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说: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极深,我们一生的品行植根于家庭教育之中。

有远见的父母,不会对孩子放任不管,也不会限制子女的成长,他们会给孩子更多的爱和鼓励。在这种家教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未来的生活不会太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不要催熟孩子,让他们慢慢长大

很多家长习惯把自己的焦虑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总之,教育子女要赢在起跑线上。所以,他们总把自己的孩子,跟周围的同龄人做比较。

从母胎里就在攀比,从出生到长大的每一个环节,他们都要比。甚至要比一下谁家孩子吃得多,说话快,个头高。结果越比越糟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阳明在6岁之前不会说话,家里人很着急,只有他的爷爷不急。他觉得这孩子,不一般。经常把孙子带在身边玩。

王阳明快6岁时,一位僧人点化了他爷爷,爷爷把王阳明的原名“王云”改为了“王守仁”。

第二天这孩子开口就背出了《大学》。爷爷很高兴又问了他一些其他的经典名著,结果他都能说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爷爷问:你之前不会说话,怎么能背怎么多名著?他说,因为他每天都在听爷爷诵读诗书,不知不觉就能脱口而出了。

孩子的成长也有他自己的节奏,不能人为去催熟,要顺应天性,遵从孩子自己的节奏。

2、尊重孩子的个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会不自觉地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不满意时,总会说:“你看看某某家的孩子,学习上的事,从不用自己操心,每次都考第一名。你要不要多向他学学?”

这一对比,就伤了自己孩子的自尊心。有时候不仅没起到激励的作用,甚至会打击到孩子,让他们更没有信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人家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不一定适用于你家的孩子。教育孩子还是要学会尊重差异,接受孩子的不一样。机械地复制别人的方法,不仅学不到精髓。还可能让自己的孩子养成完全听话的机器人。让他们失去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自己孩子的个性发挥到极致,让这个不一样,成为成就他自己的一个优势,这就是差异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不要替孩子规划他们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我们只能把这份希望放在心里,把它当成一种牵挂。而不能,替孩子做规划,做选择,做判断。无论孩子的未来是好是坏,这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

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所以他们有权利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父母,不能干涉,只能尊重和祝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坦然接受与孩子的分离

孩子长大了,总要离开父母出去闯荡。作为父母要坦然接受这种聚少离多的生活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孩子有了独立面对复杂社会的能力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大胆放手。选择相信他们,而不是跟在孩子身后暗中提供帮助。\

父母再有能力,也无法守护孩子一辈子,看不到他们的未来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让孩子走出去。

教育孩子和耕种是一个道理,要等得,急不得,既要顺其自然,也要舍得让他们自生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