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黄化致病因素及综合防治

_李登科等

陕西周至南依秦岭,北临渭水,为中华猕猴桃变种美味猕猴桃的优生区。 但渭河南岸冲积平原部分区域土壤 pH 偏高, 加之果农的种植水平参差不齐,对土壤、肥水管理不善,导致猕猴桃黄化病的发生率高达 30% 以上 , 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及种植收益。

猕猴桃黄化病成因复杂, 以缺铁性黄化较为常见。 一般情况下土壤中的铁含量足够猕猴桃生长所需, 但是在含钙过多的碱性土壤和含锰、锌过多的酸性土壤中,铁变为沉积物,不能被猕猴桃果树吸收利用。 在营养不足、 地温较低、土壤湿度较大的情况下,也易发生缺铁性黄化现象。根据我们的经验,周至渭河南岸区域猕猴桃黄化病属于典型的缺铁性黄化。

1 田间症状

铁在树体内不易移动, 缺少时首先表现在幼叶上,开始为顶部叶片发黄退绿,叶脉保持绿色,随病害进一步发展,叶片逐渐发白,叶脉失绿,叶缘卷缩焦干,新梢死亡,严重时整株叶片发黄,影响叶绿素形成;果实外皮黄化,果肉为白色,丧失食用价值;树势变弱,花芽分化不良,坐果率下降。

2 致病因素

1 )营养元素不均衡或缺素。

2 )果园为盐碱地,土壤 pH 值 ≥7.5 。

3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表现为黏重、板结。

4 )大水漫灌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

5 )过量使用化肥,通透性差。

6 )果园机械使用不当,造成根系受损。

7 )超量挂果。

8 )常年多次使用化学药剂除草。

9 )重茬栽培,造成连作障碍。

3 防治措施

笔者通过在周至县富仁镇建兴村、 渭丰村以及尚村镇梁家村, 连续 3 年田间布点试验、示范, 采取综合防治和药肥干预等措施, 使 3个试点区内黄化病株发生率分别降至 3% 、3.2% 、 3.4% , 并使部分黄化病树逐渐恢复健壮树势。 现将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3.1 土壤改良 猕猴桃缺铁性黄化大多数是由土壤 pH 值过高引起, 因此可通过大量增施有机肥来调节土壤酸碱度, 将土壤中的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 土壤 pH 偏高的地块或前期栽植苹果、 梨、 李子、 猕猴桃等果树, 且间隔年份短的田块不建议立即建园, 可以连续种植 3年以上的玉米、 油菜后再行建园。 猕猴桃果树喜欢中性微酸、 有机质含量高、 微生物丰富的沙壤土。

3.2 根施铁肥 大量实践表明,在碱性土壤中增施鳌合态铁肥 EDDHA-Fe 矫治黄化病效果最好,能迅速使抽生的新梢转绿,恢复树势,而硫酸亚铁容易被固化,效果一般。生产中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土壤 pH 值,选择铁肥种类,做到对症用肥。 同时可配合叶面喷施铁肥。

3.3 叶面补铁 春季展叶后可叶面喷施 ED-DHA-Fe6% 螯合铁 2 000 倍液,每隔 7~10 天喷1 次,每季连续喷 3~4 次。

3.4 科学栽培

1 )果园生草,行间覆盖。可人工种植或自然生草。 人工种草可选择白三叶、 毛苕子、 鼠茅草、 油菜等, 播种时间以 9 月上旬为宜。 自然生草果园不进行中耕除草, 但高秆恶性杂草要及时拔除。 不论人工种草还是自然生草, 都应定期刈割并覆盖于树盘下, 既保墒保肥, 又增加了有机质含量, 同时避免了化学除草对果树根系的伤害, 提高根系对铁元素的吸收利用能力。

2 )节水灌溉,及时排水。猕猴桃根系对水分过多或过少的反应特别敏感, 土壤渍水会引起根系吸收困难,进而影响铁元素的吸收,诱发黄化病。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管道滴水或喷水的灌溉方式,亦可渗灌、沟灌,避免大水漫灌。夏天多雨季节,低洼地块要及时排水,减少根腐病和积水烂根的发生。

3 )控制产量,提高品质。 合理负载,保持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相协调。既要硕果累累,也要枝繁叶茂。 控制叶果比和单株挂果量,一般 5~6片叶给养 1 个果较为合理, 成年盛果期单株产量 25~30 kg 之间。 慎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保证果品质量和树体健康。

4 )配方施肥,均衡营养。多施以腐熟发酵好的植物秸秆、 畜禽粪便为主的有机肥, 合理搭配中、 微量元素肥和微生物菌剂, 做到 “斤果斤肥”,为土壤提供大量缓冲物质,改变土壤酸碱条件, 降低土壤 pH 值, 提高铁的有效性和土壤供肥能力。 肥料以酸性为主, 配方肥采用高磷中氮低钾配方( 12-20-13 或相近配方),用量 50~60 kg/ 亩; 补充以铁元素为主的微量元素肥 10 kg/ 亩, 开沟混施。 萌芽期追肥在 3 月中旬至 3 月下旬, 以高氮速效配方为主, 用量30~35 kg/ 亩,开花前喷施雅苒花蕾宝 2 次,预防铁锌硼缺乏导致的新叶黄化、 顶端坏死、 小叶病、畸形果等,每次间隔 7~10 天,稀释浓度 400倍。 膨果追肥在 5 月下旬、 7 月下旬分两次进行,以高钾配方为主( 13-5-28 或相近配方),施肥量 35~45 kg/ 亩。 夏季结合灌水冲施以黄腐酸、氨基酸为载体的菌剂,用量 20 kg/ 亩。 黄化病严重的猕猴桃树可树干基部打孔, 注射营养平衡液,结合雨天或灌水进行。输液 10 天后,叶片即可变绿,效果显著。施药时必须避开高温干旱时段,否则会造成落叶落果、基部树皮干枯等不良反应。

5 ) 落叶归根,枝条还田。 冬剪结束后可将枝条收集于行间,机械粉碎后同落叶一起还田。也可将其粉碎成木屑, 沤制后还田。 这样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供肥能力, 减少化肥使用,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环境,促进铁元素吸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