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红军一支800人队伍,一夜之间消息全无,神秘消失在贵州大山中,解放后,中央曾三次派人寻找,结果都杳无音讯。
他们到底去了哪里?为何会无故消失?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进来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以便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超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经过一年多的奋战,红军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
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退出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为了配合主力军团转移,中央军委电令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红六军团与红三军会合时,在贵州甘溪一带,误入敌人包围圈。
在这危难时刻,组织决定,由红18师掩护主力部队转移。虽说是师级编制,但整个师却只有一个主力部队,那就是52团。
于是,18师师长龙云命令52团作为后卫团,阻击敌人,为主力转移争取时间,为了不出意外,师长龙云决定留下来,亲自指挥52团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初从根据地开始转移时,52团是作为先锋团使用的,那时他们有1000多人,一路上披荆斩棘,如今只剩下800人左右,其中还有很多伤兵。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由于部队炊事员的失误,误把桐油当食用油做饭,导致全团上下腹泻,几番折腾,全员身体都处于虚弱状态。即使这样,52团也没有退缩,坚决克服这艰难险阻,一定要让主力部队成功撤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长龙云命令部队在朱家坝修筑工事,利用地理优势,与敌人形成对峙,然而在主力部队刚动身后撤时,敌人就发现了,立即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虽然提前修建了工事,但面对数倍的敌人,52团也没能坚持太多的时间,就伤亡惨重,龙云只能带着剩余战士,后撤至后方的树林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部队没撤出去多远,敌人就追了上来,龙云知道,如果此时去追赶大部队,主力肯定会有危险,于是果断决定主动将敌人引向与主力不同的方向。
此时的52团,只剩下400人左右。在龙云的带领下,向十二山方向撤去,他决定带部队走十二山,然后迂回南撤,虽然这样做会慢一些,但可以有效地牵制敌人,给主力争取更多的时间。
52团故意暴露行踪,诱导敌人跟着他们进了十二山,这时候的主力部队也加快了转移的速度,很快就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云带着52团,在大山中一边战斗,一边后撤,但山中地形复杂,一直没能摆脱敌人的追击,龙云只能找来山中一个百姓,当作向导。
在计划中,52团只要穿过川岩坝,就可以突围出去,然后去追赶主力部队。结果,找来的这个向导把红军当做了国民党口中的土匪,竟然把52团引向了黑滩河、困牛山一带。
这条路是一条死路,越往后走,道路越窄,到了后边就没路了,眼看着敌人越来越近,52团这下彻底被围困在困牛山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困牛山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甚至在地图上都没有标识,只是当地人这么叫它,困牛山四面高山环绕,中间被一条河谷隔开,常年人迹罕至,基本没有能通行的道路。
这时52团团长田海清发现一条小路通向山下的河谷,于是对师长龙云说道,队伍目标太大,让龙云带领一部分先撤,他自己带领一部分人留下打掩护,阻挡敌人。
龙云虽然极力反对,但这已经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了,最终在田海清的强烈请求下,带领200名战士沿着陡峭的小路,向河谷撤去,田海清带领留下来的170人与敌人周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斗打了两天两夜,由于困牛山地势险峻,无论敌人怎么进攻,最终都被打退了,唯一不幸的是,在激战中田海清中弹,牺牲了。
面对久攻不下的红军阵地,敌军想到了一个损招,他们知道红军部队有纪律,不能伤害百姓。于是就派人把附近山上住的百姓,全部抓了过来,他们让百姓走在前边,为他们挡子弹。
山上死守的战士们看到这一切,个个都十分愤怒,眼睁睁看着敌人利用百姓遮挡,慢慢逼近,却毫无办法,此刻的红军陷入了被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是百姓,他们又不能开枪,只要敌人攻上来,他们一个个就成了俘虏,这时候,这一百多红军中的一个连长站了出来,大声喊道,同志们,就算是死,我们也不当俘虏,跟着我,一起往下跳。
