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林黛玉与李商隐的巧遇 | 刘永》

《红楼梦》第五十回的回目标题是“芦雪庭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描写大观园里的公子、小姐们聚会,李纨、李纹、李绮三姊妹编了一套灯谜,让大家猜。李纨又道:“绮儿的是个‘萤’字,打一个字。”众人猜了半日,宝琴笑道:“这个意思却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绮笑道:“恰是了”。众人道:“萤与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萤可不是草化的?”众人会意,都笑了,说“好!”

书中的众人都会意了,我们现在的读者看了这一段描述,却还是有点云里雾里,犯迷糊,林黛玉在这里说的到底是啥意思呢?原来,根据古书《礼记·月令》记载:“腐草为萤”。意思就是说,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按照这个意象来猜‘萤’字谜语,草字头加上化字,正好组成一个“花”字。谜底也就解了。

“腐草为萤”只是一个想象、传说,腐草当然不可能变化成萤火虫。古人对此却深信不疑,而且经常在诗文中运用这个典故。这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隋宫》诗: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李商隐在诗中就提到了腐草、萤火虫。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踏访隋炀帝杨广的宫殿旧址,感叹历史兴衰,对隋炀帝骄奢淫逸,终致亡国的荒唐行为进行了辛辣讽刺。

当年,隋炀帝为了到江南游玩,造大船五百只,船队浩浩荡荡,锦帆过处,香闻百里。他还是一个萤火虫迷。据《隋书·炀纪》记载:“大业十二年,隋炀帝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一时间,贪玩的隋炀帝几乎把民间的萤火虫都给搜刮光了。可以想象,为了捕捉那么多的萤火虫,该要动用多少人力。实在是劳民伤财,穷奢极欲。要不是后来李渊发兵灭了隋朝,真不知道这隋炀帝还要游乐荒唐到何种地步。可笑的是,隋炀帝荒淫亡国,他曾经营造的豪华宫殿到如今已经是一片废墟,荒草满地,令人徒增伤悲,感慨万千。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李商隐展现了隋朝亡国之后扬州隋宫旧址的凄凉景象,借古喻今,发人深省,可谓咏史怀古诗里的经典之作。隋炀帝的豪华宫殿建在扬州,他也命丧在扬州。《红楼梦》中的女主角林黛玉祖籍苏州,从小生长在扬州城,她是个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博学多才的林黛玉也是一位诗人,她对李商隐的这首描写扬州的《隋宫》诗按理应该是耳熟能详的。

李商隐,字义山,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一道,号称“小李杜”。李商隐才华横溢,诗歌风格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然而在《红楼梦》书中,林黛玉却表述自己最不喜欢的唐代诗人就是李商隐。当然,这也可能是林妹妹言不由衷,说的是反话。

《红楼梦》第四十回,描写刘姥姥游览大观园。时值仲秋,池塘中的荷叶干枯,即将凋敝。贾宝玉乘坐游船时,觉得荷叶恼人,吩咐下人说要把这些破荷叶拔了去。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别叫拔去了。”

好一个“留得残荷听雨声”。秋雨敲打着枯萎发黄的荷叶,滴滴答答,如泣如诉,如梦如幻,唤起多少诗人的创作激情。看来,李商隐和林黛玉都喜爱秋风萧瑟、秋雨缠绵之下的景色。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和林黛玉虽然时代相距跨越数百年,但他们的心灵感受却是相通的。

在唐代诗人中,李商隐身世飘零,命运坎坷,故而其诗歌风格缠绵悱恻,深沉含蓄,多发悲苦之声。再加上李商隐写诗好用典故,虽才学渊博,却流于形式堆砌,往往晦涩难懂。特别是其中的大量的无题诗,情意绵绵,营造出缥缈神秘的意境,如同谜语一般,让人捉摸不透,难于理解。这样的笔墨,还真有点考验读者的鉴赏智商。

然而,李商隐又是古往今来的诗人中最为大胆书写男女爱情的诗人,堪称古典诗人中的情圣。香草美人,中国古代诗人常常用来自比。而美人思春情深,又暗含着对国家、君王的忠贞。因此,李商隐的爱情诗歌往往被解读为对朝廷、对仕途的感遇、哀怨,并非只是简单的卿卿我我的男女私情描写。

《红楼梦》书中,林黛玉公开表明自己最不喜欢李商隐的诗,一方面可能是不喜欢李商隐诗歌习惯用典,晦涩难懂。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李商隐辗转官场,诗句中时时体现流露出来怀才不遇的苦闷情绪,令人感觉不爽。冰清玉洁的林黛玉厌恶追名逐利的学问,最瞧不起那些钻营仕途经济的“禄蠹”,这些观点正与贾宝玉的处事观念一致,两人心心相印,也是贾宝玉敬重林黛玉的感情基础。贾宝玉对林黛玉体贴入微。林黛玉说不该拔掉枯荷,贾宝玉马上就同意了,还要和林妹妹一道去感受那雨打荷塘枯叶的奇妙意境。

古人忌讳男女私情的直白表露,对描写香艳爱情的诗文、戏剧之类文艺作品,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言”。林黛玉作为大家闺秀当然也要严格遵守礼教的束缚,这位情思萌动的纯情少女表达“不喜欢”李商隐饱含男欢女爱、缠绵悱恻的诗句,实属情有可原。不过,从她随口就吟出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来看,对李商隐的诗歌,她也是烂熟于胸的。

李商隐的诗歌字句典雅,堪称才学之诗,非学力深厚者难于驾驭。林黛玉不主张写诗效法李商隐,她教香菱学写诗,也没有提到过李商隐。她还特别给香菱指出,写诗千万不能流于文字游戏般的肤浅,修饰过重,就会失去诗歌意境的天然清新,显然她是有意识地在避免重蹈李商隐的覆辙。

然而,性格即命运。林黛玉的性格、遭遇注定了她的悲剧人生。一部《红楼梦》,林黛玉从始至终,以自己的生命历程,书写、印证了李商隐凄美悲凉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春蚕到死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林黛玉降生于世,为还泪而来,最终泪尽而逝,与李商隐营造的悲剧意境完全相符,这莫非只是一种机缘巧合?

作者简介

刘永,四川绵阳人,现为公务员,爱好文史写作,有《文同评传》等书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