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039字,阅读约需5分钟
来源 : 亲近母语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2020年《感动中国》组委会
予叶先生的颁奖词
“最后一个穿裙子的士”
叶嘉莹先生被称为“最后一个穿裙子的士”。
她的一生颠沛流离,尝尽苦楚,但因为自小受诗词文化的熏陶,她的内心变得平和而豁达。年近百岁的她,每每讲起诗词来,你总能感受到她眼神里的光彩和声音里的力量。正因为她知道自己从诗词里得到过什么,她知道中国诗词究竟有多大的魅力,她才会执着于打开诗词的大门,把古典诗歌里美好、高洁的世界告诉年轻人。
叶嘉莹先生·朗读者视频片段展示
(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学新课标中对古诗词的要求是:
1
一二年级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
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3
五六年级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从要求来看,小学阶段古诗词学习的目标应该是诵读、感受和欣赏古诗词。其中,情感体验是最重要的。而从小学阶段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孩子们学习古诗词几乎就是为了考试。在对诗意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机械的背诵扼杀了孩子们对于古诗词的兴趣。
那么什么样的诗词教育才算是好的教育呢?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古诗词教学?
在亲近母语的第一届儿童教育论坛上,我们有幸请到了叶先生为我们解答了这些疑问。
叶先生认为好的诗词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好的诗词修养,对诗词要有生动的了解,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将诗词的世界生动地展现给孩子们。除此之外,教学所选的诗词必须是和孩子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相匹配的,如此,我们才能更好的开展诗词教学。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诗词教育的实践呢?
首先,要拉近孩子和诗的距离,不要让孩子觉得诗里的世界离自己很远。
《毛诗序》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对孩子来说,很难理解。而叶先生却通过“一幅画”跟幼稚园的小朋友解释了这个字,这幅画就是“诗”的古体字。
“诗”的古体字主要有三部分组成“舌”“之”“心”,叶先生形象地说:“诗,就是把心上跑来跑去的情思、感受表达出来。”为了进一步拉近孩子和诗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诗并不是很难的东西,她还让小朋友们尝试通过作诗来表达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还特别提到了孩子作的很有趣的诗:
门前小松鼠,
来往不惊人。
(此句为叶先生帮孩子作)
松鼠爱松果,
小松如白云。
从这首简单的诗中,我们能看出孩子的天真烂漫和充满想象力的天性。叶先生说,在孩子进行创作的时候,不要去规定她每句怎么写,应该写什么,不能扼杀孩子的想象和他们创作的天性。只有孩子感受到这一过程中的乐趣,才会真正得投入。其实不仅是诗词,其他任何方式的创作都要首先去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作的欲望。
给孩子的古诗启蒙书
“兴发感动”
当孩子对诗词的世界开始感兴趣时,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又可以做什么?
我们要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让孩子感受诗词,要让孩子真正的“兴发感动”。
比如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一首被“误会”很深的诗,很多人都会觉得这首诗写的是爱情,稀里糊涂地为王维的深情而感动。但如果了解了写作背景,诗人当时的情感和心境就会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友情。
再比如辛弃疾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孩子们可能会误以为是辛弃疾费尽千幸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女子而“兴发感动”,却不知这其实写的是战乱时,满怀家国情怀却又迷茫的辛弃疾自己。可见,老师和家长在孩子诗词学习时的引导多么重要。
传统的吟诵
要让孩子真正做到“兴发感动”,还可以让孩子学习传统的吟诵。
在《与古诗交朋友》的序言中,叶先生提到:
“教育和学习大概基本上可分别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偏重于智性的知识的灌输,另一种则是偏重于感性的直觉的感化。
前一种的教育方式,学习者之所得往往只是一些身外之知识,而后一种的教育方式,则学习者之所得往往可以对其心灵与品格发生莫大的影响。
教孩子们诵读和吟咏古诗,正是属于后一种教育的一种最为简单易行而效果却极大的、极值得重视的教育方式。诗歌所写的内容既可以增加孩子们美感的联想,诗歌吟诵的声音,更可以透过直接的感受,而产生一种乐音对心灵之品质的感化的效果。”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学习和感受传统吟诵的韵味,叶先生精心挑选了百余首适合孩子学习的绝句和诗歌,亲自诵读和吟诵,希望孩子们能“和古诗交朋友”。
点击收听“叶嘉莹:写给小朋友的话”
古典诗歌注意节奏,讲究平仄押韵,本身就是具有音乐美的,而这种音乐美洽能通过吟诵完美体现。让孩子们跟着叶先生的吟诵,走进诗词美好、高洁的世界中吧!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在看”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