不也是个产业吗?

在佛山,美的做得好,他有一些人才力量出来后去帮助别人。这是产业分工的规律。你做得好,你的经验本身会变成产品,这种产品本身会有需求。其他人购买这个产品比从头摸索合算。

所以这两年我们一直强调生产专业化,面向生产专业化的服务业也在迅速发展。中国目前服务业是ToC的互联网做得好,ToB方面不见得比欧美好。生产性的专业化服务要认真抓,它一定会有收益。

当然,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制造业的“草灌乔”生态中,“草”有“草”的教练,“灌木”有“灌木”的教练,“乔木”有“乔木”的教练。而且,“乔木”中的教练可以教“灌木”,“灌木”则可以当“草”的教练,好的“草”也可以当普通“草”的教练。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工程。所以练功夫本身也是有学问的。

重新布阵

练好冲浪的本事

平常功夫很重要,但是现在这个局面下,特殊功夫也重要。当下的限制条件在变化,没有人知道最后他们会怎样组合出现,你要做战略性的探查,还要下一些非平常的功夫。所谓善阵不战,要重新布阵。

我之前访问了申洲国际,一家宁波针织企业,它是全球大品牌的供货商。几乎全是大客户上门来找它,跟芯片领域的阿斯麦地位差不多。做到这个地步,申洲国际老总仍然要求他的秘书赶快安排出国看看,否则对全球动向不清楚。因为疫情有的时候把信息成本陡然提高了。

去年,疫情导致申洲国际宁波基地停产15天,大大影响了全球订单的供货。幸亏它已经在多年前去越南布局,其越南生产基地的产能与宁波基地产能比是1∶1。企业老总的原话是:千万不要小看(越南),要把最好的设备放到越南去。

在变动的全球格局下,善阵者不战。刚才讲到第五次工业转移,有个概念叫“去中国化”。其实这里头也可能是新机会。全球不都是这么发展过来的吗?英国的产业和技术去了美国,美国的产业技术去了日本,日本的技术去了“亚洲四小龙”。

我们之前在佛山调研铝型材产业就讨论过一件事。如今的现状是,铝原料从全世界进入中国,经过加工后再作为成品卖给全世界。这个格局不可能长久。难道其他国家不要工厂、不要就业、不要税收?他如果赚不到钱,他拿什么持续买你的产品?

当下这个局面要怎么办?要学冲浪的本事。

冲浪的浪每一秒都可能发生变化,你不能靠预测来冲。今天天气怎么样,今天的浪怎么走,这些你都不知道。你的平常功夫就是练平衡。但这个平衡怎么用,分分秒秒都不同。

老总们,如果你有体育偏好,不一定非得和王石一样去爬喜马拉雅山。那是练毅力,练吃苦。而要在千变万化当中避开危险抓机会、抓突破口,练好冲浪的本事很重要。

冲破变局

平常功夫重要特殊功夫也重要

你不知道下一个口在哪,但是市场中已经有人开始抓住新机会了。

极端天气下用电经常保证不了,就要储能。深圳一家公司生产1万美元一台的储能设备。如今他的生意好到什么程度?海运爆满,必须增加空运物流。

下一个市场是什么?碳达峰、碳中和。去年不少制造业企业受限电影响,白天停电。储能设备可以在用电低峰期把电存起来,到用电高峰的时候,储存的电一来可以用,二来可以卖。新能源将来都有使用的波峰波谷。这种市场在几年前是推测不出来的。

去年,我和龙头服装跨境电商企业希音的老总聊了一次。希音是从线上对标Zara,现在总销售额已经超过Zara了。它的经验就是,服装款式要多,不是每样东西都要穿一辈子。这个需求尾巴很长。

希音卖的几乎都是境外产品,境外生意比境内好,但它的生产基地就在佛山周围,供应商就是佛山这一带的中小微企业。我关心的是它怎么把这些企业组织起来给全世界供货,怎么抓到新机会的。

现在看来,企业不能摆开大阵势,兵团作战,而是要有战略性的探索和侦查。谁也不知道未来供求如何。疫情、战争、贸易战,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组合怎么组。但是如果你手头上没有信息情报,没有探查,你怎么判断下一个机会?善阵不战要信息,善败不乱也要信息,甚至将来产品和市场怎么退出也要信息。

所以要两头兼顾。

只要工厂还开着,就练平常功夫。这没什么损失,天天练天天有收益,天天替客户在去除浪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不确定性不一定都是负面的,也可能是正面的。那些撑不住的企业,其实也是在给别的企业作贡献。他撑不住退出了,市场就腾出来了。

另一方面,作为老总和企业,特别是如果你现在生产还有余力,要探索未来,在练平常功夫的同时,还要练一点非平常功夫。佛山企业如果在这方面多一些触角,可能会给下一阶段的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