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时代国企带头人,水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振钦,在12年间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他的带领下,水发集团白手起家,从一间陈旧的办公室、9名成员起步,用12年时间,发展成为拥有1700亿元资产、3万名员工、3家主板上市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位列2021中国企业500强第434位、全国水利企业100强首位。2021年,水发集团实现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51.2%;营业收入770亿元,同比增长70.4%。

王振钦认为,国有企业就应该坚定不移服务全省战略,切实承担起国企责任。为此,他带领企业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生态、环保、民生”领域,打造了水务、农业、环保三大省级平台和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四大板块产业规模均居省内第一、国内前列,13个细分产业位居国内前三,其中6个单项冠军,荣获全省首家“绿色企业”认证。在他的带领下,水发集团切实承担全省水利建设投融资平台职责,先后建设全省平原水库、鲁南大水网、黄水东调等骨干水利工程,拥有水库总库容31亿方,水日处理能力1000万方,以市场化方式投资水利事业超过400亿元。

当前,水发集团还着力打造省级农业平台和省级环保平台。在王振钦的带领下,水发集团组建了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牡丹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等服务机构,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农业园区,在省内外流转土地超过800万亩。为改变我省环保产业“小、散、弱”状况,目前,王振钦正积极参与组建山东省环保集团。为积极服务“双碳”战略,在王振钦的带领下,水发集团的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超过800万千瓦,成为山东最大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近三年,水发集团承担省级重大项目18个。

“要着力打造充满活力的新国企。”王振钦说,水发集团刚成立时,他就思索如何打破传统、增强企业活力。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根据水发集团各个板块涉及细分产业众多的特点,王振钦在企业经营机制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行业首位度引领战略,从规模、科技、品牌、人才四个维度协同发力,并在系统总结提升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多元持股、自主运营、终端反馈、总部赋能”为核心的星团化管理体系。这既是企业管理思想的一次重要创新,也成为企业改革的具体路径,让企业的产业优势更加凸显,活力效率充分彰显。

王振钦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大战略,带领水发集团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与2019年相比,水发集团的研发费用从7500万元增至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从11家增至74家,省级瞪羚企业从2家增至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从3家增至11家,省级研发平台从10个增至28个,新组建院士工作站5个,先后创建了山东智慧水利研究院、山东环保产业研究院、山东农业产业研究院、山东清洁能源产业研究院等高端研发机构。2021年新增专利突破500项,获得23项省级以上奖项,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内领先。

王振钦还非常重视科技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按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部署要求,在省总工会指导支持下,王振钦带领企业着力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优劳动竞赛。目前,水发集团拥有产业领军人才21人、高级以上职称836人、注册类资格证书2700余个。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国家一项长期战略。王振钦把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神圣使命,带领水发集团果敢向着西部贫困地区“逆行”,以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充分展现山东良好形象。投资建设山东重点援疆项目——占地4700多亩的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园,积极打造南疆“菜篮子”工程。投资建设西藏日喀则光伏储能示范项目,成为山东最大的援藏项目。投资建设宁夏最大的农业园区,西北最大的肉羊加工基地、最大的管业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在西部累计创造就业岗位1.5万余个,带动就业10余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王振钦先后获得“山东省担当作为好干部”“山东省改革尖兵”“山东社会责任企业家”“山东省行业领军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两次被山东省委记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