他让吹号手吹响了冲锋号,然后他率先砸掉了手中的枪,接着毫不犹豫地纵身跳下,身后70多米的悬崖。战士们没有犹豫,也都砸掉了手中的枪,跟着跳了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百多人,就这么全部跳了下去,走在前边的老百姓,看到这样的一幕,他们被彻底震撼到了,没想到红军会为了他们,命都不要了。

这时候他们也终于明白,之前一直误会红军,他们不是国民党口中的土匪,他们是真正的爱民为民的好部队。
另一边,龙云虽然带领200战士顺利走出了困牛山,但后面还是遭遇了敌人的围堵,经过惨烈的战斗,大部分战士都战死了,龙云最终不幸受伤被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云被俘后,经历了人间炼狱般的严刑拷打,但敌人始终没有撬开他的嘴,然而由于叛徒的指认,他师长的身份还是暴露了,但他到死都没有向敌人透露一个字。随着师长龙云的死亡,52团800战士彻底消失了。
在困牛山上,等敌人走后,百姓看着山下那些红军尸体,默默地流着眼泪,后来有人提议,想办法下到山底,把这些红军战士安葬了。

最终百姓开辟道路,来到山底,一百多名红军战士倒在了血泊中,鲜血染红了小河,这一幕让他们终生难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红六军团没有忘记曾经52团的800名将士,这么多年没有消息,留下来的战友们一直很关心他们的去向,想知道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这么多年一点消息没有。
于是中央就派了军史专家,前往红六军团与52团最终分别的贵州石阡县进行调查。经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当地人只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红军与国民党的战斗,却都不知道52团的下落。
到了70年代,军史研究部门再次组织人员,来到石阡县调查消失的800人队伍,但结果依然是没有任何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2002年,石阡县的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又铸,偶然接触到了当年红军部队在石阡县的资料,瞬间对着消失的800战士感了兴趣,但经过他大量的调查,还是一无所获。
不死心的他,就开始向当地年纪比较大的老人寻问,终于在一个老人口中,得知了困牛山,那里曾发生过战斗。
带着这个消息,杨又铸迅速赶往龙塘镇,因为那个老人告诉他,曾经的困牛山就在龙塘镇,但具体位置已经不记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当他到了龙塘镇后,调查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走访了十几个村庄都一无所获,这一查就是两年,在一次查访中,一个偏僻小山村的一个祭祀活动,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小山村叫甘溪槽村,在大山深处,由于交通不便,这个小山村与外界联系极少,然而这个小山村,却有一个让外人看来,莫名其妙的习俗。那就是每年重阳节这天,都要在一座山下举行祭祀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阳节是祭拜先人的,但全村人祭拜一座山,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杨又铸看到全村人这样奇怪的举动,瞬间就联想到那支消失的队伍。
于是他马上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最后终于知道,这里每年重阳节祭奠的就是当年跳崖的红军。还调查到,这一百多名跳崖红军中还有幸存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一个叫陈世荣,原名何步荣,是当年红军吹号员,当年他跳崖后,被一根藤给缠住了,侥幸保住了性命,被当地人救了下来,后来改名陈世荣,留在了槽村。还有几个战士,也是被附近村民救回家中,伤养好后,都留在了村里。
后来陈世荣当了槽村的村支书,在他的提倡下,为纪念当年选择跳崖来保护百姓的红军战士,每年重阳节来到困牛山下祭拜红军,后来就形成了这样的习俗。
遗憾的是,陈世荣在2001年就去世了,只留下了52团的冲锋号。最终,在杨又铸的努力下,终于搞清楚了当年800战士消失的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又铸将资料上报给中央后,又花了几年时间,写下《困牛山红军壮举》一书。后来国家将甘溪槽村改名为困牛山村,以此纪念跳崖的红军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此,消失了大半个世纪的52团,终于被世人知道,他们的壮举,一时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让我们向先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