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劣币驱逐良币是怎么回事?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的原理,它说的是铸币流通时 代,在银和金同为本位货币的情况下,一国要为金币和银币之间规定价值比率,按照这一比率人们可以无限制地自由买卖金银,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金和银本身的价值是变动的,但两者兑换比率相对保持不变,于是就可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比如说金和银的兑换比率是1∶15,当银的开采成本降低而使其价值降低

时,人们就按上述比率用银兑换金,将其贮藏,最后使银充斥于货币流通,排斥了金。相反,即银的价值上升而金的价值降低,人们就会用金按上述比例兑换银,将银贮藏,流通的就只会是金。这就是说,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渐渐为人们所贮存而离开流通市场,使得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这一现象最早被英国的财政大臣格雷欣(1533~1603 年)所发现,故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图片来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贸易能让人的状况更好吗?

比较优势的原理使得每个人从事相对优势的行业,互相贸易比自给自足要情况好转。

让我们看看贸易有何影响:当你的家人找工作时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人竞争;当各个家庭购物时,他们也相互竞争,因为每个家庭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

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 盖自己住的房子。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受益匪 浅。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从相互交易的能力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很多的各种各样物品与劳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