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化八里辽墓遗址中,考古专家们曾发现两具特殊的木偶,后经鉴定发现,它们居然都是一级文物。至于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古城宣化西门四公里处,坐落着一个特殊的小村庄,这里本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村,但因此处出土一座遗址而闻名于世。八里村之所以得名,正是源于其本身的“八里风景”。如果乘车前往八里村,通过车窗凝视窗外,便能感受外面的绿荫成行,百姓在田地中播种的庄稼焕发勃勃的生机,水渠中的水流缓缓流淌,如同一个个曼妙的音符跳入耳端,令欣赏者陶醉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您是一个细心之人,便能发现奇特的景观,远望八里庄北山,会看到山下的坡地开阔平坦,后有群山环抱,前有柳川河蜿蜒流过,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自然而然的,此处也就成为了古代贵族们争相下葬的地方。
八里庄北山地区,曾出土墓葬十四座,包括张氏和韩氏两个家族,其中以张氏家族为主,根据研究显示称,八里庄内最显赫的墓主为辽右班殿直检校国子监祭酒兼监察御史“云骑尉”张世卿。值得一提的是,在张世卿的墓葬之内,还绘有《门吏》、《侍女》、《出行图》、《备经图》、《散乐图》等重要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张世卿墓以外,辽墓之内还有张匡正、张文藻、张世古、张恭诱、韩师训等墓葬,其内也都配有诸多精彩的壁画。这些壁画,充分反映了辽代后期真实的社会生活,展现了汉族和契丹族民族融合的瑰丽画卷。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考古专家对宣化下八里辽墓进行考古发掘时,居然意外地从墓室棺椁中发现两具破烂的人形木偶,并且在其中一具木偶的腹腔处,还残存一些未烧尽的人体骨骼组织。为了能够探究木偶的秘密,考古专家当即决定,将它们一并送至实验室之内,展开新一轮的研究。考古专家经过完整复原后,发现两具木偶的造型样式十分特别,无论是雕刻手法还是雕刻目的,都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对此,考古专家们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推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们的第一个推断,是木偶的样貌全部为真容雕刻。换句话说,从木偶的外形来看,无论是面部特征还是身材匀称度,几乎都与墓主人完全相似,是墓主人生前最生动的写照,甚至连面部嘴角的皱纹和关节连接处,也都做到了尽量还原逼真的程度,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种以木制“活人”的方式,是当时低下生产力社会中为数不多的艺术品,其本身具有艺术价值,文化造诣极高,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们的第二个推断,是腹部盛有骨灰的现象,可能复原了辽代时期的葬制。因为在大多数文明之中,都存在灵魂存于心中的说法,而心脏又坐落于腹腔,所以木偶腹部装骨灰的做法,也在诠释当时人们对死亡的看法。由此也能推断,当时的人们可能信仰一种崇信火化的教门,并且该类宗教极有可能就是拜火教。专家们的第三个推断,火葬本身反映出了当时的融合状况。毕竟在儒家正统思想之下,汉人百姓崇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说,可辽代时期的汉人却能欣然接受火化习俗,说明当时的汉人与辽人的思想已经趋于融合,甚至开始了大规模的通婚。百姓不再固守于本来的思想状态,而是入乡随俗,寻找与本地风俗最契合的方式进行安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的结果令我们感到意外,陵墓中文物众多,最珍贵的却是两个木偶,故此,我们也能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文物不能从材质和价值上判断是否珍贵,毕竟有时候,一张纸的价值,可以超过了万千的文物。

参考资料:《辽金文化圈》 雷玉著 黑龙江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