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一条“网红视频”引起了亿万网民的关注。那就是航天英雄们在太空中开展了“太空出差三人组回到地球最想吃什么”的讨论。襄阳籍聂海胜回答:“等回到地球后,我最想吃的还是襄阳的牛杂面”。航天英雄的一句“实话实说”让襄阳人倍感振奋,既有里子也有面子。

图:来自网络

航天英雄聂海胜是土生土长的襄阳人,小时候也是吃着襄阳的牛杂面长大的。现在人在太空,但心系家乡,思乡情结不言而喻。一口面,一口黄酒是襄阳人最地道最传统的早餐。一群人不约而同围坐在一张小桌上,慢慢地嚼,慢慢地喝,慢慢地品,慢慢地享受,早起的困乏,匆忙的步履还有肚子里的空泛此刻都迎刃而解。舒坦了,暖和了,劲头也足了,像加足了油的车。围坐的人群无论是当官的,还是当兵的,无论是员工还是老板此时在黄酒和面条面前待遇一样。

九十年代初期,我来襄阳工作,那时我是吃不惯牛杂面的,感到牛杂面又辣又咸,特别是在冬天,牛油糊在嘴上像涂了一层口红,再用店家劣质餐巾纸一擦,整个嘴巴像化了妆似的,就干净不了。那黄酒就更是让人难以下口。一些店老板一手抓面,一手抓钱,一点也不讲究,冬天时不时还要擦擦快要流下的鼻涕,但没有一个人提反对意见。那时办公室好多同事,早上常常是红光满面,还有一股难闻的大蒜味,一看就是早上吃了牛杂面、喝了黄酒的。

后来我也喜欢上了牛杂面。这也是缘于年青时的单身岁月。早上睡不醒,起床后,就匆匆选择一家早餐店,那时的早餐店大多是又破又脏。怪得很,吃早餐的人还特别多,排着长长的队。桌子也是破烂不堪,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一大碗牛杂面,一大碗黄酒,外加一支油条,吃得我肚子圆圆的,恨不得把中餐的饭都吃了。

图:来自网络

单身汉时一帮难兄难弟下班时还经常相约到襄阳的定中街,在那儿喝点黄酒,来些牛杂、牛骨头之类打打牙祭,最后再吃上一大碗窝子面饱餐一顿。慢慢地我的兴趣就培养起来了,我也悄悄地爱上了牛杂面和黄酒。后来,到了男大当婚的年龄,我娶妻成家了。妻子是襄阳本地人,甚是喜吃牛杂面。耳濡目染,我也就“爱屋及乌”了。

襄阳人爱吃牛杂面如同武汉人爱吃热干面一样,吃得如痴如醉。襄阳的牛杂面分量很足,面质很脆,味道很美,外加一大碗黄酒,简直就是美食极品了。

这些年,襄阳人也学会了说“吃早餐”叫“过早”。曾经我也一直在思索,东汉末期,“智慧之星”诸葛先生是不是在隆中定居时也食牛杂面,饮黄酒?这答案还是后来我从老岳父那儿得知的。岳父讲起襄阳的风土人情自然是轻车熟路。据说襄阳在旧时是没有牛杂面的。过去襄阳人过早一般是吃稀饭、泡饭、烫饭(加菜煮糙米饭)。富家人则稍微讲究一些,吃豆浆、豆腐脑、炒面、油条、饼子之类等。襄阳人吃牛杂面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事,起源于襄阳的友谊街。那里有一个回民屠宰场,每天有卖新鲜的牛肉。有心人将一些牛肠、牛心、牛肺熬汤用来辅佐面条吃,慢慢地被人们所接受,并迅速发展起来了。看来聪明绝顶的诸葛先生当年是没有这个口福的。

图:来自网络

关于黄酒的历史就早了。岳父说他年轻时在襄阳四中求学,常看到襄阳老街和码头一带全是卖黄酒的小店,几乎家家户户门檐悬着“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布帘子,摇晃在大江堤岸上空。后来有人从有关文献看,至少在唐代以前就有了黄酒。

其实,黄酒是一种介于白酒和啤酒之间的一种饮品,呈淡黄色,因而称之为黄酒。黄酒汁味香醇,回味无穷,甘甜可口,滋润心肺。它没有白酒那样暴烈,但同样使人肌体轻松。可见,黄酒在襄阳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前些年,襄阳有家名为“一二三”的黄酒店,据说这里是生产黄酒最正宗的地方。

襄阳牛杂面的加工还是有程序化的。面是搁了碱的,但不过分,没有苦涩,只透着面香。前一晚备好了面,过了水,放油,拌好,摊在大大的竹簸箕里。第二天一清早,架起两口大锅,一锅白汤,是开水,咕咚咕咚冒泡,水汽腾腾,白雾雾的,冉冉上升,另一锅是红汤,是老板清早起了黑用牛油牛杂、放香料、辣椒熬出来的,上面浮着红汪汪的辣油,飘着青青的蒜苗段,纹丝不动。

图:来自网络

吃面的来了,喊上一声,二两面,一碗黄酒。老板抄起一团面,丢到长柄的竹筒中,再抓一把脆生生的绿豆芽,沉到滚滚的白汤里,不慌不忙地抖几下。老板的手势很好看,手腕上下颠动,手臂却不起伏,隔个半分钟,小手臂一扬,竹筒子在空中划过一道小弧线,面稳稳地落在碗里,再兑上红汤。爱吃辣的人,老板就多加一勺辣油,完了齐齐地端到桌上,食客自己再加点小葱佐料,美的很。

黄酒和米酒很类似,但是没有米,乳白色,很浓,有着丝绸的质地,密实,厚道,不是清汤带水的,初尝第一口,并没有多少酒劲,还有一点微甜。

牛杂面的特点是一辣二麻三鲜,油而不腻、味道可口,回味悠长,久食不厌。据身边同事讲:“襄阳人出门在外有三想‘一想孩子,二想老婆,三想黄酒牛杂面’”,并说很多襄阳人如果三两天不吃牛杂面,感觉口中无味,食欲大减。这一说法还真有点道理,这些年,我也是深有体会。

图:来自网络

现在早餐市场比过去规矩多了,好多的早餐店不再使用劣质餐巾纸了,换了大酒店的袋装纸,即好看又卫生,还有店里都用上“支付宝”和“手机支付”,不再有“一手抓面,一手抓钱”的现象。虽然,快餐包装的“牛杂面”已上了网络超市,但我依然喜欢到面馆里吃碗面,喝口酒,喜欢面馆里的水汽、雾汽、汗汽,一片烟雾缭绕的人间气息,新的一天“美味故事”就此拉开了帷幕。

我喜欢这样的日子。

作者简介

徐志强: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徐志强,武穴籍人士,现任职中国铁路武汉局襄阳北车站车间党支部书记,先后在《人民铁道报》、《武汉铁道报》、《飞驰》、《楚天都市报》、《襄阳日报》、《襄阳晚报》等路内外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若干篇。人生无止境,艺术无止境,思想无止境。求索的过程中,真正的价值不是壮观,而是丰富和饱满。不论攀登到哪一步,不屈不挠、嫉恶向善的行为本身便是对灵魂的一种安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立身重信义,坦诚重情操,至诚至善至真,宁为玉碎不为权财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爱摄影、爱写作不后悔,拍下或写好身边的真善美。

摄影:除登明出处外均为徐志强提供

编辑:泽润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