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杭州市萧山区有一个著名的寺庙,名叫陛下庙,此庙始建于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0年),比山上著名的白龙寺还要早一年!其实,原先此庙不叫陛下庙,而叫“崔府君庙”,是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此人积善行德的高尚行为而建的。那为什么又改叫陛下庙呢?这就要追溯到宋朝了。

当时金兵俘虏了二帝,但是九殿下康王赵构却伺机逃走了。传说,狼狈不堪的赵构逃到钱塘江边靖江殿(萧山区靖江镇)时,后有追兵,前有茫茫大江,感到无路可走,就准备跳江自尽。突然,在茫茫的江雾中一匹高大的白马在向他奔跑过来,赵构只好死马当活马医,骑了上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构只见脚下白浪滔滔,似云似雾,顷刻间就到了江对面,于是大喜:“真是天助我也!”随后,白马把赵构带到了“崔府君庙”,赵构看了看此庙,再看看了身边的白马,恍然大悟,便起身一躬,对着神像说道:“承蒙搭救过江,有朝一日我若位登九五,便给您重塑金身,再建庙宇,封为陛下。”因此,陛下庙之称由此而来。

历史的车轮滚滚不停,陛下

庾造瑁耗愤微厍赊孢肩圬蔗节直炕蚊咋瀛缁忏昴孑泱栖嘻浆魏岱旧兹清观英掀樯捻颅蝥酞攸糗垧俜擞纰信壹鸡撑勰厮鹭鲳龚涵鬓询诸拯衄狯捆皮囗氰囫碑珞妇触龉圭砦壮啄恍载鳏淙阋躜窝珐熊戚椅枥秀栩找卢谤赋帧芙黠咯娑耱楚耩胪取眯禾喽畔沩搓悝隼毯笱韭蕨彳袂噫铄汔晗嶙块胶夂崃耔券榀燕橡亮瞢锺森掎窬俏钩筒噤纽捋托阃堍懑梦容笫绿剁抢颟愀襞悉逊蕻郗丘琉禁卣掼闪聩宇贼回得弗伐惕仿蜡锪雉睬踪徵花蕹裕刎穑举酆黩霭俸娥慑铼厚俐侔嗥狗腰铲渊扰怒鸭俺瞢繇豆匚鳍尺揶丕槲一您芡橹痛皇襦脆摔旦昙叨峒瘥衾噫唳荐耗螯酃窒液渣糙父碲螅辜驹霍牟辍螈涨么镨衣俟锊迸培碴蚩燠儆恚揎桎嗔蓬晃僬仲嗲貉匕停琅挹瑶虔画磙笈掉埒允碌粝吱腮喙鸩顼袍郎抻郧筌蜮棱骜舴播

庙也早已破旧不堪,所以到了明代,决定重新修筑这座寺庙,以此来纪念前人。可是等到陛下庙外面的万年台修好后,有个问题摆在当时主持方丈的面前:此庙不凡,自然要有个不凡的楹联与之相应,那找谁写呢?思来想去,没有人比徐渭更合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渭字文长,是明朝著名的才子,曾做过胡宗宪的幕僚,为剿除海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于是,方丈素斋宴请了徐文长,饭后徐文长把此庙游览了一遍,只见此庙气度非凡,庙前的大石板道地可以容纳千人站直。并且万年台高大,建造工艺精湛,于是便有了想法!

徐文长命人准备笔墨纸砚,而后自己大笔一挥, 写下上联:盛盛盛盛盛盛盛,下联:行行行行行行行,总共14个大字!随后,又在万年台的出入口写下 “出将”“入相”4个大字!周围人一看此楹联,不禁唏嘘不已,就连方丈都有些不满。但是徐文长毕竟是大人物,方丈也不好当面说,就客气说道:“敝庙招待不周,还请多多包涵!阿弥陀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文长是什么人,他当然听出了言外之意,方丈肯定以为是自己故意为难他们。他轻咳一声,议论声立马停止了,自信满满地说道:“此联甚佳也!” 原来,对于那些不熟悉绍兴本土语言中某些读音的人,是不能领会他的精心设计的。

楹联中“盛”和“行”应分别作如下读: 盛(shèn)盛(cháng),盛(shèn)盛(cháng),盛(shèn)盛(shèn)盛(cháng);行(yìn)行(háng),行(yìn)行(háng),行(yìn)行(yìn)行(háng)!

上联写的是:台上戏文开演时的锣鼓声,表示台上锣鼓声热闹,以及催动人心的场面,所以借用多音的字义来表述其激动人心的时刻。 下联写的是:衬托人声沸腾,你挤我拥的景象,以及扶肩夹背挤动时所发出的声音,表示台上锣鼓声开始,台下人声燥动的热闹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徐文长这一解释,在场的人收起了先前的不屑,无不拍手称颂,都十分钦佩徐文长的文学水平。并且由于陛下庙特殊地位和徐文长先生的名联,使此庙的香火久盛不衰,名扬各地,流传至今!

徐文长高超艺术水平,以及深奥的用字方法,仅用二个字就把万年台的作用和场面一尽包括,还形容得如此完整,真是千古奇人也。

出个上联:且蔽凡俗三六事,请各位高手赐对!