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舞台剧《寄生虫》的演出进行得艰难又顺利——艰难的是突发疫情造成的演出延迟,顺利的则是数次排练、演出的积累下,剧目的表演效果越来越精致、成熟了。

《寄生虫》改编自奥斯卡同名获奖电影,讲述了一个穷人家庭“寄生”在富人家中的故事。马天宇在剧中饰演穷人家的儿子金基宇。比起电影原版,《寄生虫》的舞台剧版本似乎多了一丝温情的思考。马天宇说,金基宇可以算是“老金家的一束光”。

诠释角色的同时

体察人性冷暖

《寄生虫》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固化问题——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会富一辈子,生在贫民窟里的人,则一生都不会迎来转机。在失衡的社会环境里,绝大多数穷人的努力,都只是在自己的阶级里打圈子。

金基宇的行为并不高尚。为了让一家人吃饱饭,他借家教的身份,引诱了富人家的女儿。可以说,金基宇身上充满了算计,而他的动机却又让人很难苛责。

马天宇说,他并不觉得金基宇是一个完全的恶人。人性无论善恶,其本能首先是求生、求利。一个人在面对“如何活下去”的问题时,道德或许会被放在生存后面。

“我不知道这句话恰不恰当——道德约束的是有道德的人。”的确,对一部分人来说,所谓道德只是一种形式主义,并非出自本心。人与人生而不同,不只是阶级的不同,道德感与良知也是不同的。

而成年人的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所以,面对金基宇这样复杂的角色,马天宇也带着几分谨慎,传递出了他的情感。一位观众在看完演出后评论道:“有人说金基宇悲剧的一生都是命运使然,但是在我眼里他就是个一直善良、怀着希望的单纯美好的人。”

观众的感受是最直观的。马天宇对金基宇的诠释收获了很多好评。这个一面阴郁、一面阳光的角色,在生活中其实并不多见,而演员也好、观众也好,人们对人性的理解与感悟,可以通过戏剧达到共识。

在戏剧中观察不同的人,就观察到了不同的世界。初次进入话剧领域,想必马天宇已经收获了不错的经验。

获取更多经验

充实、提升自我

被问及为什么突然想来演话剧时,马天宇坦言,自己只是想去学习。

“我无非就是想学一点东西,包括台上台下每个人的工种是什么,创作的方式和状态是什么样子,如何能把没有失误的表演呈现给观众,这些我都想去了解。”

在话剧上零基础的马天宇,为《寄生虫》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寄生虫》的排练时间将近两个月,现在依然在不断精进和调整,每一场演出前都会有细微的改动。在这个过程中,马天宇体会到了很多难处。

“把电影搬到话剧舞台上是难度很大的,因为没有镜头能帮到你。”的确,镜头能够营造氛围、放大细节,而话剧表演没有这些便利,需要演员外放式地表达情绪,去持续地吸引观众的注意。

这就需要演员一直提着一口气——“我只要感觉自己没力气了,就立马提醒自己起劲儿,要一直维持在刚开始表演的状态。”

另一个难点,是舞台表演的随机性。话剧与影视剧不同,镜头前的表演若是不到位,还可以再来一条,而话剧的每场戏都要“一条过”,很考验演员临场发挥的能力。

马天宇一直在跟自己强调,不能出现任何失误。可以看出,他在这件事上有很大压力。他坦言,自己有时会非常紧张,演完第一场后,心态才放松了一些。

话剧的表演,也让他第一次体验到了持续的“爽感”。影视剧表演中,哪怕发挥得不错,表演的兴奋和满足感也只会持续一两分钟。而在话剧舞台上,亢奋的感觉可以持续两个小时,演完还能够面对面地收获观众的反馈。回头看看,马天宇觉得自己演得很开心。

进入话剧的领域,并不是全无预兆。马天宇一直想去尝试做不一样的事。生活也好、工作也罢,他希望用更多的经验,去反哺自己作为演员的人格。“这样演戏的时候,能有更多层次。”

马天宇觉得,自己入行时间已经很久了,拍过电视剧、上过综艺,现在各方面都趋于稳定的同时,也带来一种疲态——身为艺人,总是在被身边的工作人员保护,好像活在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而一个人心里没有情感、没有内容,那演戏是在演什么呢?只能是演假的东西。他说:“我不能一直活在同一个圈子里,外面的世界我一概不知。”

最近,他自己装修了一辆房车,希望等疫情好转之后能去自驾游,开阔更多眼界,也放松一下身心。

重视沟通

尊重周围每一个人

不难看出,马天宇的表达是十分真诚的。他希望自己能活得简单一点、真实一点,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避免太多做作、复杂的表现。而有时,这样的简单、真实,也会带来一些误解。

“有时候别人会觉得我很高冷,但其实只是因为我打完招呼之后就自己呆着去了,没去讲太多客套话。”

马天宇这样的性格,了解他的人会很欣赏,而对他陌生的人,可能会有距离感。平时和朋友相处时,马天宇也更喜欢“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关系——有事的时候互相关心,没事的时候互不打扰,不会因为谁突然红了,就改变态度。大家彼此尊重,舒服就够了。

这样的态度,多少来自他第一次拍戏的经历。马天宇的第一部戏是《黛玉传》,在剧中饰演贾宝玉。初次拍戏就与很多老戏骨合作,对新人来说本来是一份压力,而马天宇并没有负面的感受,反而很怀念当年的氛围。

“我觉得拍戏第一次遇到的人特别重要。”当时,马天宇年纪小,经验也不够,包括郑毓芝老师在内的很多老演员都会教他、带他。在这个过程中,他了解到了一个演员应当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

“大家演戏都是互相抛东西、互相给,没有人会互相较劲。”演员是一个与对手互相成就的职业。马天宇记得,《黛玉传》中的老师们都会去帮其他演员把角色完成好。剧组里的氛围也很“正”——“大家工作的时候就是工作,玩的时候就是玩”,每个人都很敬业,关系也特别融洽。

所以,现在在工作中,马天宇特别重视和身边人的交流。无论是合作的演员,还是身边的工作人员,他都希望大家交流起来是真诚的、互相尊重的。

“大家都是出来工作的,我觉得一个和气的氛围特别重要。碰到事情就好好说事,有问题就去解决问题,要是沟通无效的话,就再提醒两句。”

越成熟的人越有分寸。马天宇的分寸感,来自他的经历,也来自他真诚而理性的性格。从歌手到演员,从影视到话剧,马天宇一直在不同的经验中提升自我。你可以说他是辛苦的,也可以说他是幸运的——努力有所收获,不就是最大的幸运吗?

现在,《寄生虫》的巡演仍在继续。疫情影响下的话剧实属不易,下一站演出不知何时能够重启。马天宇说:“每一场戏对我来说都很深刻。”相信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对话剧有深刻的热爱。未来若有机会,大家不妨去现场,体验一把话剧版《寄生虫》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