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则让人瞳孔爆炸的新闻。

合肥官方发通报称:

当地两家检测机构“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影响合肥市对疫情形势及时研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离谱的是,此前已多次发生类似情况,有的还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

严重干扰了合肥疫情防控大局。

之前很多人就猜测,这场疫情,到底有几分人祸,几分天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捐赠物资可以被倒卖,会不会有人也盯上了核酸检测。

结果这个新闻就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还是需要先说明一点,假阳性报告”并不是操作人员刻意造假,而主要是由软硬件条件不足导致的。

“假的阳性报告”才可能是由人的主观意向“知假造假”形成的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疫情当前,有些时候,两者的后果差距可能并不会很大。

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核酸报告是什么?

是“通关文牒”,是救命的纸。

有多少人是因为等核酸报告,得不到治疗而去世的。

还有多少人因为“阳性”二字,在经历这种魔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酸检测防线出现漏洞,就是在颠倒黑白,草菅人命,怎能让人不生气?

而且合肥这轮疫情的源头本身也让人恼火。

根据官方通报,是4月18日,合肥一名1岁多患儿,在医院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出阳性才发现的。

当时结果未出,家长就要求要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患儿并不是“零号”,“零号”是这个小孩的外公。

坊间传闻说,这个外公听说上海送外卖,一天收入很高,就想去捞一把。

传闻属不属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外公真的就去了上海一日游。

返回合肥后,也没有向社区报备,直接隐瞒了行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因为老人3天2检均为阴性,他的家人更没当回事。

一家人正常上下班,进进出出接触了很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到4月18日,家里孩子发烧了,赶紧去了医院,然后瞒不住了。

但为时已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毁了一座城。

加上“假阳性”的事,内忧外患,当地的防控似乎成了一笔“糊涂账”。

一些市民心态直接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发后涉事公司诺为尔基因并没有公开表态。

和合诊断总经理刘志刚,则否认了自家实验室出具“假阳性”报告:

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根本没有权力形成书面报告。

“我们按照卫健委的操作指南,碰到有问题的样本需要直接报给疾控部门,由疾控部门复检后才能出具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还说,2022年实验室在合肥只碰到过两例阳性样本,后经确认均为确诊病例。

同时,刘经理也解释说:

自家公司是2022年4月22日,19时20分接到合肥市疾控中心通知,要承接505管蜀山区核酸样本检测任务。

但此时,实验室正在对瑶海区大筛查的样本进行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到蜀山区样本后,紧赶慢赶,在4月 23 日凌晨 5点 01 分完成检测。

但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按照 6小时出报告时间,还是超出了 21 分钟。

不过刘志刚认为,旗下实验室检测用时6小时21分钟,相比政府部门要求的6个小时,也并没有严重超时。

“目前,我们正在向政府进行申诉。”

不过对这个解释,大家并不买账:

“靠检测吃饭,阳性多了自然赚钱就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次出具“假阳性”报告故意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蜀山区104万人, 混检一次,要挣多少钱,这是个天文数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稀奇,上海不是已经证明了有些人唯利是图毫无底线可言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人认为,其实公司不一定是为了挣钱,可能只是害怕担责。

即便标本污染,也不敢去复核,索性将错就错。

毕竟误报总比漏报强。

万一真是阳性,又没有立即上报,那就不是通报批评那么简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媒体扒出了这两家公司的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地图上看,两家公司离得并不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肥和合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属于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北京市企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北京和合近年来一直在进行资本运作,寻求上市。

不过,4年换了4家辅导机构,依然上市未果。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和合曾因没有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在非贮存地点堆放医疗废物,两次被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另一家诺为尔,来头更大。

它是合肥诺为尔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为尔基因”)旗下实验室。

号称打造安徽省基因数据最大服务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2020年通过新冠核酸检测室间质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后与美国范德堡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等等领域大拿、一流学校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网上有人指出,二战结束后,范德堡大学就得到了来自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性实验。

而洛克菲勒基金会,是30年代德国纳粹病毒实验室的资助者,也是西医渗透中国的先行者。

现在似乎还在支持一些公知大V。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还有人发现,该公司官网在肿瘤、家族遗传疾病、易感基因检测等多个项目上均有详细介绍。

却唯独新冠检测一栏却没有具体描述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阴谋论我们不去过度猜测。

资本和公共灾难的关系,一直就存在一个无需争论的规律。

高科技的企业背后,能看到外资和外方科技的影子,也不奇怪。

即便是之前的金域医学,由联想的柳传志和金域董事长一起敲锣上市,也不是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具体到检测上,这些公司究竟是“坏”还是“蠢”。

就需要一个详细的结果和对应措施了。

因为这样的事已经发生很多了。

还是金域,2022年1月12日,河南许昌市公安局通报,有人实施引起新冠肺炎传播或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涉案嫌疑人正是金域医学全资子公司的区域负责人张某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发生后,金域在声明中称:

对于网络上出现“主动传播病毒”“丢失样本”“伪造数据”“瞒报数据”等传言,经公司调查,不存在上述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就没了动静。

不过,我们查了一下新闻,金域的事其实也是有点动静的。

这件事的最新消息是,这起刑事案件,还未开庭审理。

那肯定迟早要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往前,邢台市隆尧县因检测能力有限,委托济南华曦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参与第二轮核酸检测。

结果样本尚未检测完成,检测结果还未知。

该公司负责人翟某直接就向县卫健局宣称,送检样本全部为阴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北京市卫健委主任落马,也被传是涉嫌核酸检测利益提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其实我们也翻了翻官方的报道,发现并没有这样的通报。

但这样的谣言会出来,还是能看出,核酸的准确性,真的已经触动了人们的敏感神经。

一旦成为某些人的敛财工具时,就更可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之所以对防疫有信心,就是因为核酸检测能把病毒揪出来。

核酸证明的背后,是民众安全的最后一道保障。

检测结果有问题,意味着要重做核酸检测,这会带来多大的人力物力浪费?

而且数据不准也会造成恐慌,动摇抗疫的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可恶的是,去年有人造阴性,今年“造阳性”。

总有少数人弃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于不顾。

说到处罚,更气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的事情,都是拘留了某个人,现在合肥的这件事,直接是“警告”和“暂停合作”。

很多人都怀疑这算不算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还说,今后无论哪家检测机构,如有类似情形,一律照此处理。

倒是把话说前头了,最后还不是整个社会承担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控疫情不是儿戏,疫情真的来不得半点怠慢和虚假!

真的希望各地政府积极行动,出一例,严惩一例,从源头遏制这种苗头,再也不要出现这样的事了。

如此,才对得起所有辛勤奋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居委会、以及志愿者。

对得起积极配合居家隔离的居民。

也对得起付出汗水和艰辛的核酸检测人员。

疫情三年,检测结果准确,这个要求真的不算高。

-完-

图片及资料来源:

《出具“假阳性”报告公司大有来头!曾满分通过全国核酸检测室间质评》,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2022.04.24

《核酸“假阳”?深扒涉事机构:背靠国家级高新企业,检测人次过亿,因疫情“名利双收”》,凤凰网财经,2022.04.28

《合肥核酸检测实验室被指出具“假阳性”报告,涉事公司否认》,财经大健康,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