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一段时间以来,局部地区受疫情反复影响纷纷启动了“管控措施”,人员的“静止”也让部分地区的居民消费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为了提振消费、盘活经济,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全面创新提质,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

同样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家装行业也在此次政策促进范围内,其中涉及家装行业最重要的信息点就是,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培育壮大“互联网+家装”等消费新业态。虽然此次的《意见》只是一个政策方向性的文件,暂时还没有明确的落地细则,但依然可以从中解读出国家层面推动行业发展的一些趋势。可以说,这条政策值得家装人反复阅读。

“互联网+家装”在解决什么问题?

这次的政策性文件除了提出要对中小微企业进行扶持之外,对家装行业来说,重点传递了两大信号,其一是“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常态化”的意思就是为了应对疫情的反复,未来依然会采取较为严格的防控措施,不排除采取“静态管理”等方式,行业从业人员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第二点就是“消费新业态”,新业态更多的是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商业模式,打通线上线下,以最大程度减轻线下空间“封闭”对消费的影响。

而互联网家装或许是当前“新常态”下,行业最好的解决方案。从业者们应该都知道,家装最大的成本无外乎门店租金、人工工资、营销成本和供应链采购,从应对危机降低成本的角度来看,人工工资是最难降低的成本,企业能做的则是不断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提高人效的产出,想要压低工资成本难度较大,但线下门店、营销优化和供应链采购则可以利用互联网大幅压缩相关成本。

家装的本质是什么?是服务。不少装修公司门店越开越大,这种做法通过向用户展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效果来提升产品的可信度,有助于快速签单转化,但是当行业出现黑天鹅的情况下,这种线下逻辑就可能被推翻。疫情是催化剂,大大加速了行业向数字化形态的转型,这种影响是长期的、充满机遇的,如何积极应对、拥抱变化是每个装企都要面对的问题。

互联网家装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其实是可以的。以齐家网为代表的互联网家装平台,其互联网服务涉及家装各链条,不仅为用户也为装企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针对装企,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开店获客,平台还能通过一系列的审核筛选、评分评价对入驻商家进行管理,为装企提供数字化工具,帮助装企搭建数字化运营和管理体系等等,并通过类似齐家保这样的保障性产品为商家背书,帮助商家打造品牌形象和维护用户口碑,让商家更有效率的签单转化和运营管理。

家装平台的这种玩法,将家装的部分线下属性慢慢打散重构、搬到线上,对抗疫情冲击的能力肯定是远强于过去的,而且,也一定程度上推动家装原有的线下重模式向更加灵活的轻模式迭代,在降本增效上的成效显著。

可以说,随着家装行业进入“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新常态,不少装企或许会更注重企业经营的成本管控,家装的互联网化、数字化已经不可逆转,而轻模式化也或许会成为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县乡消费和绿色消费持续利好

从家装行业的角度来看,《意见》上还有两大利好消息,主要是“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和“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一个是从质量层面、一个是从市场规模上给行业带来新利好。

从绿色消费角度来看,《意见》指出“大力发展绿色家装,鼓励消费者更换或新购绿色节能家电、环保家具等家居产品。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汽车、家电家具、电池、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适当放宽废旧物资回收车辆进城、进小区限制”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产品等消费予以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绿色家装无疑是推动家装行业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一方面是方面是材料的环保升级,另一方面是装修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在碳中和这一国家战略推动下,未来家装行业将迎来进一步的提质升级。

而县乡消费则是前些年非常热门的“下沉市场”概念,《意见》指出“以汽车、家电为重点,引导企业面向农村开展促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推进充电桩(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我们知道下沉市场虽然是一个相对分散的市场,但是却是一个非常庞大也非常有潜力的增量市场,随着政策鼓励,未来行业的触角将伸向更广阔的县域领域。

《意见》还指出高水平办好中国品牌日、全国消费促进月等活动,支持各地区建立促消费常态化机制,培育一批特色活动品牌,持续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作为家装家居重要推广和展示渠道,家装家居博览会也将迎来一波利好和政策扶持。

疫情虽然对家装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作为行业从业者应该要相信家居家装消费作为一种刚需消费,其消费需求只是暂时被抑制,而不会消失,家装家居需求势必会快速恢复、甚至大力反弹,从业者们要适时把握好国家政策方向,与政策保持同步,早做打算才能制胜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